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探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教育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德育与其他学科融合,不仅可以推动德育,也可以提升其他学科教学的人文性。小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与品格教育,本文就如何加强英语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活动伴随着人的生活,并且渗透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语言带有一种文化亲近性,正如母语学习过程中,个体必然会增强对母语的情感性一样。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也会对学习者产生情感方面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增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知识学习以及英语文化乃至英语理念,在第二语言学习当中始终保持强烈的本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对于国外语言文化习俗等应当有正确的認识,对于国外语言文化中所传扬的一些价值观要有正确的判断,这都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引导。第三方面,小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独特阶段,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但缺乏足够的明辨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接受那些自然接触到的知识,反抗那些强加给他们的知识,因此,他们往往能够接受知识的渗透,却拒绝知识的灌输。就此而言,渗透于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这样的德育会被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有着比思想品德课上的德育更佳的效果。
  二、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在英语语言生活运用中体现德育
  英语是一种工具,重在实践运用,尤其是要在生活中运用。而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应当重点强调运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每一个学科当中都渗透着德育内容,因为德育是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必然涉及到的,比如英语语言生活运用中最常用的一些礼仪用语、交流用语,这些语言简单、容易掌握,用起来也很便捷。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多用英语口语交流,并且要懂得运用语言进行文明交往。问候他人,友好地回应他人,并且关心他人,文明礼貌并且友善团结,这是打开人际交往的“通道”,也是道德教育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来交流,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融洽关系、融入集体、关心集体这些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顺畅的人际交往活动中自觉地树立起必要的人际交往道德准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英语的德育内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因素,直观地了解英语知识,不少老师都会在解释一些英语词汇或者英语背景知识时,将英美国家与中国相比,这就很容易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英美国家是发达国家,比中国要发达,其文化科技也十分先进。这样的信息的传递,必然会在小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认为外国的很多东西都要比自己国家的要好。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德育渗透。外来语言是一种工具,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内在价值立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与本国文化的关联,引导学生在学习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时,更加认同本国文化,并以本国文化为荣,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情怀。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英语教学当中,通过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道德准则的践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组织开展正面的、弘扬正能量的主题性活动,学生可以得到价值观的熏陶以及情感的感染,从而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比如在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时,可以在课外组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演讲活动,让学生们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抑或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记录、传统节日感想等,引导学生去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德育与英语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能够让英语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更好。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充分分析小学生生活实际情况以及个人身心发展情况,既要从生活中去发掘德育的最佳时机,也要在英语教学等其他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当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根据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教育部组织新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较旧教材《思想品德》而言,本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整理和分布上做了调整,在教学栏目的编排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每一框都以“运用你的经验”为道德学习的起点,以“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设计推动学生对关于道德的知识和有助于道德的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后以“拓展空间”结束,纵观整个教材的新设计,新教材栏目设计丰富,思辨
八年级的中学生普遍比较好动,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有待提升,倘若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这些特征,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那么学生会对冷冰冰的语法、词汇失去兴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需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为学生创造和谐且轻松的环境,寓教于乐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保持对英语学科长久的兴趣,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趣味的导入实现趣味教学   良好的开端往往带来神奇的效果,英语的新课导入要追求有
校本课程文化是校本课程所承载、蕴含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文化,是课程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把“传承华师办学思想,开创人格教育特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的办学目标,通过研究和探索、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努力让课程成就学生,并通过少年宫活动、社团兴趣活动加以实施。   我校以“生动德育、大雅艺术、运动健体、中华文化、科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信息的载体和儿童的阅读习惯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今的阅读物在传统静态图形文字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动态元素。因此,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承载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和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使命。  基于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阅读特点,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读物。分年段阅读指导主要是为了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儿童主动独立的阅读习惯。我校课题组经过
有关委办局(集团总公司)、区县综合赛区、重大工程赛区:现将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的《关于开展2009年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活动的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培养十分必要。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子技能,针对不同语篇类型融合批判性阅读技能,且结合泛读教学以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阅读的品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外化,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同时判断学生思
在中国海外出口市场持续萎靡的形势下,近日,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首批100台配装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出口到非洲安哥拉的中大A6城市客车已成功配装完成,将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