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之间的合作活动属于一种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里,活动即课程,其中区域活动作为一日活动流程的其中一部分,占据着一席之地。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可以自主游戏,自主活动,可以从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发展和成长。同时,区域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幼儿会在进行合作的时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以此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出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合作能力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和溺爱,逐渐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自顾自己,不顾他人,性格上要强,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1]。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也会出现困难,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合作思想的培养,在幼儿园中,则要特别注意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培养。
1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是教师创设的一种游戏活动环境,也属于一种幼儿自主的学习活动[2]。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为指导纲要,依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景和投放活动材料,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进行活动操作。
2幼儿区域活动合作的意义
区域活动可以满足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兴趣、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需要,以自由和个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4]。正因区域活动所具备的这种性质,使得很多的区域活动都是幼儿一个人操作,缺乏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敛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善言辞,往往总是进行独立的活动,导致合作活动的缺乏,失去了发挥在那合作的时机。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养成合作能力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幼儿区域活动合作能力的培养
3.1为幼儿树立模范
幼儿阶段最易产生模仿行为,但这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在幼儿园,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应该在区域游戏中做好模范作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标榜。比如,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在我班的实际情况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幕:我正在给角色区的布娃娃穿衣服,但纽扣不小心掉了,衣服也被弄破了,班上另一位搭班的老师便来帮助我,她将布娃娃的衣服和纽扣用针线缝好,我班幼儿见了纷纷效仿。于是在区域游戏时,玩娃娃家的幼儿们纷纷扮演起“小家庭”,一起为娃娃穿衣服,互相帮助做饭等等,一幅幅有爱的画面映入眼中。幼儿们就在这样的模仿环境下,体会到了合作的意义和互相交流的趣味。
3.2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要有合作机会才能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部分必须合作才可以玩的游戏,使幼儿萌发合作的欲望,提升合作的快乐感。就以表演区的合作为例,幼儿在挑选服装时,教师应该提供一个主题风格的衣服,这样幼儿便可以在服装的挑选上进行语言上的商量,而不是各选各喜欢的风格;在表演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幼儿,告诉他们只有合作才能表演好,才会有观众喜欢等。以上述的方式幼儿便有了充分的合作机会,使合作能力的培养更进一步。
3.3让幼儿明确怎样合作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对一些词汇产生误解,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时,一定要注意合作要求的提出,让幼儿知晓何为合作,怎样合作。以娃娃家为例, 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有时候会出现“家中无人”的情况,大家都各玩各的,没有小客人,也没有人照顾小宝宝。所以,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就要提出要求,必须要有小客人,必须要有人照顾小宝宝等,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被动变为主动。
3.4对区域活动适当指导
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高低不一,所以能力弱的幼儿在合作中便会缺乏自信。比如,在建构活动中,由于建构复杂,对幼儿创造力的要求也较高,部分幼儿便会丧失信心,这时老师便可以进行分组搭配合作指导。在分组的过程中,可以在每组分配1-2个能力强的幼儿,以强带弱,既可以让能力低的幼儿得到帮助,又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受到瞩目,达到合作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从小树立合作的意识,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联系,渐渐地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以爱待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莹莹.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2019,(20):156-157.
[2]邹秉峰.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186.
[3]孙萍萍.基于区域活动提升幼儿合作能力[J].教育,2020,(13):70.
[4]李濤.谈如何在幼儿园混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才智,2019,(36):54.
王艳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鼎尚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合作能力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和溺爱,逐渐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自顾自己,不顾他人,性格上要强,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1]。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也会出现困难,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合作思想的培养,在幼儿园中,则要特别注意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培养。
1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是教师创设的一种游戏活动环境,也属于一种幼儿自主的学习活动[2]。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为指导纲要,依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景和投放活动材料,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进行活动操作。
2幼儿区域活动合作的意义
区域活动可以满足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兴趣、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需要,以自由和个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4]。正因区域活动所具备的这种性质,使得很多的区域活动都是幼儿一个人操作,缺乏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敛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善言辞,往往总是进行独立的活动,导致合作活动的缺乏,失去了发挥在那合作的时机。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养成合作能力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幼儿区域活动合作能力的培养
3.1为幼儿树立模范
幼儿阶段最易产生模仿行为,但这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在幼儿园,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应该在区域游戏中做好模范作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标榜。比如,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在我班的实际情况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幕:我正在给角色区的布娃娃穿衣服,但纽扣不小心掉了,衣服也被弄破了,班上另一位搭班的老师便来帮助我,她将布娃娃的衣服和纽扣用针线缝好,我班幼儿见了纷纷效仿。于是在区域游戏时,玩娃娃家的幼儿们纷纷扮演起“小家庭”,一起为娃娃穿衣服,互相帮助做饭等等,一幅幅有爱的画面映入眼中。幼儿们就在这样的模仿环境下,体会到了合作的意义和互相交流的趣味。
3.2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要有合作机会才能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部分必须合作才可以玩的游戏,使幼儿萌发合作的欲望,提升合作的快乐感。就以表演区的合作为例,幼儿在挑选服装时,教师应该提供一个主题风格的衣服,这样幼儿便可以在服装的挑选上进行语言上的商量,而不是各选各喜欢的风格;在表演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幼儿,告诉他们只有合作才能表演好,才会有观众喜欢等。以上述的方式幼儿便有了充分的合作机会,使合作能力的培养更进一步。
3.3让幼儿明确怎样合作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对一些词汇产生误解,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时,一定要注意合作要求的提出,让幼儿知晓何为合作,怎样合作。以娃娃家为例, 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有时候会出现“家中无人”的情况,大家都各玩各的,没有小客人,也没有人照顾小宝宝。所以,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就要提出要求,必须要有小客人,必须要有人照顾小宝宝等,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被动变为主动。
3.4对区域活动适当指导
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高低不一,所以能力弱的幼儿在合作中便会缺乏自信。比如,在建构活动中,由于建构复杂,对幼儿创造力的要求也较高,部分幼儿便会丧失信心,这时老师便可以进行分组搭配合作指导。在分组的过程中,可以在每组分配1-2个能力强的幼儿,以强带弱,既可以让能力低的幼儿得到帮助,又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受到瞩目,达到合作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从小树立合作的意识,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联系,渐渐地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以爱待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莹莹.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2019,(20):156-157.
[2]邹秉峰.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186.
[3]孙萍萍.基于区域活动提升幼儿合作能力[J].教育,2020,(13):70.
[4]李濤.谈如何在幼儿园混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才智,2019,(36):54.
王艳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鼎尚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