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经济全球化为主的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了世界各地,面对全球化来袭,各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的方式并不相同,而非洲大多数国家却陷入“被全球化”的困境,面临种种挑战。
“被全球化”制约非洲经济发展
全球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凸显的社会现象,全球化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是一个零和游戏,有成功者也必然有失败者。相对于全球化,“被全球化”则是被动加入全球化进程的一种方式,是非主观意愿的被迫行为。“被全球化”国家基本上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一般容易失去公平参与的机会,往往容易牺牲自身利益以满足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沦为失败者的角色。
在全球化进程中,非洲是一个十分矛盾又特殊的成员。早在15世纪,非洲就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如今资本全球化的渗透,已经在非洲各国表现得越发明显。众所周知,全球化的核心即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资本全球化。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世界支配和控制的过程,既是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也是生产社会化扩大的结果。而“被全球化”却已经成为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非洲国家的经济依附性。非洲大多数国家综合国力薄弱,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基本上照搬西方或东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成效甚微。在世界市场不断加强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双重压力下,非洲成为原材料产地,处于资本金字塔的底端。北非地区正是以资本全球化为主因而持续发生动荡的最好例证。北非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以资源出口和旅游为主,长期受外国干涉,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处于全球化分工中的边缘位置。两次世界大战直至冷战结束,北非国家的经济格局并没有得到改变,也无法跻身到制定全球化规则的行列之中,其主导权一直均由西方大国掌控,这也导致了北非国家的经济话语权薄弱,在全球经济链条中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另一方面,全球化削弱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力。1999年至2007年间,虽然非洲每天人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比例已经从占人口总数的46.8%下降至41.1%,北非和部分南部非洲国家也有潜力在2015年前实现将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但是非洲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这预示着非洲的经济竞争力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非洲国家以生产初級产品为主,文化教育、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都很落后,再加上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外资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鸡肋。同时,不利于非洲发展的世界经济秩序、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日渐委靡、与日俱增的外债等外部环境,也制约着非洲经济的发展。
“被全球化”冲击非洲国家主权
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实现政治独立的洲,从15世纪起,非洲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殖民史。尽管如今非洲国家已经取得了政治独立,但部分非洲国家仍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乱之中。面对全球化来袭,非洲国家的政治主权仍难免受到冲击。
首先,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民主和政治变革,将多党制民主移植到部分非洲国家,这加剧了非洲政治动荡和综合国力发展迟缓。非洲推行民主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引发了很多政治和社会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非洲民主化在实现空间扩展的同时,约有20个国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乱,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内战或军事政变。党派争斗、部族仇杀、地方割据等问题,成为困扰非洲政治民主的障碍。非洲越“民主”,其副作用越明显。
其次,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尤其是非洲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全球化”容易成为动摇非洲国家政权基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国家的民主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而输入非洲的民主元素之所以在非洲难以开花结果,主要因为非洲国家普遍具有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等特点,长期沦为原材料生产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西方政治民主取得积极效果的条件。虽然非洲国家纷纷实行经济结构调整,但在改革中缺乏切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取得的积极效果有限。非洲国家经济仍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观,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挑战。
最后,非洲国家易陷入“被全球化”安全困境。国家安全分为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地位并未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西方国家在彼此争夺国际利益的过程中,会加紧对非洲资源的控制,其控制不仅反映在经济上,也在政治权利上格外明显。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领导人访问、经济援助等形式加强与非洲的联系,在推行民主的过程中干涉非洲部分国家内政,以便使其在非洲的利益最大化。在西方国家的操控下,非洲面对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结构和外部条件,国家安全很难完全实现,参与全球化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非洲国家通过多年争取到的政治独立也会受到被侵蚀的危险。
非洲一体化任重道远
20世纪6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诞生,标志着以独立主权国家为基础的非洲一体化的开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只有加强联系形成整体,才能抵御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克服“被全球化”所产生的困窘。非洲国家领导人极力加强非洲一体化进程,这对于非洲各国取长补短形成竞争合力和提高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非洲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其他比较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相比,仍处于不利地位。非洲一体化的进程困难重重,这由非洲自身小环境和国际政治大环境决定。在经济上,非洲是最不发达的大洲,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建设主要依赖外资,大量初级产品出口受到国际市场制约,而且各国的经济合作并不多,联系也不紧密。在政治上,非洲的历史是一部饱含殖民血泪的辛酸史,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政治独立,但仍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干预和制约。此外,国际政治大环境也在变化之中,其主导权仍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非洲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
非洲一体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预期效果,除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还取决于非洲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即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建立有效的政治监督机制以保障政治独立和主权完整,能否形成合力加强彼此的生产合作和科技创新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能否抓住全球化给非洲带来的机遇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非洲国家的“被全球化”现象,事实上也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病,那么选择恰当的措施迎接挑战就不可或缺。第一,非洲国家的改革发展需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应建立预警机制,避免被动卷入全球化而无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二,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以非洲一体化来应对全球化。2001年7月,非洲统一组织第37届首脑会议宣布“非洲联盟”正式成立,它的诞生有助于非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三,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特别是重视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在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加强对全球化规则制定的参与力度,拓宽参与范围。非洲需力争全球化中的话语权,在国际会议中多出现非洲的声音,特别是在关乎非洲利益的重大决策中,要尽量避免新规则对非洲各国带来的负面因素。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责编/彭澜)
