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合唱训练中进行素质教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i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正在进行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培养人。它在培养和发展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以升华。音乐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这里我主要谈谈几年来在课外音乐活动——合唱队训练的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一些见解与体会。
  一、集体观念的培养
  合唱是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在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歌曲的表演形式。合唱有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及男女混声合唱。因此,合唱的训练是学校音乐活动中较庞大的集体活动,集体观念的培养是合唱队素质教育渗透的首要任务。
  合唱队的学生基本上具备比一般同学更好的音乐素质和演唱能力,他们的表现欲也强一些。几十个这样的学生在一起,互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强烈的。譬如:谁来担任领唱,哪些人站在前排,哪些人站中间,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较为敏感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组建合唱队开始就向学生讲解合唱艺术的显著特点,即合唱队员的“群体性”和声音构成的“立体性”。因此,要求学生在声音音质上充分运用腹腔、胸腔、头腔的共鸣,克服个性。从实践训练中,学生会认识到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是由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歌曲内容表达和艺术形象塑造的。它所追求的是“合”而不是“个”,个人的声音再美也得服从集体、溶于集体,不然就是杂声;各声部分开练习得再好,合不拢也是乱的。同样,合唱队与指挥、与伴奏不合,都是不成功的合唱。为了合作,必须要求学生在行为上首先达到和谐,使学生深知以集体为重的重要性。
  二、意志品质锻炼
  声乐训练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达到每次训练的要求,成员不仅需要练习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振奋的精神,而且在排练初期要进行大量看似单调枯燥的发声训练。如果仅凭一时的兴趣,学生在经过几次训练后就会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因为这与他们想象中穿着漂亮的衣裳,站在灯光绚丽的舞台上,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吟唱完全是两回事。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发声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是对学生意志力的一种考验。
  合唱队通常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和参加各项比赛的任务。每次演出或比赛之前都要加大训练频率。例如,在2009年我校为迎接省教委评估检查的一台节目中,合唱队的学生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既要参加乐队的排练,又要参加小合唱的排练。学生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责任心和荣誉感配合教师安排的训练。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台节目赢得了省教委领导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次的训练,逐渐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了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使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三、审美情趣的提高
  合唱训练同其它音乐活动一样,具有自己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大都是建立在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的,一方面褒扬先进的、优秀的、真善美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鞭挞落后的、愚昧的、假恶丑的东西。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凝结着作者崇高的精神,它感染人,同时激励人、教育人,激发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引起人们的深思,并从中获取意味深长的教益。
  在合唱训练中,选择一首好的歌曲,以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发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国著名的合唱歌曲:《我的祖国》、《牧歌》、《我爱你,中国》、《半个月亮爬上来》、《黄河大合唱》等,外国的一些优美旋律的歌曲:《故乡的亲人》、《乘着歌声的翅膀》、《美丽的村庄》、《致音乐》、《美丽的梦神》等。学生从歌词中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奋发向上的进取心;从生动委婉,时而激昂奋进的旋律线条中体会到人间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心,感受音乐的美,产生联想,引起共鸣,培养高层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四、心理素质的锻炼
  合唱队参加比赛和演出的机会较多。比赛的顺序、评委的眼光、场地的突发情况等一些人为的因素,往往对合唱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我们平时在训练中反复对学生强调“艺高人胆大”的道理;而在比赛时,要求学生“克服杂念,战胜自我,尽善尽美地表现”。所以每次演出,学生都能正常发挥水平。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而正是由于从一点一滴小事注意培养,学生才能经受得起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考验。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义不容辞的任务,所以音乐教师更应该将音乐活动融于素质教育之中。几年来,我们把合唱训练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合唱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阵地,以音乐的美育效应,推动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与重组菌遗传稳定性相关的指标进行了研究,包括提取酵母基因组进行PCR鉴定、菌体生长状况(OD600)及蛋白表达量,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表达过程
摘 要: 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优化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学课堂教学 情境 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为了研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匹配性对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利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A/Goose/Guangdong/SH7/2013(H5N1)反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
摘 要: 本文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从挖掘学生探求潜力,突破学生思维局限,注重学生参与探究,重视指导学法,运用变式习题训练等方面对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成效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国家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作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
宫内生长迟缓(IUGR)和胚胎早期丢失严重影响母畜的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精氨酸对胎鼠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畜牧业应用精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