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导致临床部分药品发生短缺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2011年这段时间里部分药品出现短缺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对紧缺药品进行分类统计,找到解决的有效措施。结果 导致药品出现短缺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因素、生产厂家的因素、经营企业方面的因素、医疗机构的因素等几个方面。结论 目前针对存在的药品短缺现象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予以缓解。
【关键词】临床药品;短缺;原因;解决措施
在最近几年以来,在临床上部分药品经常发生短缺的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医院发生药品短缺, 主要就是指药品的生产、流通企业不愿对其进行生产或者是销售的比较廉价以及一些销量较少的药品[1]。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导致临床部分药品发生短缺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的目的,我们对在我院过去一段时间里发生药品短缺现象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接受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医院药房的药品销售记录单。以及发生短缺现象的几种药品类型。
1.2方法:对在2009年-2011年这段时间里出现短缺现象的药品展开调查分析,对导致短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经常发生短缺现象的药品类型。
2结果
通过对这几年时间里我院药房的药品销售记录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常发生短缺现象的主要几类药品为:急救类药品、儿科用药、诊断用药、罕见病罕用药等。导致这几类要发生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因素、生产厂家的因素、经营企业方面的因素、医疗机构的因素等。
2.1部分药品发生短缺的成因:① 国家因素。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一些政策协调性较差。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只是存在目录,但是在生产、注册、配送、采购、使用以及宣传等方面不具备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制度,不能够对基本药物的供应以及使用予以切实的保证。并且,我国的一些急救、抢救以及罕见病用药的储备制度还出现在一个空白的区域,不能够给予急救、抢救等药品的临床使用切实的保障。定价政策不科学。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现有药物绝大多数均为仿制药,并且有很多是水平相对较低的重复生产的替代品[2]。② 生产厂家的因素。很多药品的生产存在有原料不足的现象。这是由于国家对血站进行了大力度的整顿,导致血浆的产量大幅度的减少,从而引起人血白蛋白以及各种凝血因子存在一定的供应不足的现象。还有就是不少厂家生产的药物存在质量合格率相对较低的現象,譬如说荧光素钠、碘化油以及绒促性素等药物的生产质量合格率仅为50%左右,因此导致该类药物的生产数量受到严重的限制。一些罕见病症的罕用药物在临床上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也会使产生数量以及生产厂家大大的减少。③ 经营企业的因素。过去经常应用的进口药物现在已经基本不再进口。还有就是一些药物的利润相对较薄,经营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的经历去销售等[3]。④ 医疗机构的因素。一些药品的质量比较差,不能对临床治疗需求予以满足,就会导致医院对这种药物予以停止使用,或者是转而寻找该药的替代品。由于新兴制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致一些新型的安全性高并且使用方便的剂型不断对老药品进行替代,从而导致老药品的市场被不断的占领,进而使老药品的利润也随之不断降低,致使一些厂家不再愿意去生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存在患者对一些药物不适用的现象,一些药品的规格很难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保证,需要更大的剂量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2.2临床必需的不可短缺的药品种类:目前在临床上有些药物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种:① 急救用药。一般情况下急救用药是医院的一种必备药品, 主要用来对严重的或者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的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药品能够将其替代进行临床预防与治疗。② 儿科用药。儿科用药与成人用药有所不同,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该特殊性主要是受小儿的生理以及解剖特点的影响;儿科用药要以患儿年龄为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用药方式、剂量等均应有所区别;儿科用药对于一些不良反应的方式比较常见[4]。
3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临床药品存在短缺的问题而言,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 对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予以完善。国家应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一些相关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应予以尽快研究出台,对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予以改革,使 “以药养医”体制的弊端得以消除;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予以进一步完善。② 药品生产以及经营企业应依赖发展而使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对于这些部门应该增强发展意识,通过发展而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③ 医疗机构应该对诊疗规范以及用药指南等制度予以完善,使对医生处方行为的引导、制约以及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尽量使廉价药品的应用在消费环节受到影响得到有效的避免[5]。
综上所述,针对药品存在短缺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的损失,增加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让医疗水平的发展更进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宝.药品降价政策之弊: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房,2007,11(32):316-317.
[2] 金辉,龚慧敏.2005-2008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药房纠纷情况调查和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15(03):194-195.
[3] 甘为,孙哲,王冬媛.山东电力中心医院2009年1~9月药房退药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8(06):184-185.
[4] 赵志刚,朱乐婷,王莉文.全国11省市42家医院临床应用药品供应短缺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4(01):228-229.
