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推进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中,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建设,使基层的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成为有效的服务机构,推广符合实际的农机技术。
[关键词]生产机械化技术; 农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77-01
引言
我们要正确认识农机在农村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把农机当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并通过发展农机发家致富,以机器代替人耕种,让农民享受“体面耕种”,以及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更好地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做出贡献。因此农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引擎,是主导因素,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及决定性的巨大作用,无可替代。
一、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简介
1、翻耕技术
对于翻耕技术,严格执行内翻、外翻、三区或四区套翻的方法,以减少开闭垄。上年的开垄今年作闭垄,上年的闭垄今年作开垄,互相转换。合理深耕是创造深厚耕层,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试验证明,耕深由12厘米加深到30厘米,其产量随深度加深而增加。耕翻深度要因地制宜,深耕必须结合施好农肥。在耕翻质量上,要求深度一致,不漏耕,不跑茬,翻后无粘条,无立垡,地面平整,扣垡严密,不露茬,翻好地头,处理好开闭垄。翻耕时的适宜土壤水分,是保证翻地质量的关键。我省黑土地区适宜翻耕的土壤水分18%~20%。目测标准为:手握成团,扔地就散。过干过湿,都会增加阻力,影响翻地质量,增加整地难度,还会严重影响保墒保苗和作物生长。在翻地机具的调整上,除把5铧犁改为4铧犁外,还应装上前小铧,以提高翻地质量。上翻下松时可使用带有深松铲的犁。最有双向深耕犁,可减少开闭垄,使地面平整。要实行轮翻耕作,不仅在少数地块上实行年度间按茬口轮流耕翻,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块上也要轮流耕翻。
2、播种技术
秋翻机平播。在中部黑土岗平地、河淤土、东西部平地的秋翻或春翻地上,均可用机器平播大豆和玉米,有利于保墒保苗;垄上机播。在秋翻低洼地上,春季机器打垄后,可在垄上机播玉米、大豆和高粱。有利于提高地温,保全苗;高位播种是一种新的垄作方式,即在秋翻的低洼地上,耙平后不起垄,机播时不开沟,把种子播在地表,用改装的圆盘覆土,用小铧趟垄沟,培成低垄。这种播法的种床部位高,覆土均匀,有利出苗。切忌覆土过深,若发现覆土过深,待种子发芽时,立即把垄台上的暄土用木头拉入垄沟;原垄机播。上年机播的大豆茬、玉米茬、高粱茬均可在原垄上机播玉米、高粱、谷子。除大豆茬不能重播大豆外,其他茬口均可播大豆,隔年未翻的原垄地,土壤墒情好,紧密度适宜,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原垄机播庄稼,播深均匀、出苗整齐、苗全、苗壮、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原垄机播,在我省各类土壤上均可实行。要施好口肥,行车速度不能太快,其方向路线要与上年播种时的行车方向、路线相同,否则对不上垄,种子落在垄沟,盖不上土,落干缺苗。
3、整地技术
秋耙。秋翻必须秋耙,秋天不耙,来年遇到春旱,干透的土块很难耙碎,必然影响整地、播种质量,保不住苗。特别是下年小麦地,必须在头年上冻前耙平、压好,达到适宜播种状态,来年春天开化4~5厘米即可播种。秋翻时最好实行复式作业,翻耙结合,或随翻随耙,也可采取对角线交叉耙地,达到地面平整,表层无大土块;春耙。头年秋天翻的地,于3月下旬,土地化冻10厘米左右,立即进行春耙。此时土块还未干透,容易耙碎。耙地前要提前扬开粪堆,使粪堆底子化开,以免延误耙地时间,地表不平,土块较多的地,应在耙后带耢子;播前镇压。干旱地区翻后土壤过松,容易失墒,耙后必须全面镇压,以利保墒。最好用环型镇压器镇压,使地表保持粗糙状态,可以抗御风蚀。风害不重的地区,也可以“V”型镇压器镇压,镇压后土壤表层的容积比重,应达到1.1左右为宜。
二、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基层农机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我国在农业机械新技术上的研发和技术保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应用过程中,由于应用体系的不健全,给应用工作造成了阻碍。有的地方,没有专门的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单位,缺少专门的应用人员,大多是由基层市场服务人员代替宣传和应用,这些服务人员没有一定的农机专业知识,甚至对有些产品、有些新机械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由于没有专业的推广人员,很难在应用过程中,把先进机械的功能弄清楚,也就加大了农业机械化的应用难度,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应用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不能有效的将农业机械新工具推出去,这给农业机械的应用工作带来了不便。
2、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滞后,利用率低,闲置率较高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忽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产前、产中机械化,使用的农业机械大多都是陈旧、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跟不上农业发展的步伐,造成了大量旧机具的闲置,不能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升农机应用,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
