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一块牌子挂上墙头,中国第一个“村级市”、还在筹备中的西辛庄市就此诞生。这块招牌被认为“不符政策”,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它仍然“顶风”而立。
从早前华西村的“新市村”到如今西辛庄的“村级市”,都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事实,即综合实力强劲的村级经济体,已不再安于当社会建制金字塔的底座,迫切想把自己的位置升一升。这应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农村在经济活动、生活方式方面走向城市化的第一步。
闹剧也好,炒作也罢,西辛庄的故事提醒我们,中国的农村期待多一点重视、研究和鼓励。
西辛庄的“城市生活”
在河南省濮阳市,李连成和他的西辛庄,相当有名。
“你这是要去李连成那儿参观?”5月17日上午,在濮阳市开出租车的张永利得知记者要去西辛庄后说:“离市区可不近,有30多公里路。他那个村发展得可不错了!”
一路上,张永利告诉记者,李连成不但是濮阳县,而且是河南省有名的村干部典型,是中共十七大主席团成员,也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家可都是直接给总理汇报过工作的”。
然而,如今让李连成在全国都有名的,是他正在筹备把自己领导的西辛庄村,建成一个“市”。
“这不刚成立了什么‘村级市’,新闻里天天在播。我昨天还拉了一车人过去。”按照张永利的说法,李连成当村委书记的这些年干了不少实事,才有了西辛庄今天的发展,“在农村,谁让农民生活得好、有钱赚,农民就跟着谁,就支持谁”。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他李连成没读过书,要说当初怎么当上村支部书记的,还不是因为他家里有八个兄弟,这在当地可是相当有‘势力’的了。不过,李连成确实脑子灵活,关键是敢干!”
车行40多分钟后,记者终于来到了西辛庄,眼前的景象与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村口的两个人工湖里湖水清清,几个老人在悠闲地垂钓。村里道路都是柏油路,宽敞整洁,两边的路灯也是太阳能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一排排两层楼的别墅整齐划一,掩映其中。
沿着主干道往东,一条标有“努力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圆我们农民农村城市梦”的横幅被悬挂于村委办公楼前的大路上,而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则立着一块刻有“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李连成”字样的石碑。不过,最醒目的还当数办公楼门口那块白底红字写着“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字样的招牌。
在村民生医院三楼李连成的办公室,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热衷于“村”改“市”的村支书。
现年61岁的李连成,瘦,个头不高,上身穿一件花色毛衣,束在扎着皮带的西裤里,腰间晃着一串钥匙。在办公室内悬挂的照片里,各个时期的李连成,腰间都挂着一串钥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腰间别串钥匙是“当家”的象征,钥匙越多,意味着事务越繁忙。
“挂牌那天你咋没来啊?”一见记者,李连成便拉开了话匣子,“那天可热闹啦,敲锣打鼓的。附近乡村的干部和百姓都来了,还来了很多参观学习西辛庄建设发展经验的外省村干部。你们媒体也来了很多人!”
不过,现场唯独少了省、县、镇三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代表。而事实上,就在挂牌的前一天,民政部门“叫停”的文件已经来了。
5月7日,庆祖镇民政所所长魏军防送来了民政部门的内部文件。文件上说,河南省民政厅规划司地名处已经到庆祖镇传达通知,西辛庄村积极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值得称赞,但是要建西辛庄市并挂牌,是不符合上级有关政策的。“你镇应立即责令西辛庄村停止关于挂牌的行动。”
可最后,李连成还是决定继续次日的挂牌仪式。在仪式上,李连成发言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建‘市’就是为了让几万甚至十几万村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打造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市有啥俺有啥。我们要把‘农民工’的帽子彻底摘掉。”
其实,要改“村”为“市”,李连成至少琢磨了一年多。
2011年,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今年1月16日,当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专程到西辛庄慰问时,李连成曾说过自己的宏图:“俺们村要像深圳那样建‘西辛庄市’。”之后的3月2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他也已经向前来看望河南省代表团的李克强副总理讲出了西辛庄要建立“村级市”的想法。
此事一经媒体传播,很快将李连成置于风口浪尖。
4月12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就在微博上将西辛庄“村级市”称为“瞎胡闹”,不客气地认为这又是一个“扯淡的改革”,“干脆让全国六十多万个村长都成为市长,或者干脆叫某某国,村长全叫国王不是更威风?!”
