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致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1例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1例蒙脱石散致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患者服用的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进行排除性分析,基本确认过敏原为蒙脱石散。 结果 患者行放疗后出现腹泻,服用蒙脱石散后出现头面部发红、全身寒战、喉头轻度压迫感及心率血压上升等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抗过敏治疗,患者不适症状缓解。结论 蒙脱石散为低致敏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偶见便秘,大便干结,但亦可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用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蒙脱石散过敏史,若为初次服用蒙脱石散,需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避免院外初次服用此类药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蒙脱石散;速发性全身性过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患者接受盆腔放疗时,易使直肠粘膜受到放射线的侵害,最终影响直肠粘膜的再生功能及粘膜修复功能,使患者出现肠粘膜损坏等临床症状,导致放射性直肠炎[1],临床上广泛使用蒙脱石散对症治疗,该药品说明书标记药物不良反应仅为偶见便秘,大便干结,本文通过对一例蒙脱石散致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的病例描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子宫内膜癌Ⅱ期术后,以子宫内膜癌术后1月收入我科,2019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伴腰酸疼;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2021年3月因出血加重,就诊于当地县中医院,入院查体见宫颈肥大、轻度糜烂,见数个米粒大小囊肿。行诊刮术,病检: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伴局灶癌变。2021.4.14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肠管与盆腔侧壁致密粘连;子宫稍增大,表面光滑,后壁右侧峡部见一移位圆形金属节育器达浆膜层;左侧输卵管系膜处见一黄豆大小囊肿。病检:(全子宫+双侧附件)1.子宫内膜样癌(FIGO2级),癌侵及浅层,累及宫颈管,侵及管内壁1/3,切缘(-)。2.盆腔淋巴结未见转移(0/6)。2021.5.19为求进一步诊治,以“子宫内膜癌术后”收入我科。既往曾有高血压,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后完善抽血及盆腔MRI、胸部CT检查。其中肿瘤标志物升高;盆腔MRI提示:子宫术后样改变;胸部CT未见异常。于2021.5.24开始行盆腔IMRT PTV-CTV=50Gy/25F,2021.5.26行第一周期奈达铂同步化疗,2021.5.31晚17:50外出吃饭返回病房诉腹泻不适,于下午15:30起大便4次呈水状,给予患者蒙脱石散(浙江仟源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80050)1袋3g口服治疗,于18:40病友诉患者突发全身寒战不适,于床旁查看患者,患者头面部发红,全身发冷寒战,给予患者加盖棉被仍诉发冷,了解病情知患者服下蒙脱石散5min后突感不适,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示P:103次/分,R:28次/分,Bp:153/87mmHg,PaO2:100%,后患者诉喉头轻度压迫感,立即给予给予患者氧气吸入3L/min,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指导患者多饮水,加速排泄。于19:30床旁查看患者P:90次/分,PR:18次/分,Bp:141/84mmHg,PaO2:100%,;喉头水肿症状消失,寒战症状可部分缓解,自诉服用完蒙脱石散后腹泻症状消失,于20:40分床旁交接班患者诉症状均缓解,后未诉其他不适症状。回顾患者经历回病房后未进食其他食物,再次排便后洗澡后按要求服用蒙脱石散,5min后即出现症状,基本可排除其他过敏原,经医生讨论很可能为蒙脱石散导致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其后未使用该类药物,其后未出现上述症状。
  2 讨论
  2.1蒙脱石散使用的注意事项:说明书标记适应症为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服用方法为蒙脱石散1袋(3g)+50ml左右温水。治疗腹泻和肠炎时在两餐中间(胃基本排空)和晚上临睡前服药较好,尤其在晚餐后3~4H(胃已排空)是最佳服药时间,此时服用蒙脱石散可对胃肠道粘膜保护作用达5~6H之久,服用药物2H内尽量禁食禁饮,这有利于药物充分固定、吸附和抑制细菌、病毒和毒素。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服用蒙脱石散会影响蒙脱石散的疗效,此时蒙脱石散无法均匀的覆盖在胃肠道粘膜上 [2]。
  2.2既往报道蒙脱石散药物不良反应:宋惠凤[3]等报道12例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皮肤过敏反应7例,主要是皮疹和瘙痒,推测可能为蒙脱石散辅料成分香兰素所致,一般较轻,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胃肠道反应5例。朱香莲[4]报道1例蒙脱石散引起持续性外阴部粘膜奇痒,黏膜处肿胀,有数个黄豆大小的水泡,抓破后为黄色液体,给予扑尔敏口服,局部给予冲洗涂皮炎平,1周后好转。其他数例报道蒙脱石散过敏均为皮肤过敏反应。
  2.3发生过敏的原因:目前尚无明确蒙脱石散过敏机制相关研究,无法明确。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多系统速发变态反应,通常认为药物作为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单独存在不能引起免疫应答,但是进入人体体内的药物可直接或经药物代谢酶分解后与蛋白类载体连接而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进而通过抗原的处理、提呈及免疫细胞的识别、增殖和反应等一系列机制诱发免疫应答的发生。
