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IPP模式建构小学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引领人的全面发展,而个性化作为学生、家长、社会客观条件與客观需求,是学校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在上海大都市背景下,系统的课程知识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在国际参与意识、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亟待加强,因此需要学校建构更能让学习实现“持续主动发生”,让学生实现“多元个性发展”,让学校实现“自主高效适应”的“无边界”的课程体系。
  一、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闵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愿景,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学校课程应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促进其主动、全面发展。
  CIPP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lebeam,D.L.)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它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部分。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式,其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nottoprovebuttoimprove)。”
  浦江一小是一所始建于1874年的具“龙文化”教育品牌的百年老校,在保证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三类课程的统整,逐步形成目标为“德才兼备、多元发展”的8大类106门校本课程。实践中发现,学校已有校本课程的内在构成要素、结构、管理、实施与评价中的问题,有待运用CIPP评价模式对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宽度、育人目标的全面和个性化等进行剖析和重构,从而使校本课程除了立足学生发展外,更关注学校教育生态的完善。同时通过相应的理论、模型等进行理念、路径、数据等方面的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实施策略。
  二、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一)课程体系架构: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重构校本化课程体系
  结合核心素养框架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调查学生的兴趣和课程需求,分年级设置相关的课程,由教师、家长或社区人员对课程内容进行研发,使之适合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课程更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学习方式变革: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开展同年级走班教学
  学校拓宽学习渠道,变革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采用走班制学习形式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学校以拓展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契机,探索学校少年宫发展的新模式,使两者有机整合。
  (三)课程评价改革:应用CIPP评价模式,实施课程评估与管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研究国家课程对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的要求,应用CIPP评价模式,对课程设置、实施和管理进行全程、动态评估,从教与学这两个维度,为师生提供建议,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估和管理机制。
  (四)教师发展愿景: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教师。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形成特色化拓展课程,并在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改进过程中,开展典型案例分析、教学研讨、课程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课程执行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自我价值。
  (五)课程平台建设:依托公司技术优势,搭建网络化课程平台
  学校在闵行教育局的支持下,2015年起通过政府招投标形式,委托网络平台公司开发校本课程平台和资源系统,为课程的实施和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提供必要的信息化保障。学校结合学生需求,运用电子学生证进行网络平台报名选课,把课程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三、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图谱
  学校结合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日常教学,融入教育生态学的分析与实践方法,将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体验进行量化调查,获取完善课程育人价值及整体架构建设的可视依据,将校本课程统整为“德”“才”两大系列,构建较为完善、体现课程哲学、具有内在逻辑的校本课程图谱,形成多维联动、持续创生的课程发展模型,促进课程深度变革。
  我们将校本课程建设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课程开发的四个阶段为基点建构评价体系,具体细化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三)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在背景评价中,学校通过学生、教师对于学习目标的期望值、教学准备度进行二次数据统计,形成对于教学有着重要影响的数据;在输入评价中,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课程留言等方式形成输入性评价;在过程评价中,师生在学习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环境等教学元素的体验性评价,促使我们对于课程体验进行反思,形成课程教学的重新设计,确保教师在设计和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完成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效果评价中,我们设计了学习目标达成度和学习效果两个测评的坐标轴,从客观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和主客观结合的学习效果这两方面,充分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正面促进影响。   (四)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体系重构
  在学校层面,注重对校本课程体系的重构。每学期,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课程本身,抑或是课程所对应的不同年级,校本课程都在动态变化中。但在校本课程平台的支撑下,通过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积累,即使课程更换了教师,但其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依然有保障。目前,学校走班制校本课程已调整为8大类85门。
