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队院校的重心正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而教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院校教育的转型。为此,我们必须从教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入手,转变观念,整合能力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员队伍。
关键词:任职教育;结构转型;奖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依据胡主席的指示,武警部队加大了院校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确立了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题,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在这种新型的院校体系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承担直接为基层部队提供初级指挥人才的重任,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是适应院校转型的迫切需要。
一、认清现状,使教员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转型的成败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广大教员的认识态度和参与程度。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教育,层层落实,使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广大教员对实施任职教育转型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从思想上瞄准培训对象的岗位指向,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突出专业前沿,突出实践环节,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切实提高实际能力。
首先,要转变一次培训定终身的思想,树立逐级培训观念,针对培训的特点,紧紧围绕学员的任职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把有限的培训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建立起培养和使用相一致、院校和部队相协调的培训机制。二是要转变通才教育思想,树立职业教育观念。紧紧围绕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培养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的军事指挥人才。
二、把好“入门关”,提高教员队伍入口门槛
培养高质量的新型军事指揮人才,首先要求教员是合格的、高素质的。正可谓名师才能出高徒,师高才能弟子强。因此再在选调教员时严把“入口关”。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好、热爱武警部队教育事业、具备从严执教的基本素质和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符合条例规定的学历并经过院校机关业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共同考核认定合格的,才能取得教员准入资格。在接收地方大学生任教,或从部队 、选调、从军校毕业生中选留或从其他岗位选改教员时都必须公开条件、公平竞争。要防止和克服重机关干部选配、轻教员甚至将素质低的干部“发配”到教员队伍的现象。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吸引高层次、高能力的优秀人才当教员,提高教员队伍的“门槛”。
三、加大教员培训力度,推进教员整体素质转型
院校教学是培养优秀指挥人才的必要途径。为达到任职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提高教员的业务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员知识结构的转型,要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使教员头脑队伍中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不断加强。通过系统的院校教育促进教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转型;以教学科研实践为牵引促进教员队伍的能力结构转型;通过下部队调研等促进教员队伍智能结构转型;通过代职和交流促进教员队伍阅历结构转型。
要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岗位任职教育需要教员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而岗位置换则是培养锻炼教员、全面提高教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同业务岗位之间、岗位任职院校之间相似的学科或专业,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由总部院校管理部门同一安排教学人才交叉任职,培养综合型的教学人才。
四、完善竞争考评奖惩制度度
科学有效的教员竞争和考评机制,有利于在军事教育转型期间,充分挖掘教员队伍的内在动力,促进师资素质转型。要建立和推行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级各类教员应该按承担的岗位制度,要分别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性质特点岗位人员的职责,做出不同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促使教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鼓励争先创优,倡导见贤思齐。建立科学有效地教员业绩考评标准和方法,并依据考评结果实施严格有效的奖惩措施,实行区别对待的福利待遇。对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人员,在福利分配上应当有所倾斜。对知名专家教授和在学院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员,应给予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更多的优惠待遇。
教员队伍培养是任职教育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必须形成一个人人愿当,个个教员的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323.
[2]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06-06-28.
[3]史伟光.转型中的军事任职教育[M].北京:军事文艺出版社,2008.
关键词:任职教育;结构转型;奖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依据胡主席的指示,武警部队加大了院校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确立了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题,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在这种新型的院校体系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承担直接为基层部队提供初级指挥人才的重任,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是适应院校转型的迫切需要。
一、认清现状,使教员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转型的成败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广大教员的认识态度和参与程度。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教育,层层落实,使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广大教员对实施任职教育转型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从思想上瞄准培训对象的岗位指向,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突出专业前沿,突出实践环节,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切实提高实际能力。
首先,要转变一次培训定终身的思想,树立逐级培训观念,针对培训的特点,紧紧围绕学员的任职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把有限的培训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建立起培养和使用相一致、院校和部队相协调的培训机制。二是要转变通才教育思想,树立职业教育观念。紧紧围绕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培养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的军事指挥人才。
二、把好“入门关”,提高教员队伍入口门槛
培养高质量的新型军事指揮人才,首先要求教员是合格的、高素质的。正可谓名师才能出高徒,师高才能弟子强。因此再在选调教员时严把“入口关”。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好、热爱武警部队教育事业、具备从严执教的基本素质和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符合条例规定的学历并经过院校机关业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共同考核认定合格的,才能取得教员准入资格。在接收地方大学生任教,或从部队 、选调、从军校毕业生中选留或从其他岗位选改教员时都必须公开条件、公平竞争。要防止和克服重机关干部选配、轻教员甚至将素质低的干部“发配”到教员队伍的现象。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吸引高层次、高能力的优秀人才当教员,提高教员队伍的“门槛”。
三、加大教员培训力度,推进教员整体素质转型
院校教学是培养优秀指挥人才的必要途径。为达到任职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提高教员的业务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员知识结构的转型,要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使教员头脑队伍中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不断加强。通过系统的院校教育促进教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转型;以教学科研实践为牵引促进教员队伍的能力结构转型;通过下部队调研等促进教员队伍智能结构转型;通过代职和交流促进教员队伍阅历结构转型。
要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岗位任职教育需要教员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而岗位置换则是培养锻炼教员、全面提高教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同业务岗位之间、岗位任职院校之间相似的学科或专业,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由总部院校管理部门同一安排教学人才交叉任职,培养综合型的教学人才。
四、完善竞争考评奖惩制度度
科学有效的教员竞争和考评机制,有利于在军事教育转型期间,充分挖掘教员队伍的内在动力,促进师资素质转型。要建立和推行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级各类教员应该按承担的岗位制度,要分别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性质特点岗位人员的职责,做出不同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促使教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鼓励争先创优,倡导见贤思齐。建立科学有效地教员业绩考评标准和方法,并依据考评结果实施严格有效的奖惩措施,实行区别对待的福利待遇。对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人员,在福利分配上应当有所倾斜。对知名专家教授和在学院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员,应给予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更多的优惠待遇。
教员队伍培养是任职教育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必须形成一个人人愿当,个个教员的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323.
[2]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06-06-28.
[3]史伟光.转型中的军事任职教育[M].北京:军事文艺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