一要针对农机应用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业务知识的技术培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管理水平,打造效率机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农业机械化工作;二要针对农民做好农机相关知识的普及,为做好农机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从实际问题入手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所以,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着手。部分农民思想的守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采用现场示范的方法,这可以直观的向农民展示农业机械的功能与操作。在展示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土壤条件、作物生长和农民的要求,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从而,引起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也让农民群众清晰的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效果,调动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兴趣,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有效应用。
3、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农业机械化产品主要实施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所以,应该广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重点在于对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的学习,加强在农村的科技普及,能够让农民群众切身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性,从而,积极主动将先进机械化产品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服务。
结束语
农业机械可以显著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产量,并可以加快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深层次的发展。农业机械可以以较大的速度、较大的功率和复杂的组合,对特殊农业生产需求做出必要的反应,这有利于农业生产对时机的把握,也有利于对抗各类自然风险对农业的伤害,更有利于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以更为准确、定位的农业机械操作来实现人畜所不能实现的种子精选、农药化肥喷洒、微灌滴灌、深耕除草等一系列农业耕作。在相同的时机和资源范围内,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产出,这样的方式符合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在广大农村的认可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超.新形势下乡镇农機管理人员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农业机械,2007,(9).
[2]刘效海.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机械,2008,(3).
[3]黄和祥,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3).
[关键词]生产机械化技术; 农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77-01
引言
我们要正确认识农机在农村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把农机当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并通过发展农机发家致富,以机器代替人耕种,让农民享受“体面耕种”,以及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更好地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做出贡献。因此农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引擎,是主导因素,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及决定性的巨大作用,无可替代。
一、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简介
1、翻耕技术
对于翻耕技术,严格执行内翻、外翻、三区或四区套翻的方法,以减少开闭垄。上年的开垄今年作闭垄,上年的闭垄今年作开垄,互相转换。合理深耕是创造深厚耕层,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试验证明,耕深由12厘米加深到30厘米,其产量随深度加深而增加。耕翻深度要因地制宜,深耕必须结合施好农肥。在耕翻质量上,要求深度一致,不漏耕,不跑茬,翻后无粘条,无立垡,地面平整,扣垡严密,不露茬,翻好地头,处理好开闭垄。翻耕时的适宜土壤水分,是保证翻地质量的关键。我省黑土地区适宜翻耕的土壤水分18%~20%。目测标准为:手握成团,扔地就散。过干过湿,都会增加阻力,影响翻地质量,增加整地难度,还会严重影响保墒保苗和作物生长。在翻地机具的调整上,除把5铧犁改为4铧犁外,还应装上前小铧,以提高翻地质量。上翻下松时可使用带有深松铲的犁。最有双向深耕犁,可减少开闭垄,使地面平整。要实行轮翻耕作,不仅在少数地块上实行年度间按茬口轮流耕翻,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块上也要轮流耕翻。
2、播种技术
秋翻机平播。在中部黑土岗平地、河淤土、东西部平地的秋翻或春翻地上,均可用机器平播大豆和玉米,有利于保墒保苗;垄上机播。在秋翻低洼地上,春季机器打垄后,可在垄上机播玉米、大豆和高粱。有利于提高地温,保全苗;高位播种是一种新的垄作方式,即在秋翻的低洼地上,耙平后不起垄,机播时不开沟,把种子播在地表,用改装的圆盘覆土,用小铧趟垄沟,培成低垄。这种播法的种床部位高,覆土均匀,有利出苗。切忌覆土过深,若发现覆土过深,待种子发芽时,立即把垄台上的暄土用木头拉入垄沟;原垄机播。上年机播的大豆茬、玉米茬、高粱茬均可在原垄上机播玉米、高粱、谷子。除大豆茬不能重播大豆外,其他茬口均可播大豆,隔年未翻的原垄地,土壤墒情好,紧密度适宜,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原垄机播庄稼,播深均匀、出苗整齐、苗全、苗壮、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原垄机播,在我省各类土壤上均可实行。要施好口肥,行车速度不能太快,其方向路线要与上年播种时的行车方向、路线相同,否则对不上垄,种子落在垄沟,盖不上土,落干缺苗。
