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咨询:
我是一名白领女性。前段时间单位体检,结果在B超检查时,发现一侧有卵巢囊肿。体检报告上建议进一步复查。第二天,我就去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认为卵巢囊肿较大,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我并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就打算再拖一拖。我看了些妇科的医学书籍,自己买了点抗炎的中成药口服。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去医院复查B超,结果这次并未发现囊肿。这是怎么回事呢?卵巢囊肿去哪里了?
综合提示:囊肿为何会“消失”
卵巢囊肿经常在B超检查时被发现,就是观察到卵巢上具有囊性的结构或改变。卵巢囊肿有赘生性和非赘生性两种。赘生性囊肿一般是指卵巢肿瘤,需要及时发现并手术治疗。而非赘生性囊肿是指卵巢瘤样病变,包括卵泡囊肿(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卵巢巧克力囊肿、炎性病变等。其中,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又称卵巢功能性囊肿,有自限性,可自然消退;如果是炎性病变,经抗炎治疗后,囊肿可缩小或消失。因此,这位读者的情况可能为卵巢功能性囊肿或较轻的炎性病变,可自然消退或中药抗炎治疗后消退。所以,一段时间后复查B超未见卵巢囊肿,也就不足为奇。
消失的囊肿:详细分析种种可能
第1种可能:卵泡囊肿
又称为滤泡囊肿,是常见的卵巢囊肿。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卵泡闭锁或不破裂,致卵泡液积聚,导致卵泡扩张,直径常大于2.5厘米。B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而光滑。若患者有月经失调、排卵障碍,就可能出现卵泡囊肿,大多于2~3个月经周期后自然消退。
第2种可能: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常为单个,与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并有出血、血浆渗出有关。若在黄体期B超发现有卵巢囊肿,可考虑黄体囊肿的可能。患者应在下次月经或2个月经周期后的月经第5~7天复查B超;若囊肿消失,则为功能性囊肿。一般未孕女性黄体囊肿在2个月经周期内消失,怀孕女性于妊娠3个月后自然消失。
第3种可能:炎性病变
主要指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盆腔炎症急性发作,从而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经抗生素或中药抗炎治疗后,囊肿可缩小或消失。
第4种可能:黄素囊肿
发生于双侧卵巢,多见于滋养细胞肿瘤(如葡萄胎、绒癌),是由于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膜细胞黄素化而形成。葡萄胎清宫后或绒癌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退。
特别提醒:绝经后发现卵巢囊肿要特别当心
青春期及育龄期的女性发生功能性卵巢囊肿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相反,绝经后妇女出现的卵巢囊肿,多为赘生性囊肿(即卵巢肿瘤);如果经过必要的密切随访,囊肿仍未消失,需积极行手术治疗。
卵巢功能性囊肿:如何观察和处理
卵巢功能性囊肿一般无需手术干预,随诊2~3个月经周期,大部分会自行消退;随访后囊肿未消失的,可接受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治疗2~3个月经周期。若药物抑制性治疗后囊肿仍未缩小,或与卵巢肿瘤、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能鉴别,或出现急腹症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接受肿瘤标志物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囊肿时有时无:注意保健、讲究卫生
卵巢功能性囊肿(如卵泡囊肿等)可能会出现时有时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患者排卵障碍所致。患者的排卵受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环境气温骤变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任何一个环节,造成功能失调,出现暂时或长期无排卵。有发育障碍的卵泡就可能形成卵泡囊肿。因此,平时女性应该避免过度紧张、劳累,注意防寒保暖等。另外,炎性病变也可能反复发作,于是,就有其导致的输卵管卵巢囊肿时有时无的现象,故女性平时应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卫生,出现白带异常、下腹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我是一名白领女性。前段时间单位体检,结果在B超检查时,发现一侧有卵巢囊肿。体检报告上建议进一步复查。第二天,我就去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认为卵巢囊肿较大,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我并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就打算再拖一拖。我看了些妇科的医学书籍,自己买了点抗炎的中成药口服。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去医院复查B超,结果这次并未发现囊肿。这是怎么回事呢?卵巢囊肿去哪里了?
综合提示:囊肿为何会“消失”
卵巢囊肿经常在B超检查时被发现,就是观察到卵巢上具有囊性的结构或改变。卵巢囊肿有赘生性和非赘生性两种。赘生性囊肿一般是指卵巢肿瘤,需要及时发现并手术治疗。而非赘生性囊肿是指卵巢瘤样病变,包括卵泡囊肿(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卵巢巧克力囊肿、炎性病变等。其中,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又称卵巢功能性囊肿,有自限性,可自然消退;如果是炎性病变,经抗炎治疗后,囊肿可缩小或消失。因此,这位读者的情况可能为卵巢功能性囊肿或较轻的炎性病变,可自然消退或中药抗炎治疗后消退。所以,一段时间后复查B超未见卵巢囊肿,也就不足为奇。
消失的囊肿:详细分析种种可能
第1种可能:卵泡囊肿
又称为滤泡囊肿,是常见的卵巢囊肿。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卵泡闭锁或不破裂,致卵泡液积聚,导致卵泡扩张,直径常大于2.5厘米。B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而光滑。若患者有月经失调、排卵障碍,就可能出现卵泡囊肿,大多于2~3个月经周期后自然消退。
第2种可能: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常为单个,与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并有出血、血浆渗出有关。若在黄体期B超发现有卵巢囊肿,可考虑黄体囊肿的可能。患者应在下次月经或2个月经周期后的月经第5~7天复查B超;若囊肿消失,则为功能性囊肿。一般未孕女性黄体囊肿在2个月经周期内消失,怀孕女性于妊娠3个月后自然消失。
第3种可能:炎性病变
主要指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盆腔炎症急性发作,从而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经抗生素或中药抗炎治疗后,囊肿可缩小或消失。
第4种可能:黄素囊肿
发生于双侧卵巢,多见于滋养细胞肿瘤(如葡萄胎、绒癌),是由于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膜细胞黄素化而形成。葡萄胎清宫后或绒癌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退。
特别提醒:绝经后发现卵巢囊肿要特别当心
青春期及育龄期的女性发生功能性卵巢囊肿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相反,绝经后妇女出现的卵巢囊肿,多为赘生性囊肿(即卵巢肿瘤);如果经过必要的密切随访,囊肿仍未消失,需积极行手术治疗。
卵巢功能性囊肿:如何观察和处理
卵巢功能性囊肿一般无需手术干预,随诊2~3个月经周期,大部分会自行消退;随访后囊肿未消失的,可接受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治疗2~3个月经周期。若药物抑制性治疗后囊肿仍未缩小,或与卵巢肿瘤、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能鉴别,或出现急腹症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接受肿瘤标志物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囊肿时有时无:注意保健、讲究卫生
卵巢功能性囊肿(如卵泡囊肿等)可能会出现时有时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患者排卵障碍所致。患者的排卵受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环境气温骤变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任何一个环节,造成功能失调,出现暂时或长期无排卵。有发育障碍的卵泡就可能形成卵泡囊肿。因此,平时女性应该避免过度紧张、劳累,注意防寒保暖等。另外,炎性病变也可能反复发作,于是,就有其导致的输卵管卵巢囊肿时有时无的现象,故女性平时应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卫生,出现白带异常、下腹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