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8~3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2011全国结直肠癌诊治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作为特邀嘉宾向大家介绍了亚太地区大肠癌流行病学情况。他在讲座中指出,目前大肠癌发病人數及死亡人数在逐步增加,而经过肿瘤筛查的病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减少。他还介绍了针对如何提高人群的筛查意愿、提高筛查准确率等问题所作的研究。
郑树教授系统介绍了基础研究的各方面进展,包括:在血液、粪便中进行DNA相关标志物(染色体不稳定性、微卫星序列变化、甲基化、基因突变等)、MiRNA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标志物检测,在尿液中进行代谢组学标志物检测等,介绍了大肠癌的分子分型最新进展。万德森教授详细介绍了近期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直肠全系膜切除(TME)理念,下切缘再认识、环周切缘的概念、微创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NOTES、机器人技术)的进展等。
作为制定卫生部首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专家组组长、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在大会上详尽地解读了“2010版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从筛查到诊断、治疗;从手术、化疗、放疗等单一手段治疗到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从规范化治疗中求“量身定做”的个体化治疗,一一作了详细诠释。
与会专家还针对2010 WHO大肠癌组织学分类及临床应用价值、临床预后较差的锯齿状腺癌及微乳头型大肠癌、结直肠癌肝转移高危和低危的判定标准、目前临床中面临的关于肝转移术前及术后化疗的关键问题、晚期大肠癌维持化疗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还召开了四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作为特邀嘉宾向大家介绍了亚太地区大肠癌流行病学情况。他在讲座中指出,目前大肠癌发病人數及死亡人数在逐步增加,而经过肿瘤筛查的病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减少。他还介绍了针对如何提高人群的筛查意愿、提高筛查准确率等问题所作的研究。
郑树教授系统介绍了基础研究的各方面进展,包括:在血液、粪便中进行DNA相关标志物(染色体不稳定性、微卫星序列变化、甲基化、基因突变等)、MiRNA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标志物检测,在尿液中进行代谢组学标志物检测等,介绍了大肠癌的分子分型最新进展。万德森教授详细介绍了近期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直肠全系膜切除(TME)理念,下切缘再认识、环周切缘的概念、微创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NOTES、机器人技术)的进展等。
作为制定卫生部首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专家组组长、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在大会上详尽地解读了“2010版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从筛查到诊断、治疗;从手术、化疗、放疗等单一手段治疗到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从规范化治疗中求“量身定做”的个体化治疗,一一作了详细诠释。
与会专家还针对2010 WHO大肠癌组织学分类及临床应用价值、临床预后较差的锯齿状腺癌及微乳头型大肠癌、结直肠癌肝转移高危和低危的判定标准、目前临床中面临的关于肝转移术前及术后化疗的关键问题、晚期大肠癌维持化疗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还召开了四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