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鉴别价值。
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BRVO患者44例4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20例20只眼。所有患眼均经连续3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退。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FA)及OCTA检查。根据UWFFA检查结果将患眼分为缺血组、非缺血组,均为22例22只眼。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的血流密度(SVD、DVD)、中心凹血流密度(SFVD、DFVD)、旁中心凹血流密度(SPFVD、DPFVD)、受累半侧血流密度(SHVD、DHVD)、受累象限血流密度(SQVD、DQVD),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以及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 )。缺血组和非缺血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测量血流密度预测缺血型BRVO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缺血型BRVO的临界值及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AUC> 0.9为预测效能良好。
结果缺血组、非缺血组患眼BCVA(t=1.544 )、眼压(t=-0.404)、SFVD (t=0.444)、DFVD (t=-0.812)、CRT (t=1.082)、FAZ面积(t=-0.785)、PERIM (t=-0.685)、AI (t=1.0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