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思考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要牢牢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围绕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制定统一的体育教学课程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整个高等教育體系中,高职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起着重要作用。纵观整个世界教育与经济发展史,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和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有着鲜明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而不是重点培养研究型、决策型等学习理论学科知识的人才。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方向主要是教育部确立的培养目标。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不明确、体育课程设置不清晰等问题,还是制约着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然后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西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一)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因素有着重要影响。西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现状为:在教师性别比方面,在调查的22所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总共有335名,其中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约为3∶2,符合正常高等院校的体育男女教师分布水平。但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人数相差较大,分别占11.9%和88.1%,这表明西部高职院校中体育的专职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在行业类院校中这一现象则更加的明显。专职体育教师人数不足,这与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有着直接关系。某些学校过分看重学生就业率,从而忽视了学校在体育教师这方面的需求。而且西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还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体育教师学历为硕士的人数仅占21.5%,这与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年龄上看,体育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同时体育教师中初级职称的人数占77%,体育教师的职称普遍较低。
  (二)条件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条件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基本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能够较好地开展课间操,仅有1.3%的院校由于安全或者是场地的原因没有开展课间操。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场地设施缺乏,体育设备不健全,体育设施场地配备齐全的高职院仅占16.3%,28.2%的高职院校因为场地设施缺乏而无法满足学生体育课的需求。根据高职院校器材的状况结果,能够依据学校的自身条件自制安全的体育课补充器材的高职院校仅有12.8%。缺乏健全的电教设备、教学理念落后、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西部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体育教学的院校只有20.7%,远远达不到正常的高等院校的教学要求。
  (三)素材资源现状分析
  素材资源是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的西部高职院校缺乏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等意识,再加上各种地域、经济、信息方面的制约,导致西部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上相对落后。在调查的众多高职院校中,课程标准实施较好的学校只达到60.1%,还有18.4%的高职院校在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教材的使用情况,西部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发相对落后,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如今体育教育改革要求和发展方向,用全国本科或者是高职院校统编教材的学校只占57.4%,甚至还有8.8%的高职院校上课时没有教材。而且对于西部高职院校来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缺乏体育教学意识和体育教学经验的老师占13.1%,教师优化教材的能力普遍较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的整体情况,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阻碍了西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而且体育教育的发展还受到经费和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辅助资料配备没有到位,配发体育教学辅助资料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经济水平较好的学校。西部地区地域丰富广阔并且民族众多,体育教材的开发利用并不适合当地的课程改革要求,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不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体育教材。
  (四)环境资源现状分析
  体育课程的改革进程中,环境资源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要素。环境资源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这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资源环境资源,软环境主要则是包括学校规章制度、教学发展理念等。在思想观念上,大多数学校的领导都比较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发,但是还存有27.7%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并不重视体育课程。从中可以看出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就业率,漠视体育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大部分也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定期进行体育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仅占51.5%。高达25.9%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根据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结果,54.1%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偶尔参加评优活动,体育教师参加学习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不仅是由于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还在于高职院校领导的教育理念落后。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措施
  (一)以课程教学标准为纲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体育教学,做好体育教学监考的职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在开展每一节体育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制定安排好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开展体育课时的天气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室内外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课程的安排要有良好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以此促进体育教学的质量。最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中,体育教学的好坏完全是由学生体育成绩来决定的。因而很多院校在应付完学生的体育考试之后,就不再重视体育教育,体育课也被其他的文化课所代替。而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则是倡导“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和学习理念。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只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才能够重视体育教育,才能够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才能够达到通过体育促进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包括体育场地的干净和整洁,还有体育基础设施和教学技术设施等。比如,篮球场配有充足的场地和足够的篮球、操场具有充足的运动区域和器械等。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有利于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还可以结合社会、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加大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环境上的资金投入,实现资金问题的改善,促进并有效地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
  (三)构建“三位一体”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同时包含大学体育课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从体育课程学制来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的年限和大学体育是一样的,但是又区别于中职的体育课程,中职教育是三年制教学。因此,在开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时,可以参考借鉴大学体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但是在参考大学体育时不能够忽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目标定位上,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该不同于大学体育和中职体育课程,但是可以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因此,可以把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学习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2-3个运动技能,能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第二、在校期间能够顺利通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要求,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根据学生的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体能锻炼;第三、实现运动健身、掌握技能、运动育人“三位一体”的目标。
