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梳理海城市“十一五”期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通过评价与分析认清海城市区声环境污染现状,深刻剖析声质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根据工作实际从重點区域、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方面提出减少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噪声;防治措施;恢复机制
  1前言
  海城市声环境质量整体上较好。2010年海城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1.3 dB(A),达标网格数占监测网格总数的88.3%,影响较大的声源主要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分别占声源构成的79.6%和18.4%。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均值为64.8dB,达到国家标准。“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与国家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声环境质量现状
  2.1 监测项目
  环境噪声监测等效声级Leq、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及标准偏差δ,交通噪声并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2.2 城市区域声环境
  2010年,我市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网格化监测,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1.3分贝;从声源构成看,影响我市的噪声环境主要是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具体监测情况详见表2-1。
  
  表2-1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各类声源监测情况
  
  
  2.3功能区环境噪声
  2010年,全市各功能区年均值1类区达47.8分贝、2类区达51.5分贝、3类区达54.7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
  2.4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
  2010年,对市区8条交通干线的12个监测点位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涉及干线总长度16公里,平均车流量为1337辆/小时,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4.8分贝,达到国家标准之限值。
  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 评价标准
  海城市区环境噪声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见表3-1。
  表3-1声环境质量标准排放限值
  
  
  3.2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评价
  2010年我市各类功能区从达标率看,1类区和3类区达标率最高为100%,2类区达标率最低为86.2%。
  3.3 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
  2010年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实行网格化监测,覆盖人口33.39万人,共设103个点位,达标网格数占监测网格总数的89.3%,平均等效声级为51.3分贝。分为重污染(>65.1)、中污染(60.1~65.0)、轻污染(55.1~60.0)、较好(50.1~55.0)和好(≤50)5个等级,处于好以上的占覆盖面积的43.7%,较好的占18.4%,轻度污染占22.3%,中度污染占15.5%。
  3.4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评价
  2010年海城市区道路交通平均等效声级64.8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之规定,达标率87.5%,除八一路轻污染外,其他监测路段均在较好以上。
  4 “十一五”期间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4.1 城市区域声环境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从监测结果来看,区域环境噪声由2006年54.9分贝下降到2010年51.3分贝,噪声平均值明显下降。
   “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区域占监测覆盖面积的59.6%以上;处于好和较好区域占监测覆盖人口的59.6%以上;到2010年没有重污染区域,噪声环境趋于好转。
  4.2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值64.8 dB(A)~69.9 dB(A),2010年最低,2008年最高,“十一五”期间海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与车流量变化趋势见图4-1。
  
  
  4.3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对市区噪声的污染整治力度,取缔市内营运三轮车,并对噪声扰民现象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市的功能区噪声平均值稳中略有下降。“十一五”间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见表4-1。
  
  表4-1 “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
  
  
  5 “十一五”初、末期声环境质量比较
  5.1 “十一五” 初、末期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比较数据
   “十一五”末期城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1.3dB(A),比“十一五”初期下降了6.6%;有62.2%的覆盖人群居住在好和较好的声环境质量中,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3.93%。
  5.2 “十一五” 初、末期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比较数据
  十一五”末期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4.8dB(A),比初期下降了7%;平均道路交通车流量1337辆/小时,比“十一五”初期下降了38.1%,(2006年9月)。
  5.3 “十一五”初、末期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比较
   “十一五”末期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初期比较,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分别下降了10.2%、5.0%、4.7%,明显区域噪声环境好转不少。
  6 减少声环境污染对策及建议
  (1)加大噪声达标控制区建设力度。以居民文教区为重点开展夜间环境噪声整治行动,禁止在居民区内开设易发生噪声投诉的娱乐休闲场所,已有的逐步取缔。
  (2)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的行为。加强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实施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制度。依法限定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3)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严格控制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噪声污染,严格管理敏感区内的文体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对室内装修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限制装修作业时间。
  (4)提高广大市民噪声环境保护意识。借助我市噪声监测显示系统,不断向市民展示我市噪声污染的现状,鼓励广大市民珍惜安静,逐渐改善声环境质量。
  7 小结
  总体来看,海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2010年海城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1.3 dB(A),达标网格数占监测网格总数的88.3%,影响较大的声源主要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分别占声源构成的79.6%和18.4%。。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均值为64.8dB,达到国家标准。“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注:本章论文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采购是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本地采购又是重中之重。采购本地化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和运输
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定自身的战略管理显的尤为关键。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经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除了一般性地融入组织之外,他们更需要从环境上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换,从角色上适应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换。对于他们而言,需
期刊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very popular novel written by Jane Austen and it is rea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 It was written in 1813. That specific history tim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