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太原市在逐年大量应用银杏造景的同时,由于气候变化、苗源树龄、土壤粘重、树池过小、微量元素缺乏、养管不到位等因素,使道路栽植的银杏6月初就出现黄化,严重影响其树势和观赏性。为此我们开展黄化现状调查,分析探究黄化原因,从生态园林角度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改善黄化现状,发挥植物景观效果。
[关键词] 银杏黄化 原因浅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86-01
银杏作为近几年太原市常用的绿化树种,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栽植环境差异,还有气候、大气污染、养管、苗源等因素影响,银杏在道路上长势并不乐观,往往在每年的6月初开始提前黄化,严重影响观赏及树木正常生长。为此我们对长势不好的14个路段银杏开展了黄化现状调查,并进行了原因初探,从生态园林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1 太原市银杏黄化现状
1.1 调查情况
2015年6月18日至8月1日我们对太原市对滨河东西路等14个路段,6900株银杏黄化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据现场调查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银杏黄化率平均为29.6%,感病指数为14.9,死亡率平均为6%。在太原市银杏一般在5月底6 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情轻微,叶片仅先端部分黄化,到了8-9 月份,病情加重,有的全部叶片黄化,严重的甚至整株死亡。
1.2 密度棒试验
经专家指导、结合现状调查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太原市部分区域银杏黄化是极端高温低湿天气为主因、立地环境恶化为辅因,导致银杏水分代谢失衡,灼伤叶片的生理性黄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于6月中旬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四川国光、郑州坪安等相关厂家召开了银杏黄化专题论证会并进行了“密度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试验,取得初步试验结果。密度棒在引根、通气、增加植物养分上确实有一定功效。
2 银杏黄化的原因浅析
2.1 树势衰弱是黄化的生理因子
外地苗源、规格较大和反季节移植是导致银杏树势衰弱的主要原因。太原市栽植的银杏多来自山东临沂、安徽砀山县,江苏徐州邳州市,规格集中在12-25cm。由于原产地气候环境与太原市差异较大,尤其是生长期较太原长1个月,使这些苗木适应性差,缓苗期长,特别是大龄、大规格苗木,易导致树势衰弱。此外这些苗源地物候期较太原早1个节令,往往是苗源地已进入萌芽期太原土壤才解冻;苗源地已进入展叶期太原植物才发芽,银杏不能在发芽前栽植,使反季节移植成为常态。由于综合原因导致银杏树势衰弱,抵抗性差,使银杏无法适应高温低湿天气而黄化。而滨河东路,五一路等地段的银杏由于使用6-8厘米胸径本地苗源,春季栽植,基本没有黄化现象。
2.2 极端高温低湿天气是主要因素
由于去年冬天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无有效降水,异常天气使银杏未能正常进入休眠,导致生理紊乱、树体缺水、树势降低。今年四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均值偏高1.1℃,物候期较往年平均提前一周时间。5-7月强对流天气增多,气温持续走高,出现阶段性高温低湿天气,造成银杏叶片的灼伤,出现叶片焦边黄化。晋源区政府前、古唐路、五一路银杏黄化正是此原因造成的,青年路的较往年黄化严重,也是由于今年的极端高温低湿天气造成的。
2.3 道路改造,立地条件恶化是黄化的胁迫因子
道路改造后,由于地沟的构筑,道路面层的加厚、密闭,施工过程的挤压及树池变小,致使行道树地下空间缩小,根部受损,土壤密实度加大,通气性降低,土壤中Co2增多,抑制行道树根系呼吸,水分、营养元素代谢能力减弱,特别是共生有益菌群减少,从而引起根冠水分代谢失衡,树势衰弱,叶部黄化。此外由于地面铺装反射热能于空气中,使银杏周边气温最少升高1-3度,也是银杏黄化的原因之一。如青年路改造后银杏出现的黄化,就是由于根系损伤、树池小、土表踏实造成的。
2.4 树池过小,池内土面过高是黄化发生的制约因子
随着树木的生长,其根系和树冠也在不断的扩展,树池过小,抑制根系扩展,造成根冠比例失调,树冠与根系水分代谢失衡,形成叶部黄化。此外,树池土壤填充过满也影响行道树对水分的吸收。如滨河东西路中央路心池只有2m宽,千峰北路树池实际宽度在1m左右,树木生长到一定程度无空间,水分失衡而出现黄化。南内环、长风西街中央绿地宽度在4-8m,银杏没有出现黄化,长势良好。
2.5 应急养管措施不到位也是发生黄化的诱因
由于养管单位针对异常高温天气没有采取补水、加湿、降温等应急措施,致使五一路、青年路30-40cm银杏出现灼伤、焦叶,导致叶部黄化。
2.6 配置不当,也容易使银杏发生黄化