  1、运动技能掌握,身体锻炼习惯养成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够培养学生掌握2-3个运动技能;同时,为了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在校期间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建议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今后走向社会培养素质和体能。
  2、改善体质状况,达成促进目标
  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有所上升,学生身体素质多年连续下降这种情况已经慢慢得到缓解,但是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却严重下降,肥胖率和视力不良检测率连续上升,并且这种情况慢慢往低龄化发展,同时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不容乐观,多年来连续下滑。与2005年监测数据相比,大学生的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指标都明显的下降。针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这种现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利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活动中,高职体育课程是必修课程,具有改善学生体质的重任。因此,改善学生体质是高职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目标。
  3、体现职业岗位差异,倾向岗位所需身体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众多人才。但是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体能要求,职业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体能的差异性,比如公关类职业需要具备形体训练体能,野外作业职业则需要具有能够抵抗恶劣环境的身体素质等因素,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具有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等特点。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要求。
  4、养成体育精神,通过运动育人
  和普通文化课程一样,体育课程也同样具备“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要融入这样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运动知识和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还在于实施运动育人的目标。这样才能够让体育教育的目标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相适应。育人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公平竞争的精神;二是能够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职业心态;三是能够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学习精神;四是能够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社会文明的人;五是能够培养一个符合社会化发展进程的学生。
  5、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师资力量雄厚的体育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高职院校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体育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師队伍的整体水平。另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反馈的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自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6、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片面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经常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是对于如今的体育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成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了家里长辈的关爱,因此很多学生意志力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对于体育项目,毅力和耐力是很重要的训练部分。很多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坚持而放弃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一些体育训练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比如可以利用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精神,实现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结 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围绕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制定统一的体育教学课程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欣.西部地区高职体育教学问题研究[J].中国培训,2017(06).
  [2]陈功.西部地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5(07).
  [3]万肖.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20(05).
  [4]蔡腊香.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
  作者简介
  孙浩若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讲师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体育发展并不均衡,总体呈现出东部南部区域强,西部北部区域弱的状态。陕西省地处西北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较东部和沿海地区滞后。随着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落户陕西,陕西省加大了对省内体育事业的发展力度,这让陕西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拥有了较之前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2019年9月《体育
摘 要: 合理运用财政和金融措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议题,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财政支农、包容性金融和农村减贫理论机制以及2008~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验证相关研究假设,发现:(1)无论是财政支农或包容性金融单独发挥作用还是两者协同作用,均有利于促进农村减贫,其中,提高包容性金融的服务效率和可承担度比提高渗透度更能有效减缓农村贫困;(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党和人民新征程再起航的光明前景,并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奋斗目标,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这是一篇兑现承诺不负人民,闪耀着党性光辉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
清明节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国务院规定2008年起每年的清明节为法定假日。调研数据显视,人们普遍重视清明节,但对清明节的认知不是很深入,而且更喜欢清明节中令人愉快的活动。可见要将清明节的内涵发扬光大,还需要教育者深入研究其传承的方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像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一样,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
摘 要: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探讨儒家式应对在亲子间的代际传递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量量表配对调查了382户家庭亲子被试,结果发现:(1) 父亲和母亲的天命思想、责任思想和亲挫折思想分别正向预测子女的天命思想、责任思想和亲挫折思想;(2) 父母儒家式应对通过子女儒家式应对为完全中介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子女的责任思想和亲挫折思想能够正向预测子女心理健康,但子女的天命思想负向预测子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精髓是强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疆红色文化是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全过程中形成并得到不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在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
摘 要: 研究数学类MOOC国内外发展差异有利于比较大学数学在线教育的国内外差异特征,并从中获得提高国内数学类MOOC发展质量的参考建议。基于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表现两个角度出发,使用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与两独立样本的K-S检验研究了国内外大学数学类MOOC在课程时长、课程难度、选课人数、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发现:国内外数学类MOOC在考试成绩中各部分的构成比例、学生学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