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敞如怀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农家瓦房小院,可见屋檐高展,檐头前挑。
  屋檐檐头,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是村庄的风物标志。檐头,古色古香,砖木、青瓦或红瓦,组构而成。檐头前伸,被时光晕染、包浆,古朴陈旧但边角圆润。
  屋檐有情。屋檐如箕,檐敞如怀,夏天遮挡太阳的毒辣,冬天遮挡苦雨的冷寒。家家户户的檐头,长出房墙尺余,在空中揖对环拱,如鸟儿伸开的翼,亦是人张开的怀,所有的檐头,深情凝望远方,意欲庇护所有投奔而来的生灵。
  它常庇护落魄的麻雀。下雨天,一只麻雀,被斜飞的雨,抽打得歪斜蹒跚,羽毛紧贴在身上,愈加瘦苦伶仃。嗖的一声,麻雀挣扎着穿过雨林,飞入屋檐下。唰啦啦,安稳下来的麻雀,哆嗦着抖落一身雨尘,它回转头,用尖嘴儿,啄一下尾巴,四处瞅瞅,再啄一下……
  所有屋檐,手牵手,肩并肩,鳞次栉比,浑然一体,有树叶贴着青黑的房檐,飘然下落,古树炊烟青山,房檐高据,瓦房,成了季节里最美丽的房子。
  行客寻屋檐避溽暑润饥渴,现江湖行走气。大路尽头,远远的,有黑点移近,是客旅之人,看到有村庄屋檐,行客大松一口氣,檐下阴凉处坐定,歇上半晌。笃笃笃,行客再敲门讨水,门里伸出一黑扣老碗,行人仰头,大口豪气喝水,沥湿前襟;寒暄,拱手谢过,行人复上路,复变小,成黑点,渐行渐远……
  房屋屋檐,和庭院主人一起,从岁月深处走出,随日子慢慢老去。屋檐上青瓦,前后相搭,顺势而下,起伏相承,其颜色,随日月更迭而变更,亮青、浅墨、深黛、黝黑,而那个屋檐下倚门而眠的白胡子老汉,便是当初建造房屋的青皮后生。
  屋檐避急雨,见亲情,血浓于水。邻居王大爷,谋生在外,常在屋檐下避急雨。那时候,王大爷为糊口,和儿子一起,用板车拉了席夹子(斗笠),去集市卖。一日,天降大雨,王大爷和儿子怕雨淋了货,变黑不好出手,便紧赶慢赶,走出一身大汗,终于赶在大雨来临前,在一红砖屋檐下停下。檐头窄小,王大爷侧过身,让儿子和板车到里面,免遭雨淋,而自己只好雨打腰身,从此,便落下了腰痛哮喘的毛病。
  村庄深处,屋檐飞挑,家长里短烟酒糖茶,烟火气充盈十足。屋檐下的房屋内,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烟气氤氲盘旋,男女老少居家,围坐一桌吃饭,笑声传上屋檐;屋檐下的鸟儿,母鸟把一条肉虫,喂给小鸟,那小鸟,黄嫩的嘴儿,闭着眼,唧唧啾啾,鸟儿一家与房屋内的人家,隔门相望,厮混熟络。
  檐头低矮,时有生灵跨过,惊醒一院静气。常见的是猫儿,颠着脚尖,走着猫步,模特般踱过屋脊,在檐头处,忽地跳下,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有时是大公鸡,把屋檐当作跳板,长啼一声,然后猛一蹬,呼哧哧飞到院中,檐瓦上,瓦上微尘,飘然洒落下来,阳光里,微尘如蜉蝣,欢快浮沉。
  流年岁月,檐头四季滚动,泾渭分明。春天,檐头处的瓦楞草发芽见长,愈来愈妖娆,等到盛夏,已是亭亭玉立,随风舞动;秋季绵雨,打在屋檐,有雨烟腾起,屋檐生雨烟,洇湿、润泽、悠远,像中国水墨;雪落冬季,雪化处,青瓦洁净无比,呈黛青色,旁有未化皑皑白雪,黑白相间,相映成画。
  屋檐上空斗转星移,日出月沉,独有檐敞如怀,一往情深……
  (编辑
其他文献
我一直這样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事情是我所未知的,我必须去问个究竟。  因此就用“有朝一日”不断鞭策自己,不依赖任何人,也不羡慕任何人,我坚信最终一定笑到最后。而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  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过着平静、不为人注意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盛大的欢迎,也没有著书立说,更没有立碑刻石记录功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自己的价值。回首往事,只要自己是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没有
曾經坚信总有一些东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古往今来,人们收录的山川日月,并没有多少差别,该奇崛的依旧奇崛,该皎洁的如是皎洁;百花一年又一年扮着大地的鬓钗;流云不裁剪,已是一段飘锦,环过了多少黄昏的颈脖;满天星,一庭风,司空见惯,也百读不厌。一切,经得起所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取用。  人的辽阔也是取之不尽的。别说宰相肚里撑船扬帆不在话下,纵是一个寻常人的丰饶,也能包纳百川,万事等闲。在底线
