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学引领 儿童自主游戏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可操作性强,建构区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创设。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到科学引领,有效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游戏活动为例,探讨儿童自主游戏时,教师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介入指导方面的策略。
  案例:“我们还是在广场上做游戏吧!”
  中班的楚楚、小东、豆子、果果等9个小朋友进入建构区开始游戏,每个孩子根据墙上张贴的建筑图片各自搭建。突然,果果大声地指责身边正在搭桥的豆子:“你的积木拿得太多了!”豆子不甘示弱地回答:“我要搭世界上最长的桥,当然要用很多积木啊!”这时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也被吸引,纷纷议论起来……老师询问过后提出建议:“干脆我们一起来搭一个大建筑吧,就搭中心广场怎么样?”孩子们把积木全部利用起来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足以容下七八个人,孩子们在搭好的广场内嬉闹起来。老师再一次走过来:“广场上还可以有很多玩具和设施吧?你们想想还可以搭什么?”楚楚说:“还可以搭滑滑梯、转椅!”果果说:“还有蹦蹦床!”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道:“你们赶紧去把这些搭进去好吗?”然后转身去了别的区角。孩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小东嘀咕了一句:“蹦蹦床怎么搭?我不会!”其他小朋友纷纷附和“我也不会,没有材料搭不了”。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是在广场上做游戏吧!”就这样在圆圈里跳进跳出的游戏又开始了,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早忘记了老师的要求。
  分析: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游戏中能利用图片营造游戏环境,关注、观察幼儿,对他们的游戏行为有一定分析,能够适时介入,抓住主题引领游戏开展。但还不能科学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真实游戏愿望,提供多样的游戏辅助材料和深入指导,且指导方法单一。
  教师运用图片来引导幼儿,比如建构区内张贴的金字塔、长城、颐和园、凯旋门等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图,但这些图片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因为这些建筑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精美的画面只能欣赏却无法清楚了解建筑结构,所以在建构区里张贴图画时,建筑图片和图示是有很大区别的。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角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中班建构区采用亿童“蓓乐活动区”的建构材料——单元积木,共有350块单元积木,数量充足,形状多样,基本满足中班幼儿在建构时的需求。但当幼儿想在广场上搭建滑梯、转椅时,除了单元积木,幼儿找不到其他材料来辅助搭建这些小型建筑物,最后导致他们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投入到建构游戏中。
  幼儿第一次出现争执时,教师及时介入,当发现是因为积木数量无法更好分配时,能够马上抓住“中心广场”这一主题吸引幼儿兴趣,转移关注点,是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尝试让幼儿合作搭建广场,促进了幼儿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有一定的教育智慧。但是接下来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适时抓住主题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以至于他们只能用积木搭建出一个大圆圈,之后游戏便无法继续延伸下去。
  当幼儿开始跳进跳出的嬉闹时,教师第二次介入,意识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见了困难,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了关于“中心广场上还有什么”这一经验交流和分享,弥补了幼儿经验不足,给他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幼儿最终找到了游戏持续开展的支撑时,却因为教师辅助材料的不足和适时指导不够而导致游戏终结,转而又去嬉闹。
  反思:真正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皮亚杰说:“建构游戏既包括了感觉运动技能,又包括了象征的表现。”从建构游戏的特点来看,它结合了运动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的特点,教育目标的达成渗透在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审美能力、运动能力、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抓住年龄特点,激发建构兴趣。中班幼儿的建构水平较之小班有了较大的提高,创造能力开始释放,建构意图开始清晰。幼儿的社会性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在以上案例中能够看出,有的幼儿互相帮助,也有“博弈”,更有关于生活经验的交流共享,在这些经历中,幼儿的个性慢慢彰显。此时,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材料支持和经验辅助,努力创设出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建构兴趣,积极投入到建构活动中。
  丰富材料准备,搭建创造平台。中班建构区里,除了提供数量充足、形状多样的单元积木外,教师还应根据幼儿平时建构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或稀缺元素,预备丰富的辅助材料,如纸盒、纸筒、弯管、易拉罐、饮料瓶、建筑标识牌等。开放性的材料支持还包括和活动室内美工区角联动,当建构游戏需要时,可将美工区的自制材料添补到建构区中,如小树、路灯、人、小汽车等。
  利用主题引领,打造快乐游戏。中班孩子在建构游戏中常常会出现重复搭建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利用各种不同主题,引领幼儿快乐积极地参与到建构游戏中。这些主题可以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已有主题;二是幼儿最近生活中热议的主题;三是和孩子商议出生活中最喜欢的场所;四是家乡的标志性建筑。
  结合图示引导,进行多元指导。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学会适时运用图示,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比较,从而掌握建构技能、分享建构经验,并对幼儿进行科学可续性评价。图示引导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可利用图示将幼儿的设计图、创意图以及成品、半成品作品展示出来,增加幼儿的成功感,激发游戏兴趣;二是教师可将建筑物搭建方法的重难点用图示展示,帮助幼儿突破困难,如天坛搭建中,三重檐的大小不同的提示;三是幼儿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评价,教师帮助幼儿把前一次成功的构建以图示的方式记录出来,和同伴之间分享交流,能力较弱的幼儿还能借鉴图示尝试构建。