  在教师层面,则注重对校本课程实践的重构。学校主要以教师特长承担课程,通过对内容和课时的设定,对上传教案和资源的审核,始终保持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有效。应用CIPP评价模式,并结合学生、教师、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来进行课程的重新评估,这种重新评估变得更加立体,更贴合学生的个性化与课程的特色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二次重构,促使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课程,成为校本课程体系重构的重要保证。
  (五)走班制校本课程的信息化平台支持
  学校依托信息化手段,添置了班级电子班牌,集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班队岗位实践管理等模块,含刷卡签到、班级公告、课程表公布、班級活动电子相册、学校特色活动积分兑换、校本课程报名等功能,促进德育和校本课程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结合区域信息化项目,搭建基于电子学生证的线上自主选课平台,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都可以进行线上操作,形成基于学校教育哲学、符合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科认知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家社校了解、交流、反馈的互动平台。
  四、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效
  (一)形成校本课程体系建构样态
  校本课程的建设从建构开始就一直在调整、改善、重构中进行,其原因有很多,例如学校条件、区域特色、政策要求等。通过CIPP模式,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落实课程,可以对校本课程形成动态积极的发展导向和多重维度诊断的重构导向,可以避免校本课程的“空中阁楼”形式化和固态僵化,使校本课程更立足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以学生的兴趣为价值导向,满足学生和家长、社会的课程需求,从而形成校本课程体系建构的样态。
  (二)探寻校本课程改善发展模式
  课程是载体,CIPP评价模式是方法手段。在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同层面对于课程的把控不足或者不明确等问题,但是通过CIPP模式将走班制课程解析后,不同层面对课程的把控都有迹可循。将校本课程的评价模式变革为基于CIPP评价的课程重构模式,学校探寻到走班制校本课程改善与发展模式。
  (三)构建校本课程资源管理系统
  学校依托平台公司的技术优势,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利用成熟的电子标签识别技术对课程资源库(含教具、教学设备、校本教材等)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并建立基于“龙文化”特色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分析、实践、评价、重构、总结的课程实施模式,提升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编者按:5月22日,中国工程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所作的贡献人尽皆知,可袁老却说:“假如没有华国锋的支持,我现在根本不会获得如此成就。”时至今日,袁隆平与华国锋之间的交往历程鲜有人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能让袁老说出此番话呢?  相识最初:一次点名发言,结下半生情谊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平一户寻常家庭。自小他便跟着父母奔波周转
期刊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与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被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先完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可以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地方,包括对知识点的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使其
期刊
2020年冬春是一个值得人类铭记的时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它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将永远成为我们反思与重建的印记。当疫情袭卷而來,城市就像座荒岛。在人人自危的底色之上,潜伏着恐慌与顽强。无数人意识到,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  千百年来,放眼全球,瘟疫是最大的人类杀手,没有之一。确实,纵观人类文明史,瘟疫带来的恐慌与灾难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古希腊的“雅典鼠疫”、古代中国的“建安大疫”
期刊
2004年,我调到国务院研究室担任副主任,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赴任新岗位时,去向院里一位老领导请教,请他指点如何做好新的工作。他看我踌躇满志的样子,非但不鼓励,还严肃地对我说,“不能把新岗位视为展现你理论水平的舞台,你去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服务的,收起你的想法,认真虚心地看、听、学和悟”。这个提醒相当程度上端正了我对新岗位的基本心态,算得上是给我上了“入职第一课”。2011年我又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行政
期刊
2021年1月18日,抖音首次发布《2020抖音娱乐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短视频已经成为电影营销领域的重中之重,抖音作为其中的代表产品,目活用户已经突破6亿。  报告还显示,2020年抖音电影兴趣用户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整体规模庞大。其中18到40岁年龄段的人群,构成电影内容消费的绝对主力,占比高达88.67%。备线城市用户的增长率也保持高速增长,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增长率最高,达61.48%。202
期刊
2021年5月20日下午,贝壳找房发布消息称,贝壳找房创始人、董事长左晖因病去世,享年50岁。这位信奉“做难而正确的事”的企业家,深刻地改变了房产中介这个行业。作为房地产经纪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左晖创建的链家和贝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纪公司和最大的居住服务平台企业。  从业20年来,左晖更多扮演行业变革者的角色。从早期的不吃差价、真房源,到后来成立贝壳找房,都是他力主推进的结果。左晖猝然离世,对
期刊
5月19日,大型工业纪录片《动力澎湃》第三集《电驱加速度》在央视播出,延续前两季《大国重器》风格,通过对电机、电池、电控、输电等关键技术领域代表性企业的探访,勾勒出“电动时代”中国工业的澎湃力量。  福建宁德,曾经的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电动汽车电池产自这里,平均每天有超过1000个动力电池包下线。  这里正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世界冠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