一般来说,不苟言笑的人,更容易呈现出深沉的力量。  如果这种不苟言笑是始终如一的,深沉就会变得神秘。因为久看不透,故近之必恭肃庄严,尊重也就产生了。  相反,若一天到晚噼里啪啦说个不休,首先消失的是神秘感,继而消失的是庄重感。话痨只会让人变得肤浅,别人觉得你没什么,也就不会把你当成个什么。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你不能不说话,也不能多说话。说,是为了告诉世界你在;不说,是为了告诉世界,你的每一句话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世间第一要务,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说到吃饭,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喜食面粉,饼就是吃面的一种重要形式。啥样的饼能充饥?葱油饼,老婆饼,比萨饼,千层饼,荷叶饼,煎饼,炒饼,馅饼,烧饼,月饼,烙饼,举凡一切实实在在的用面粉制作的饼都能充饥果腹,能糊口吃饱,能大快朵颐。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你买不起的饼就无法充饥,虽然看起来也是油晃晃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可是却能看不能吃,兜里没钱,还
距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一日三餐之外,八小时工作之余,在喝咖啡、睡大觉、打游戏、玩手机的时候,不知不觉产生的。  家境、经历、教育、机遇、选择、视野和格局,这些有形无形的东西,都是左右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因素。  起点不一样,还按部就班不注意弯道超车,有差距是必然的;起点一样,产生差距是从一次次偶然、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始的。  你一定记得:小学时,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生活水平都相差无几,中学也都马马虎
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卷十·论畋猎》记叙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谷那律担任谏议大夫的时候,曾跟随唐太宗外出打猎。途中遇上大雨,唐太宗问谷那律:“油衣该怎么做才不会漏雨呢?”谷那律回答说:“如果用瓦来做,肯定不会漏雨。”——其言下之意是希望太宗不要经常游猎。唐太宗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赏给他帛五十段,外加一条金带。  谷那律,复姓谷那,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此人平生广涉群书,尤通经学,是当时学问最
野生田鸡在我老家很常见,它又名虎纹蛙,多隐身在有水的山塘、沟渠和山潭里。  我儿时,田鸡还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可随意捕捉。有那么几年,有人高价收购,钓田鸡卖便成了村中少年们乐此不疲的事——拿来鱼竿,在鱼钩上挂上诱饵,伸向水面,蜻蜓点水地上下抖动,贪吃的田鸡便会扑出来,咬饵上钩。  天生是我好友,我们一个村,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抵御外来欺凌,在互帮互助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谊。他是钓田鸡的高手,放学
在美国,最大牌的编剧一年能赚到数百万美元,但绝大多数底层编剧们也就挣个十来万。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中美两国的顶尖编剧们碰了面,并没有想象中的正面交锋,甚至连对话都称不上。  上海电视节期间,SMG影视剧中心组织的中美影视创作论坛。以石康、兰小龙、宁财神和王丽萍为代表的中国编剧中不乏美剧爱好者,他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一部美剧的编剧费占制作费的几分之几。而前来讲授成功经验的、以《迷失》编剧卡尔
进入秋分,家乡的棉花一天天进入盛开期。上个周末回老家,路过一片棉田,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种棉、拾棉的情景。  每年的谷雨前,家里的那几亩棉田便被老父亲提前拾掇得平平整整。一到谷雨,便开始播种。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械,一切都靠人工。父亲在前边用小锄头开沟,娘亲则紧跟在后边一粒粒地撒种。那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画面,简直就是米勒油画《农民·土地·诗》的翻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在乡下,吃过晚饭后,月色正好,我出了院子,到外面走走。街上很静,迎面遇到一只狗,狐疑地望着我,大概嗅到了一些陌生的气息,但没有狂吠,摇着尾巴走开了。左邻右舍早早关了院门,原本我是打算到一位发小家坐坐的,但铁门拒绝了我,罢了,不去了吧。  在我潜意识里,厚重的铁门总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我还是喜欢木门的,在木门中我最喜欢柴门。是的,就是那种简陋的柴门,用树棒拧在一起的,或者稍好一点,用钉子将宽窄不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