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污染等。因此,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念,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控制城市污染,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主要对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具体可行性的措施,以期为提高生态城市规划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可行性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26
  1、引言
  我国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在今后一段时间,为确保城市长远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实现双赢。在生态城市规划这项工作中,需要政府、规划师、建筑师、企业、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致力于建设最美丽的绿色生态城市。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的合理性是决定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态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不同的城市应具体分析研究,再实施规划设计。
  2.1经济学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质量,并在原始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而生态环境的经济要求是减少经济发展对人类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率,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改善管理和维护手段。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设计规划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并充分体验城市的整体功能。
  2.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长远来看,生态城市规划要考虑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完整性,结合历史和原始城市,并在发展过程中不破坏原始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以及服务于整个城市规划的需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合理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加强和改善这些环境基础设施应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2.3尊重自然生态和历史背景的原则
  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维护和培育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增强自然生态服务功能,遵循城市机制,保护城市特色,为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提供生态保护。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自然遗产,文物古迹和保护城市环境,要加强对传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突出城市理念,塑造城市形象。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突出居民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打造生态城市。
  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指导
  2001年开始,国家层面相继提出了若干生态城市发展标准,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完成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制定《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5年发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发布《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等,为各省、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近些年来,上海、深圳等一些城市对各自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但国内大多数城市仍然主要依靠国家层面出台的指标及标准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没有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科学指导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
  3.2生态文化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较少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对生态城市内涵和文化的理解,地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考虑不到位,以及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程度也有待提升。因此,很多生态建设项目半途而废或者建成后维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建设后的生态新城在一定程度上还达不到生态、和谐的要求。
  3.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诸多市政园林工程通常采用纯树种进行单株种植,稳定性较强,乔木、灌木和草木混合种植的排列结构不多,从而导致城市绿化的单一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特征,削弱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许多城市除了种植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外,引入种植了大量外来树种,这些外来树种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容易造成病虫灾害,极易扩散蔓延为入侵树种,极易破坏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城市管理成本逐年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不均,人均绿化率不足,绿色建筑与城市绿化率还远远达不到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绿色生产技术及绿色能源的使用程度有待提高;公共交通、新能源车辆等绿色交通系统使用程度也不够。
  4、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措施
  4.1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法
  城市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在借鉴传统规划方法和传统规划价值的基础上,适应城市生态建设,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复合的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并运用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信息,模拟、设计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关系,指导城市中人與自然和谐相处。各生态城市应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出台的指标及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科学指导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
  4.2融入生态文化理念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多要立足当地实际,深入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融入生态文化理念,树立生态价值观念。合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和自然遗产、文物古迹,创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加强对生态城市内涵和文化的理解,重视地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突出居民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突出城市理念,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3合理提升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绿化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尺度。近年来,规划师们和建筑师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逐渐将绿色生态的概念融入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而城市绿地率,也已成为相关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可以使建筑得到更充分地彰显,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还有助于扩大建筑景观,也降低了建筑的温度,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此外,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应合理使用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潮汐能等没有污染的绿色能源,用来替代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如煤和石油等能源,积极推广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鼓励多使用公共交通、新能源车辆等绿色交通系统,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车辆等,降低环境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是以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基础,调节城市结构、功能、资源利用和环境的社会、经济和自然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城市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政府部门、生态学家、规划师、建筑师、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生态城市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规划的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前城市的建设,逐步建成更加美丽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米伟北.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居业,2018(12):55-56.
  [2]罗雪.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0):1-2.
  [3]高明邹,侯玉洁,路方洲.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47.
其他文献
【摘要】公租房是政府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房屋,由于面向群体的特殊性、服务事项的具体性、政策法规的严肃性,相应地对公租房管理人员(以下简称房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如何加强房管员队伍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公租房;管理;队伍建设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17  1、X
【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設都是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而逐步开展的,可见土地资源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优化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协同关系,积极解决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对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对
【摘要】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展现了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其中衣食住行方面的“住”在人民群众心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房地产经济在投资、生产、消费、就业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人民和政府重视,但是这个作用也是双面的,一方面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在发展房地产经济方面
【摘要】不管是乡村医疗、教育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是在乡村硬件设施、信息管理、基础设备、交通网络等方面,城乡之间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成为了阻碍乡村振兴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就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作用  【DOI】10.12334/j.issn.1002-8
【摘要】不动产登记制度颁布实施的目的是掌握和调整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所以,伴随着不动产制度的不断实施和完善,其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越加深入,积极探寻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良好发展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探讨在不动产登记制度下如何促进房地产经济良好发展,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不动产制度;房地产经济;发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全局性变化,社会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也亟需转向更加集约、更加高效的利用方式。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24  1、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背景  土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资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效益和利益的创造者。本文以笔者所在企业为实例,思考解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13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动态开发机制。笔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展开研究,详细提出房地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房地产需求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完善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简要论述房地产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实施策略,旨在进一步佐证房地产经济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确保房地产经济更好地顺应城市发展趋势,使这两者保持高度的协调与统一。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城市发展;相关性  【DOI】10.12
【摘要】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大众住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住房需求量也在随之增加。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房价过高、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使得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也造成了相应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新时期房地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