3、整地技术
秋耙。秋翻必须秋耙,秋天不耙,来年遇到春旱,干透的土块很难耙碎,必然影响整地、播种质量,保不住苗。特别是下年小麦地,必须在头年上冻前耙平、压好,达到适宜播种状态,来年春天开化4~5厘米即可播种。秋翻时最好实行复式作业,翻耙结合,或随翻随耙,也可采取对角线交叉耙地,达到地面平整,表层无大土块;春耙。头年秋天翻的地,于3月下旬,土地化冻10厘米左右,立即进行春耙。此时土块还未干透,容易耙碎。耙地前要提前扬开粪堆,使粪堆底子化开,以免延误耙地时间,地表不平,土块较多的地,应在耙后带耢子;播前镇压。干旱地区翻后土壤过松,容易失墒,耙后必须全面镇压,以利保墒。最好用环型镇压器镇压,使地表保持粗糙状态,可以抗御风蚀。风害不重的地区,也可以“V”型镇压器镇压,镇压后土壤表层的容积比重,应达到1.1左右为宜。
二、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基层农机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我国在农业机械新技术上的研发和技术保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应用过程中,由于应用体系的不健全,给应用工作造成了阻碍。有的地方,没有专门的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单位,缺少专门的应用人员,大多是由基层市场服务人员代替宣传和应用,这些服务人员没有一定的农机专业知识,甚至对有些产品、有些新机械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由于没有专业的推广人员,很难在应用过程中,把先进机械的功能弄清楚,也就加大了农业机械化的应用难度,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应用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不能有效的将农业机械新工具推出去,这给农业机械的应用工作带来了不便。
2、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滞后,利用率低,闲置率较高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忽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产前、产中机械化,使用的农业机械大多都是陈旧、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跟不上农业发展的步伐,造成了大量旧机具的闲置,不能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升农机应用,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
一要针对农机应用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业务知识的技术培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管理水平,打造效率机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农业机械化工作;二要针对农民做好农机相关知识的普及,为做好农机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从实际问题入手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所以,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着手。部分农民思想的守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采用现场示范的方法,这可以直观的向农民展示农业机械的功能与操作。在展示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土壤条件、作物生长和农民的要求,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从而,引起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也让农民群众清晰的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效果,调动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兴趣,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有效应用。
3、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农业机械化产品主要实施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所以,应该广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重点在于对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的学习,加强在农村的科技普及,能够让农民群众切身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性,从而,积极主动将先进机械化产品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服务。
结束语
农业机械可以显著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产量,并可以加快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深层次的发展。农业机械可以以较大的速度、较大的功率和复杂的组合,对特殊农业生产需求做出必要的反应,这有利于农业生产对时机的把握,也有利于对抗各类自然风险对农业的伤害,更有利于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以更为准确、定位的农业机械操作来实现人畜所不能实现的种子精选、农药化肥喷洒、微灌滴灌、深耕除草等一系列农业耕作。在相同的时机和资源范围内,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产出,这样的方式符合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在广大农村的认可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超.新形势下乡镇农機管理人员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农业机械,2007,(9).
[2]刘效海.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机械,2008,(3).
[3]黄和祥,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