按照李连成的说法,西辛庄村要建的“村级市”,并不是行政区划上的市,没有公务员,也没有相应的行政机构,跟于建嵘所理解的“村级市”是两个概念。
对于于建嵘的批评,李连成也通过微博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西辛庄村做个指导。于建嵘在次日的回应中说,他反对“村级市”提法,是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影响国家规制,为一些地方行政扩张提供借口。于建嵘同时也说,他并不反对农村社区服务城镇化这一发展方向。
“我们目前的设想是,把西辛庄附近的15个村近2万户村民都合并到一起,然后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大社区。”李连成告诉记者,“行政关系上,我们仍然是归当地的庆祖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
争议并未阻止李连成的“建市”步伐。4月18日,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多名专家,在李连成的邀请下齐聚濮阳,研讨“村级市”的相关问题;按照安排,“五一”节过后的5月8日,“西辛庄市”正式挂牌成立。
5月8日,随着牌匾被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西辛庄市后多了一个括弧“筹”。李连成随即登台,即兴高歌一曲《吃亏歌》。
李连成向记者解释道:“建立‘村级市’这个事情,我一直在准备着,但一直没有筹备好。作为村干部,咱说到就要做到,说好了8日挂牌就挂牌。所以,我在这块牌子下面挂了一个筹字,说明我还筹着呢。”
李连成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解释说,西辛庄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城市人的生活水平了,但仍要发展。因此他提出建“村级市”,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村里百姓过上市民生活,圆农民一个城市梦。
“能人”李连成
对于西辛庄建市举措,全村680多口人全都同意。
村民蒋淑君(音)在家门口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自己全力支持李连成“建市”。她说:“成了市,就能造高楼,咱们就是市民啦!李书记这么做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好,他是想通过‘建市’,把西辛庄建设得更好。只要是李书记这么决定了,我就支持。”
蒋淑君还说,李连成曾在全村人面前发过毒誓:“他说他要是吃村里人一顿饭,就把他舌头割了;喝村里人一滴酒,就把他手指头剁了。这些年,李书记从没乱花过村里一分钱。”
这样的想法在村民中十分普遍。在西辛庄,李连成就是这么一个口碑好的村支书。不管是否了解“建市”的意义在哪里,村民都认为李连成“建市”是为了西辛庄的未来考虑。
如同南街村的王宏斌、华西村的吴仁宝,李连成就是西辛庄村的灵魂人物。西辛庄的发展,带着浓郁的李连成个人色彩。
设在村办公大楼二层的展览室,大部分照片是李连成与中央、省市、县等各级领导的合影,还有被称为是“李连成的话”的短小精悍的警语。西辛庄大事记,也是从李连成当选村支书开始记起的。
李连成是村里公认的“能人”。据西辛庄村志记载,村里的土地从来都是“盐碱低洼,茅草丛生”,村民一直贫穷。
从早前华西村的“新市村”到如今西辛庄的“村级市”,都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事实,即综合实力强劲的村级经济体,已不再安于当社会建制金字塔的底座,迫切想把自己的位置升一升。这应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农村在经济活动、生活方式方面走向城市化的第一步。
闹剧也好,炒作也罢,西辛庄的故事提醒我们,中国的农村期待多一点重视、研究和鼓励。
西辛庄的“城市生活”
在河南省濮阳市,李连成和他的西辛庄,相当有名。
“你这是要去李连成那儿参观?”5月17日上午,在濮阳市开出租车的张永利得知记者要去西辛庄后说:“离市区可不近,有30多公里路。他那个村发展得可不错了!”
一路上,张永利告诉记者,李连成不但是濮阳县,而且是河南省有名的村干部典型,是中共十七大主席团成员,也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家可都是直接给总理汇报过工作的”。
然而,如今让李连成在全国都有名的,是他正在筹备把自己领导的西辛庄村,建成一个“市”。
“这不刚成立了什么‘村级市’,新闻里天天在播。我昨天还拉了一车人过去。”按照张永利的说法,李连成当村委书记的这些年干了不少实事,才有了西辛庄今天的发展,“在农村,谁让农民生活得好、有钱赚,农民就跟着谁,就支持谁”。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他李连成没读过书,要说当初怎么当上村支部书记的,还不是因为他家里有八个兄弟,这在当地可是相当有‘势力’的了。不过,李连成确实脑子灵活,关键是敢干!”
车行40多分钟后,记者终于来到了西辛庄,眼前的景象与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村口的两个人工湖里湖水清清,几个老人在悠闲地垂钓。村里道路都是柏油路,宽敞整洁,两边的路灯也是太阳能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一排排两层楼的别墅整齐划一,掩映其中。
沿着主干道往东,一条标有“努力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圆我们农民农村城市梦”的横幅被悬挂于村委办公楼前的大路上,而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则立着一块刻有“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李连成”字样的石碑。不过,最醒目的还当数办公楼门口那块白底红字写着“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字样的招牌。
在村民生医院三楼李连成的办公室,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热衷于“村”改“市”的村支书。
现年61岁的李连成,瘦,个头不高,上身穿一件花色毛衣,束在扎着皮带的西裤里,腰间晃着一串钥匙。在办公室内悬挂的照片里,各个时期的李连成,腰间都挂着一串钥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腰间别串钥匙是“当家”的象征,钥匙越多,意味着事务越繁忙。
“挂牌那天你咋没来啊?”一见记者,李连成便拉开了话匣子,“那天可热闹啦,敲锣打鼓的。附近乡村的干部和百姓都来了,还来了很多参观学习西辛庄建设发展经验的外省村干部。你们媒体也来了很多人!”