由于银杏根系是肉质根,不耐涝,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景观的考量,往往在银杏下部配置大量喜水喜肥的绿篱及花灌木,与银杏争夺水、肥、气,使银杏营养缺失,加剧树势衰弱,诱发黄化。如滨河西路路心池银杏黄化就是这个原因。
3 防治银杏黄化的应对措施
3.1 养护管理方面
3.1.1去除银杏树干1-1.5m范围内的绿篱及覆盖物,保留10厘米深的树坑,扩大其根部通气范围。施入低浓度有机复合肥及菌肥,浇水一次,2-3天后松土通气。
3.1.2 五月二十日前后根据气候条件对银杏树冠喷水降温,可结合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3.1.3针对无法扩大树池的银杏,于休眠期对银杏树冠进行适当疏剪,生长期疏花疏果,节约养分,调整树势平衡。还可于树池内栽植不与银杏争水、肥、气的浅根系地被,保持水分,减少蒸发。
3.2 施工方面
3.2.1新栽银杏时,保证换土深度,底部添加10cm砂砾作为滤水层。
3.2.2尽可能选择本地苗源或本地倒栽2-3年的外地苗木。
3.3 设计方面
3.3.1扩大行道树树池,最小保证1.5m×1.5m。
3.3.2在植物配置中,银杏地径10-15倍范围内作为树盘。
3.3.3设计规格宜选用10cm左右的苗木。
4 讨论
4.1 继续全市银杏黄化数据调查。建立动态完整的银杏黄化发展数据库。
4.2 进行银杏等植物黄化原因的土壤取样分析,特别是微生物的培养分析。查找土壤中致使黄化产生的限制因子,为黄化防治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3 对目前采取治理黄化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不适合环节。
4.4 加强与业内专家和大专院校联系,在黄化机理、机制的研究方面有突破进展,提高水平,服务实践。
参考文献
[1]吴斡宁.园林植物失绿原因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2(3):89-95.
[2]苗进,宋宏伟,卢绍辉,马俊青,袁国军,梅象信.植物黄叶病的成因及其防治[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29-333.
[3]王玓.银杏黄化病发病原因及致病机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8.
[4]李隆.香樟黄化病的综合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2008(9):29-30
[5]陈超燕. 樟树黄化病发生原因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6]孔国辉,汪嘉熙,陈庆城.大气污染与植物[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 银杏黄化 原因浅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86-01
银杏作为近几年太原市常用的绿化树种,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栽植环境差异,还有气候、大气污染、养管、苗源等因素影响,银杏在道路上长势并不乐观,往往在每年的6月初开始提前黄化,严重影响观赏及树木正常生长。为此我们对长势不好的14个路段银杏开展了黄化现状调查,并进行了原因初探,从生态园林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1 太原市银杏黄化现状
1.1 调查情况
2015年6月18日至8月1日我们对太原市对滨河东西路等14个路段,6900株银杏黄化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据现场调查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银杏黄化率平均为29.6%,感病指数为14.9,死亡率平均为6%。在太原市银杏一般在5月底6 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情轻微,叶片仅先端部分黄化,到了8-9 月份,病情加重,有的全部叶片黄化,严重的甚至整株死亡。
1.2 密度棒试验
经专家指导、结合现状调查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太原市部分区域银杏黄化是极端高温低湿天气为主因、立地环境恶化为辅因,导致银杏水分代谢失衡,灼伤叶片的生理性黄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于6月中旬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四川国光、郑州坪安等相关厂家召开了银杏黄化专题论证会并进行了“密度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试验,取得初步试验结果。密度棒在引根、通气、增加植物养分上确实有一定功效。
2 银杏黄化的原因浅析
2.1 树势衰弱是黄化的生理因子
