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电影与文学形象的差异性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分析比较法着重从媒介材料、形象呈现、建构主体、形象性质、接受素养和形象话语六个层面阐述了文学与电影在形象层面各自相对的特点和规律,相应地总结出文学形象和电影形象存在的在文字与光声、脑海与框架、单一和群体、模糊与确定、后天与先天、顺从与批判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阐释了六个层面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最后指出这种差异性的客观存在给影视创作和批评所带来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数部党史题材电影以富有感性情感的创新表达为党献礼。党史题材是新主流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摆脱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选取百年党史中的惊鸿一瞥,用吸引力、情动力、冲击力对党史事件进行日常性描绘,兼具主旋律电影的理性色彩与艺术电影的感性特质,诉诸观众以心灵上的触动。在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新感性进军新主流电影是必然事件。调动新感性生产情感价值,能够助推新主流党史题材电影契合新感性时代的电影运作逻辑与审美取向。
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精神维度的大众化审美需要,电影艺术以多元化的艺术视角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并以写实性的客观叙事重现历史场景,同时将思想意志及价值观念通过声音影像的直观性传播融入观影者的思维世界。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借助艺术化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新的坚定革命信仰,深情大爱的高尚家国情怀以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创新了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文化艺术路径。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异常重视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与竞争力,而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与韩国电影,由于中韩两国具有文化亲缘性等而得以不断交流与传播。中国电影在韩国市场上映已有数十年时间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市场占有率低、文化折扣等问题,竞争力不足,传播力薄弱。探究中国电影在韩国真实的传播现状,特别是借此研究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对于反思中国电影、推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与提升文化的竞争力、传播力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