“被全球化”制约非洲经济发展
全球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凸显的社会现象,全球化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是一个零和游戏,有成功者也必然有失败者。相对于全球化,“被全球化”则是被动加入全球化进程的一种方式,是非主观意愿的被迫行为。“被全球化”国家基本上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一般容易失去公平参与的机会,往往容易牺牲自身利益以满足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沦为失败者的角色。
在全球化进程中,非洲是一个十分矛盾又特殊的成员。早在15世纪,非洲就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如今资本全球化的渗透,已经在非洲各国表现得越发明显。众所周知,全球化的核心即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资本全球化。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世界支配和控制的过程,既是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也是生产社会化扩大的结果。而“被全球化”却已经成为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非洲国家的经济依附性。非洲大多数国家综合国力薄弱,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基本上照搬西方或东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成效甚微。在世界市场不断加强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双重压力下,非洲成为原材料产地,处于资本金字塔的底端。北非地区正是以资本全球化为主因而持续发生动荡的最好例证。北非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以资源出口和旅游为主,长期受外国干涉,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处于全球化分工中的边缘位置。两次世界大战直至冷战结束,北非国家的经济格局并没有得到改变,也无法跻身到制定全球化规则的行列之中,其主导权一直均由西方大国掌控,这也导致了北非国家的经济话语权薄弱,在全球经济链条中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另一方面,全球化削弱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力。1999年至2007年间,虽然非洲每天人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比例已经从占人口总数的46.8%下降至41.1%,北非和部分南部非洲国家也有潜力在2015年前实现将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但是非洲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这预示着非洲的经济竞争力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非洲国家以生产初級产品为主,文化教育、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都很落后,再加上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外资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鸡肋。同时,不利于非洲发展的世界经济秩序、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日渐委靡、与日俱增的外债等外部环境,也制约着非洲经济的发展。
“被全球化”冲击非洲国家主权
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实现政治独立的洲,从15世纪起,非洲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殖民史。尽管如今非洲国家已经取得了政治独立,但部分非洲国家仍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乱之中。面对全球化来袭,非洲国家的政治主权仍难免受到冲击。
首先,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民主和政治变革,将多党制民主移植到部分非洲国家,这加剧了非洲政治动荡和综合国力发展迟缓。非洲推行民主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引发了很多政治和社会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非洲民主化在实现空间扩展的同时,约有20个国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乱,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内战或军事政变。党派争斗、部族仇杀、地方割据等问题,成为困扰非洲政治民主的障碍。非洲越“民主”,其副作用越明显。
其次,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尤其是非洲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全球化”容易成为动摇非洲国家政权基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国家的民主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而输入非洲的民主元素之所以在非洲难以开花结果,主要因为非洲国家普遍具有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等特点,长期沦为原材料生产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西方政治民主取得积极效果的条件。虽然非洲国家纷纷实行经济结构调整,但在改革中缺乏切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取得的积极效果有限。非洲国家经济仍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观,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挑战。
最后,非洲国家易陷入“被全球化”安全困境。国家安全分为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地位并未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西方国家在彼此争夺国际利益的过程中,会加紧对非洲资源的控制,其控制不仅反映在经济上,也在政治权利上格外明显。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领导人访问、经济援助等形式加强与非洲的联系,在推行民主的过程中干涉非洲部分国家内政,以便使其在非洲的利益最大化。在西方国家的操控下,非洲面对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结构和外部条件,国家安全很难完全实现,参与全球化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非洲国家通过多年争取到的政治独立也会受到被侵蚀的危险。
非洲一体化任重道远
20世纪6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诞生,标志着以独立主权国家为基础的非洲一体化的开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只有加强联系形成整体,才能抵御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克服“被全球化”所产生的困窘。非洲国家领导人极力加强非洲一体化进程,这对于非洲各国取长补短形成竞争合力和提高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非洲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其他比较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相比,仍处于不利地位。非洲一体化的进程困难重重,这由非洲自身小环境和国际政治大环境决定。在经济上,非洲是最不发达的大洲,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建设主要依赖外资,大量初级产品出口受到国际市场制约,而且各国的经济合作并不多,联系也不紧密。在政治上,非洲的历史是一部饱含殖民血泪的辛酸史,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政治独立,但仍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干预和制约。此外,国际政治大环境也在变化之中,其主导权仍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非洲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
非洲一体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预期效果,除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还取决于非洲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即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建立有效的政治监督机制以保障政治独立和主权完整,能否形成合力加强彼此的生产合作和科技创新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能否抓住全球化给非洲带来的机遇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非洲国家的“被全球化”现象,事实上也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病,那么选择恰当的措施迎接挑战就不可或缺。第一,非洲国家的改革发展需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应建立预警机制,避免被动卷入全球化而无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二,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以非洲一体化来应对全球化。2001年7月,非洲统一组织第37届首脑会议宣布“非洲联盟”正式成立,它的诞生有助于非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三,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特别是重视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在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加强对全球化规则制定的参与力度,拓宽参与范围。非洲需力争全球化中的话语权,在国际会议中多出现非洲的声音,特别是在关乎非洲利益的重大决策中,要尽量避免新规则对非洲各国带来的负面因素。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