不过,现场唯独少了省、县、镇三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代表。而事实上,就在挂牌的前一天,民政部门“叫停”的文件已经来了。
5月7日,庆祖镇民政所所长魏军防送来了民政部门的内部文件。文件上说,河南省民政厅规划司地名处已经到庆祖镇传达通知,西辛庄村积极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值得称赞,但是要建西辛庄市并挂牌,是不符合上级有关政策的。“你镇应立即责令西辛庄村停止关于挂牌的行动。”
可最后,李连成还是决定继续次日的挂牌仪式。在仪式上,李连成发言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建‘市’就是为了让几万甚至十几万村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打造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市有啥俺有啥。我们要把‘农民工’的帽子彻底摘掉。”
其实,要改“村”为“市”,李连成至少琢磨了一年多。
2011年,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今年1月16日,当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专程到西辛庄慰问时,李连成曾说过自己的宏图:“俺们村要像深圳那样建‘西辛庄市’。”之后的3月2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他也已经向前来看望河南省代表团的李克强副总理讲出了西辛庄要建立“村级市”的想法。
此事一经媒体传播,很快将李连成置于风口浪尖。
4月12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就在微博上将西辛庄“村级市”称为“瞎胡闹”,不客气地认为这又是一个“扯淡的改革”,“干脆让全国六十多万个村长都成为市长,或者干脆叫某某国,村长全叫国王不是更威风?!”
按照李连成的说法,西辛庄村要建的“村级市”,并不是行政区划上的市,没有公务员,也没有相应的行政机构,跟于建嵘所理解的“村级市”是两个概念。
对于于建嵘的批评,李连成也通过微博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西辛庄村做个指导。于建嵘在次日的回应中说,他反对“村级市”提法,是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影响国家规制,为一些地方行政扩张提供借口。于建嵘同时也说,他并不反对农村社区服务城镇化这一发展方向。
“我们目前的设想是,把西辛庄附近的15个村近2万户村民都合并到一起,然后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大社区。”李连成告诉记者,“行政关系上,我们仍然是归当地的庆祖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
争议并未阻止李连成的“建市”步伐。4月18日,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多名专家,在李连成的邀请下齐聚濮阳,研讨“村级市”的相关问题;按照安排,“五一”节过后的5月8日,“西辛庄市”正式挂牌成立。
5月8日,随着牌匾被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西辛庄市后多了一个括弧“筹”。李连成随即登台,即兴高歌一曲《吃亏歌》。
李连成向记者解释道:“建立‘村级市’这个事情,我一直在准备着,但一直没有筹备好。作为村干部,咱说到就要做到,说好了8日挂牌就挂牌。所以,我在这块牌子下面挂了一个筹字,说明我还筹着呢。”
李连成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解释说,西辛庄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城市人的生活水平了,但仍要发展。因此他提出建“村级市”,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村里百姓过上市民生活,圆农民一个城市梦。
“能人”李连成
对于西辛庄建市举措,全村680多口人全都同意。
村民蒋淑君(音)在家门口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自己全力支持李连成“建市”。她说:“成了市,就能造高楼,咱们就是市民啦!李书记这么做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好,他是想通过‘建市’,把西辛庄建设得更好。只要是李书记这么决定了,我就支持。”
蒋淑君还说,李连成曾在全村人面前发过毒誓:“他说他要是吃村里人一顿饭,就把他舌头割了;喝村里人一滴酒,就把他手指头剁了。这些年,李书记从没乱花过村里一分钱。”
这样的想法在村民中十分普遍。在西辛庄,李连成就是这么一个口碑好的村支书。不管是否了解“建市”的意义在哪里,村民都认为李连成“建市”是为了西辛庄的未来考虑。
如同南街村的王宏斌、华西村的吴仁宝,李连成就是西辛庄村的灵魂人物。西辛庄的发展,带着浓郁的李连成个人色彩。
设在村办公大楼二层的展览室,大部分照片是李连成与中央、省市、县等各级领导的合影,还有被称为是“李连成的话”的短小精悍的警语。西辛庄大事记,也是从李连成当选村支书开始记起的。
李连成是村里公认的“能人”。据西辛庄村志记载,村里的土地从来都是“盐碱低洼,茅草丛生”,村民一直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