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中研究性学习资源的挖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后,在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就提出:要在中学阶段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思品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初中思品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师生树立开放的资源观念。通过学习资源开发、选择、利用、评价及展示,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概念,拓宽思品教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一、以课堂为阵地,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资源
  
  首先要积极挖掘学校的文化积淀,弘扬和培育校本人文资源,让“求是争先”校本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提供服务,开拓出多种教与学的渠道,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增强思品课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例如,九年级思品课教学中,我们针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典型事例和学生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设计了“世博会的召开,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上职业高中有前途吗”“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大爱无疆、情系玉树’活动体现了什么精神”“如何净化网络环境”“禁止焚烧秸秆与海安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热点性、时效性较强的专题。我们利用视频等手段,通过以网页为载体,以所筛选的资料为依托,以教材内容为基本范围,教师进行简捷的提示帮助或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互动的学习和探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练习和交流:让学生运用课本中的有关观点,针对有关事例型资料(资源)谈自己的看法,并发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总结校正,让学生通过这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
  
  二、立足教材,开发研究性学习文本资源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多角度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激发探索热情的依据和载体。研究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挖掘思品课教材内容作研究性学习课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 选择的内容必须具备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必须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说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影响着学生所花费的研究时间以及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如“中国成功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等选题可研究性较强。2.构成问题的学习内容还必须具备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性学习要有现实的物质、人员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条件,特别是一些需要到社会上去调查才能进行的研究课题,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条件。
  
  三、关注现实,拓展研究性学习的社会资源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其中的开发,使这些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如“强拆问题说明了什么”“校园暴力事件给我们什么警示”“打击索马里海盗你发现什么国际问题”等,在对这些外界环境的了解和知悉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用所学的思品理论和观点来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这也是思品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被赋予了时代的精神,被赋予了开放的特征,就更能为学生所喜闻乐道了。
  思品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接近学生实际,因此有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成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对此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并对调查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由此获得对热点问题的正确把握,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
  
  四、利用网络等媒体,拓展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源
  
  拓展思品课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源,除了依靠报纸、广播、电视、影视等信息媒体外,网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利用大众媒体,拓展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源。
  例如,教师要及时收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中最近发生的时事、新闻,从这些实例中挖掘与思品教材相结合的契合点,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思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辨析水平。例如,通过网络等媒体给学生收集关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视频和新闻资料,通过党和政府及各界群众对震区人民的一系列救助、援建、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悟这些事件所蕴含的思品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初中生探求新事物的心理特点,易激发学生参与思品课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既拓展课本知识,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更快、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又可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钻研能力。因此,利用网络等信息媒体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搞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思路、新途径,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随着中考听力测试的不断推广,听力教学受到了师生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听力这一环节一直是学生的一大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能在其他部分中考出好成绩,却在听力测试中一败涂地。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听力训练来适应中考提出的新要求,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很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新课标对听力目标要求高,难度大;二是初中听力教学缺乏指
“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标理念已经在十年左右的施行过程中深人人心,但是具体操作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觉得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法更得心应手而不愿彻底放弃。现在,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方法:检眼镜、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主体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作为教师,应当在备课时就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的力量。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使得学习效果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灵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传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