[5] 赵志刚,王莉文,朱乐婷,朱传钧.全国5地区16家医院药品短缺现象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16(04):241-242.
【关键词】临床药品;短缺;原因;解决措施
在最近几年以来,在临床上部分药品经常发生短缺的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医院发生药品短缺, 主要就是指药品的生产、流通企业不愿对其进行生产或者是销售的比较廉价以及一些销量较少的药品[1]。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导致临床部分药品发生短缺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的目的,我们对在我院过去一段时间里发生药品短缺现象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接受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医院药房的药品销售记录单。以及发生短缺现象的几种药品类型。
1.2方法:对在2009年-2011年这段时间里出现短缺现象的药品展开调查分析,对导致短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经常发生短缺现象的药品类型。
2结果
通过对这几年时间里我院药房的药品销售记录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常发生短缺现象的主要几类药品为:急救类药品、儿科用药、诊断用药、罕见病罕用药等。导致这几类要发生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因素、生产厂家的因素、经营企业方面的因素、医疗机构的因素等。
2.1部分药品发生短缺的成因:① 国家因素。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一些政策协调性较差。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只是存在目录,但是在生产、注册、配送、采购、使用以及宣传等方面不具备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制度,不能够对基本药物的供应以及使用予以切实的保证。并且,我国的一些急救、抢救以及罕见病用药的储备制度还出现在一个空白的区域,不能够给予急救、抢救等药品的临床使用切实的保障。定价政策不科学。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现有药物绝大多数均为仿制药,并且有很多是水平相对较低的重复生产的替代品[2]。② 生产厂家的因素。很多药品的生产存在有原料不足的现象。这是由于国家对血站进行了大力度的整顿,导致血浆的产量大幅度的减少,从而引起人血白蛋白以及各种凝血因子存在一定的供应不足的现象。还有就是不少厂家生产的药物存在质量合格率相对较低的現象,譬如说荧光素钠、碘化油以及绒促性素等药物的生产质量合格率仅为50%左右,因此导致该类药物的生产数量受到严重的限制。一些罕见病症的罕用药物在临床上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也会使产生数量以及生产厂家大大的减少。③ 经营企业的因素。过去经常应用的进口药物现在已经基本不再进口。还有就是一些药物的利润相对较薄,经营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的经历去销售等[3]。④ 医疗机构的因素。一些药品的质量比较差,不能对临床治疗需求予以满足,就会导致医院对这种药物予以停止使用,或者是转而寻找该药的替代品。由于新兴制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致一些新型的安全性高并且使用方便的剂型不断对老药品进行替代,从而导致老药品的市场被不断的占领,进而使老药品的利润也随之不断降低,致使一些厂家不再愿意去生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存在患者对一些药物不适用的现象,一些药品的规格很难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保证,需要更大的剂量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2.2临床必需的不可短缺的药品种类:目前在临床上有些药物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种:① 急救用药。一般情况下急救用药是医院的一种必备药品, 主要用来对严重的或者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的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药品能够将其替代进行临床预防与治疗。② 儿科用药。儿科用药与成人用药有所不同,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该特殊性主要是受小儿的生理以及解剖特点的影响;儿科用药要以患儿年龄为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用药方式、剂量等均应有所区别;儿科用药对于一些不良反应的方式比较常见[4]。
3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临床药品存在短缺的问题而言,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 对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予以完善。国家应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一些相关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应予以尽快研究出台,对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予以改革,使 “以药养医”体制的弊端得以消除;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予以进一步完善。② 药品生产以及经营企业应依赖发展而使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对于这些部门应该增强发展意识,通过发展而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③ 医疗机构应该对诊疗规范以及用药指南等制度予以完善,使对医生处方行为的引导、制约以及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尽量使廉价药品的应用在消费环节受到影响得到有效的避免[5]。
综上所述,针对药品存在短缺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的损失,增加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让医疗水平的发展更进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宝.药品降价政策之弊: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房,2007,11(32):316-317.
[2] 金辉,龚慧敏.2005-2008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药房纠纷情况调查和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15(03):194-195.
[3] 甘为,孙哲,王冬媛.山东电力中心医院2009年1~9月药房退药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8(06):184-185.
[4] 赵志刚,朱乐婷,王莉文.全国11省市42家医院临床应用药品供应短缺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4(01):228-229.
[5] 赵志刚,王莉文,朱乐婷,朱传钧.全国5地区16家医院药品短缺现象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16(0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