  蒙脱石散为低致敏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偶见便秘,大便干结,少数可见皮肤过敏反应,此次病例患者服用蒙脱石散后发生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未有先例,供臨床参考。蒙脱石散在临床及药店使用广泛且易得,应重视过敏史和药物使用规范,警惕特别是在院外发生此例类似速发性全身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以免造成意外。
  参考文献:
  [1]高静.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4):24-26
  [2]司继刚,李爱杰.蒙脱石散的合理规范使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8):62-64
  [3]宋惠凤,雷招宝.双八面体蒙脱石不良反应12例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80-81
  [4]朱香莲.口服思密达致过敏一例[J].首都医药,1998(05):31.
其他文献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拂去年轮之尘,激扬岁月烙下的坚实步伐,目望硕果,坚定前进.  我刊在广大读者、作者及全国各地编委和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过去一年中,定期完成了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的出版任务.重点组织了超声的产前诊断、围产期胎盘病理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等专题号的发表.另外,配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学术活动,及时向全国妇产科、围产医学等同道们介绍了国内外围产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
期刊
期刊
ACOG在2007年4月公布了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的临床处理新指南.该指南对PROM的背景、病因学进行了简单讲述,并就足月和未足月PROM、PROM的诊断、初始治疗、足月PROM的最佳初始治疗方案、分娩时机、pPROM期待治疗的一般策略、pPROM治疗时是否应该应用宫缩抑制剂、pPROM孕妇是否应该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生素、pPRO
期刊
随着我国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生儿医疗救护网络把基层乡镇医院、二级县市医院和三级省医院联系起来,作为中间环节的二级医院,新生儿救治水平明显提高.我院自2003年10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指导下,成立了三门峡地区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分中心,与成立前相比,危重新生儿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现将成立后救治的186例危重新生儿的情况总结如下。
期刊
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相当罕见,文献多以个例报告的形式出现,1996年Lau等[1]报道的3例属较多者.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病情凶险,严重威胁母儿生命,产科医生对该病应具有一定认识和关注.我院目前诊断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烧伤后自体岛状皮瓣移植存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烧伤后自体岛状皮瓣移植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20年4月,随访所有患者,详细统计皮瓣存活、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并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皮瓣坏死发生14例,发生率为18.00%。皮瓣坏死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吸烟、精神状态评分、疼痛评分、皮瓣受区感染情况与皮瓣存活组患
新生儿窒息及其所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及急性死亡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报道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约为7%~10%[1]。
期刊
甲状腺危象(thyroid storm),简称甲亢危象是一种以高热、高代谢征候群、神志改变为特征,常伴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失代偿而危及生命的甲状腺急性毒性加重的综合征[1].妊娠期甲亢危象罕见,约占妊娠合并甲亢孕妇的1%,导致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却高达20~30%[2]。
期刊
目的 构造胎龄相关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标准曲线,为临床诊治、公共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太原市出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应用Wilcox-Russell方法,提高真实分布集中趋势分析准确性.多项式回归用于平滑均数和标准差趋势,平滑后的均数和标准差用于计算正态分布相应的百分位数.结果胎龄31~44周男婴胎龄相关体重平均值范围为1540~3626 g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仍然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且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病原学及耐药性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败血症患儿的临床及血培养结果,了解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期对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