  尝试师幼讨论,营造开放环境。在建构游戏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点滴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与游戏需要,科学合理地介入、支持幼儿游戏。教师要营造开放式游戏环境,多尝试提问、讨论、师幼交流、幼幼互动等形式,促进幼儿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上案例中,幼儿搭完中心广场后游戏无法深入下去,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支持。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见到的设施和玩具,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引导幼儿分析一下怎样搭建这些设施玩具,這才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宜昌市猇亭区教育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娜娜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世界,音乐界许多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以各种不同方式的实际行动投入到这场充满爱心的抗灾斗争活动中去。6月15日晚,在山东剧院举行的“于红梅师生赈灾义演音乐会”给予了笔者很大震撼。这场由《齐鲁晚报》和民建济南市委主办的音乐会的门票在短短几天中被抢购一空,乃至不得不出售站票,收入则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人民。作曲家、指挥家刘文金先生特地从北京赶来排练并指挥他的最新
帕瓦罗蒂逝世  本刊讯被誉为歌王和高音C之王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于2007年9月6日在他位于意大利莫迪那的寓所内逝世,享年71岁。去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并于2007年8月开始接受集中治疗。他的经纪人说:“老帕与胰腺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最后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与病魔所作的斗争也正是他那光辉一生的典范和缩影,他毕生都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态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自恢复高考30年以来,音乐专业的高考模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又不断地改革发展,已趋于科学化、公平公正化、合理透明化。但随着报考人数增多而招考名额偏少、社会需求减少而就业局限性加大、考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迅速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智商人群随机应变能力的日新月异……考试模式一次又一次地改革,一次又一次地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减轻管理部门和考官的压力,选拔真正优秀的考生,为社会营造公平、公正、公
当阳市淯溪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阵地,以地方曲艺——“漳河大鼓”为切入点,编创了《漳河大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融入学生大课间和少年宫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铿锵有力的鼓点中感受地方曲艺的魅力,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农村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学校先后荣获“宜昌市文明校园”“宜昌市教育现代化先
到音乐厅听金湘的音乐,听到了一个音乐的金湘。  生于1935年的金湘,今年恰好六个甲子。其中,22岁到42岁,足足二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劳其筋骨,苦其心智,历尽人间坎坷,饱经世态炎凉”。也是他自己说:“这倒也好,锻炼了意志,凝聚了情感,升华了情操,纯洁了品格”——好一个金湘,轻轻四个“了”字——二十年炼狱过后,又是一条汉子!  一般地说,人生一世,七老八十,哪能处处遂顺、事事风光?特殊地说,
孝德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孝德教育,是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11年3月以来,荆门市掇刀区双泉小学(以下简称“双泉小学”)启动孝德教育,拉开了“弘扬孝德文化,打造孝德双泉”的校园文化建设帷幕。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该校通过营造校园孝德文化氛围、挖掘孝德课程素材、践行孝德实践活动等全面推进孝德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孝亲尊师”“德才兼备”。  营造氛围,呈现孝德精髓  走
1992年6月13日晚,我在台北市公立音乐厅聆听了许常惠教授主持并作乐曲解说,由公立实验合唱团演唱,戴金泉教授指挥的合唱音乐会《中国合唱音乐史话——台湾篇》。这是一个学术性质的音乐会,从节目单的曲目中可对台湾地区合唱音乐的发展线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节目单上有一个主持人的讲话提纲和演出曲目,讲话提纲如下:一、启蒙时期:1.教堂音乐在台湾;2.留日音乐家的播种。二、承先启后:1.大陆来台音乐家的贡献;
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杜威就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那么“教育”究竟教什么?育什么?在新高考背景下,武汉市第六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从之前的职能管理部门,升格成“常规管理 学习空间 课程体系 学习方式 教育技术”的多维整合机构,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和载体,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为学生的成长而育。  顶层设计与路径规划相结合  武汉市第六中学的
2006年10月12日至15日,召开了由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2006首届中国音乐艺术院校流行音乐论坛”会议。此次论坛由中央、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四川、武汉、星海以及北京现代研修学院等全国十家音乐院系共同主办。为期三天的会议,居其宏、梁茂春、伍国栋、曾遂今等众多专家学者对于我国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教育等诸多问题,作了许多精彩的阐述。会议期间,结合各院校流行音乐演唱、演奏精英人才举办的大型广场演
音乐的本性决定了其本体时间纹样与客观世界的恒一不变的物理时间流和人的心理时间的多维走向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直接影响到人们体验音乐作品的“时间幻象”,从而建立起个人经验、可感的“此刻”、“现在”。    一、音乐体验与音乐时间的理解    体验,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①。音乐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