外地苗源、规格较大和反季节移植是导致银杏树势衰弱的主要原因。太原市栽植的银杏多来自山东临沂、安徽砀山县,江苏徐州邳州市,规格集中在12-25cm。由于原产地气候环境与太原市差异较大,尤其是生长期较太原长1个月,使这些苗木适应性差,缓苗期长,特别是大龄、大规格苗木,易导致树势衰弱。此外这些苗源地物候期较太原早1个节令,往往是苗源地已进入萌芽期太原土壤才解冻;苗源地已进入展叶期太原植物才发芽,银杏不能在发芽前栽植,使反季节移植成为常态。由于综合原因导致银杏树势衰弱,抵抗性差,使银杏无法适应高温低湿天气而黄化。而滨河东路,五一路等地段的银杏由于使用6-8厘米胸径本地苗源,春季栽植,基本没有黄化现象。
2.2 极端高温低湿天气是主要因素
由于去年冬天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无有效降水,异常天气使银杏未能正常进入休眠,导致生理紊乱、树体缺水、树势降低。今年四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均值偏高1.1℃,物候期较往年平均提前一周时间。5-7月强对流天气增多,气温持续走高,出现阶段性高温低湿天气,造成银杏叶片的灼伤,出现叶片焦边黄化。晋源区政府前、古唐路、五一路银杏黄化正是此原因造成的,青年路的较往年黄化严重,也是由于今年的极端高温低湿天气造成的。
2.3 道路改造,立地条件恶化是黄化的胁迫因子
道路改造后,由于地沟的构筑,道路面层的加厚、密闭,施工过程的挤压及树池变小,致使行道树地下空间缩小,根部受损,土壤密实度加大,通气性降低,土壤中Co2增多,抑制行道树根系呼吸,水分、营养元素代谢能力减弱,特别是共生有益菌群减少,从而引起根冠水分代谢失衡,树势衰弱,叶部黄化。此外由于地面铺装反射热能于空气中,使银杏周边气温最少升高1-3度,也是银杏黄化的原因之一。如青年路改造后银杏出现的黄化,就是由于根系损伤、树池小、土表踏实造成的。
2.4 树池过小,池内土面过高是黄化发生的制约因子
随着树木的生长,其根系和树冠也在不断的扩展,树池过小,抑制根系扩展,造成根冠比例失调,树冠与根系水分代谢失衡,形成叶部黄化。此外,树池土壤填充过满也影响行道树对水分的吸收。如滨河东西路中央路心池只有2m宽,千峰北路树池实际宽度在1m左右,树木生长到一定程度无空间,水分失衡而出现黄化。南内环、长风西街中央绿地宽度在4-8m,银杏没有出现黄化,长势良好。
2.5 应急养管措施不到位也是发生黄化的诱因
由于养管单位针对异常高温天气没有采取补水、加湿、降温等应急措施,致使五一路、青年路30-40cm银杏出现灼伤、焦叶,导致叶部黄化。
2.6 配置不当,也容易使银杏发生黄化
由于银杏根系是肉质根,不耐涝,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景观的考量,往往在银杏下部配置大量喜水喜肥的绿篱及花灌木,与银杏争夺水、肥、气,使银杏营养缺失,加剧树势衰弱,诱发黄化。如滨河西路路心池银杏黄化就是这个原因。
3 防治银杏黄化的应对措施
3.1 养护管理方面
3.1.1去除银杏树干1-1.5m范围内的绿篱及覆盖物,保留10厘米深的树坑,扩大其根部通气范围。施入低浓度有机复合肥及菌肥,浇水一次,2-3天后松土通气。
3.1.2 五月二十日前后根据气候条件对银杏树冠喷水降温,可结合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3.1.3针对无法扩大树池的银杏,于休眠期对银杏树冠进行适当疏剪,生长期疏花疏果,节约养分,调整树势平衡。还可于树池内栽植不与银杏争水、肥、气的浅根系地被,保持水分,减少蒸发。
3.2 施工方面
3.2.1新栽银杏时,保证换土深度,底部添加10cm砂砾作为滤水层。
3.2.2尽可能选择本地苗源或本地倒栽2-3年的外地苗木。
3.3 设计方面
3.3.1扩大行道树树池,最小保证1.5m×1.5m。
3.3.2在植物配置中,银杏地径10-15倍范围内作为树盘。
3.3.3设计规格宜选用10cm左右的苗木。
4 讨论
4.1 继续全市银杏黄化数据调查。建立动态完整的银杏黄化发展数据库。
4.2 进行银杏等植物黄化原因的土壤取样分析,特别是微生物的培养分析。查找土壤中致使黄化产生的限制因子,为黄化防治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3 对目前采取治理黄化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不适合环节。
4.4 加强与业内专家和大专院校联系,在黄化机理、机制的研究方面有突破进展,提高水平,服务实践。
参考文献
[1]吴斡宁.园林植物失绿原因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2(3):89-95.
[2]苗进,宋宏伟,卢绍辉,马俊青,袁国军,梅象信.植物黄叶病的成因及其防治[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29-333.
[3]王玓.银杏黄化病发病原因及致病机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8.
[4]李隆.香樟黄化病的综合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2008(9):29-30
[5]陈超燕. 樟树黄化病发生原因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6]孔国辉,汪嘉熙,陈庆城.大气污染与植物[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