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在贯彻《新纲要》的同时,作为课外体育这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近年来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如课外俱乐部作为当前群体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等,但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学校各种资源相对短缺,高校体育俱乐部出现了参与人数少、志愿者工作不积极、组织生存时间短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存在的不足,体育教师受聘下院系辅导,从基层抓起,帮助和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它着眼于“课内外一体化”的特殊辅导形式,在改变传统观念、在向多边发展的过程中,课外体育不能滞后于课程教学的飞速发展,因此,高校体育不仅要抓好有时限的“教学与训练”工作,而且要抓好课外体育这一极为普及、极具效力的特殊工程,完成预期体育目标。
2 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师下系究竟应该如何开发院系体育活动?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一个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我认为:一要提高认识。既提高课内外一体化和下系辅导的重要性,才能把“群体工作在院系”的观念融于高校体育的目标体系中;二要深入实际。从院系体育的需求性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才能发挥体育潜能,把课外体育的群体与竞技比赛推向一个有序列、有成效的发展空间;三要根据院系体育特征,在抓群体的过程中促竞赛,开展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促群体,把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推向全院,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性,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3 院系辅导员设置的重要性及其必然选择
3.1 重要性
改革开放25年,我国高校体育尽管在课程建设的投入、教学内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课外体育从理论到实践,从认知到改革的研究甚少,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尤其当体育与健康课程迈进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更加感受到群体滞后的严重性和反滞后的重要性,反滞后就要重新认识课外体育传统观念及其群体性、健康性特征,更加明确从院系、从基层抓起的思路必须更加贴近教师下系制这一特殊的辅导形式,这是对俱乐部式课外体育进行的补充,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发展健康运动及其课内外一体化,为“健康第一”的目标追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校在课外体育这一群体流动的主战场坚持实施了教师下系制,并且大力提倡课外辅导,满足了教学诸方面的需求量。我们认为,体育教师下系辅导是一种沟通、一种实践、一种提高、一种服务,它的重要性在于:下系辅导是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面向基层、面向学生、面向院系”开发了健康,搞活了群体,推动了院系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尤其在“健康运动”新时代,学生的运动需求不断增加,体育要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范畴,更加反衬出课外体育的特殊要求,特殊辅导形式。因此,体育教师下系辅导是在适应形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健康育人”的目标追求;是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实践群体导向和竞赛教练制;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活动,把基层性、群体性、健康性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完成高校体育与社会接轨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2 必然选择
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对人类自身的培养,它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高校体育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而且要兼顾一个系或者一个代表队的群体工作,这是从基层抓起,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动力。课外体育实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群体性,就要把群体工作的重点放在院、系一级,因此院系配备辅导员,是课内外结合的特殊性选择,同时又是教学改革、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校不仅高年级没有设置体育课程,而且一、二年级学生每周只有一次体育课,教学的不足造成我国高校学生达标呈现“低——高——较高——较低”的不正常曲线反映,健康体质成为当务之急,健康运动正在朝着课外发展,它需要一种弥补、一种极大的投入。因此,体育教师下系辅导又是一种需求性选择、教育性选择,它将改变学生体质偏差的状态,改变我国整个高校课外体育的质与量,为奠定课外体育的健康性及其向多元化方面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4 下系辅导的内容及其实效性
4.1下系辅导的内容
体育教师下系辅导是我国高校体育在教学改革进程中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立足院系,面向全校。在培养学生参与、欣赏、锻炼、提高的过程中肩负着协调、辅导各院系体质测试、竞赛等相关性体育活动的重任,任务重、工作量大,且看不见、摸不着,尽管如此,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课外体育的群体性特征,结合院系体育的需求性特征,我们认为下系辅导的基本内容有三项。
第一是体质测试工作。体质测试自2004年在全国高校实施以来,每个学生每年都必须参加身体状况测试,同时又是学校评先评优的一项硬指标,因此,它受到各个院系的广泛重视。从“达标向健康体质测试”发展已成为事实。因此,它是我国高校课外体育的一项具体工作。
第二是“非课程项目的辅导和小型多样化比赛”是下系教师组织、指导、开展群体导向的重要内容,它将“健康快乐的活动与课外体育、学生需求能动辅导”紧密结合,具有很深刻的内涵。
第三是抓代表队训练,既当参谋又当教练是院系体育工作的核心。贯彻“以竞赛促群体,在群体的基础抓赛事”的十六字方针是实现院系体育腾飞的重要依据。它将发挥巨大的促动作用。
4.2下系辅导的实效性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体育教师下系能够有效地联络、组织和指导基层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培养学生精神风貌、参与意识、竞赛水平、竞技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能力和贡献,这是其它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教师下系实质上是一种工作责任制,不仅把体育教师的职责与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一个系的群体竞赛工作之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动院系体育活动具有积极性影响。
具体来说,下系辅导是一种需求和动力,是对健康的充实和完善,是对体育教学的弥补、优化和实践。如:通过体质测试项目的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过去的4年间,学生体质测试参加率一直保持在100%,合格率在95%以上,为学校获得群体工作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小型多样化比赛,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每年班级赛、年级赛如火如荼。篮球赛、排球赛、新生选拔赛、友谊赛不仅活跃了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而且造就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并为院代表队的选拔提供了依据;通过代表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多年来,我们在下系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外体育爱好者健康运动,院系需求和能动辅导紧密结合,就能促进学校体育面貌的根本性转变,为实现‘健康育人’的体育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王锡祥. 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1999(4).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
在贯彻《新纲要》的同时,作为课外体育这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近年来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如课外俱乐部作为当前群体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等,但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学校各种资源相对短缺,高校体育俱乐部出现了参与人数少、志愿者工作不积极、组织生存时间短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存在的不足,体育教师受聘下院系辅导,从基层抓起,帮助和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它着眼于“课内外一体化”的特殊辅导形式,在改变传统观念、在向多边发展的过程中,课外体育不能滞后于课程教学的飞速发展,因此,高校体育不仅要抓好有时限的“教学与训练”工作,而且要抓好课外体育这一极为普及、极具效力的特殊工程,完成预期体育目标。
2 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师下系究竟应该如何开发院系体育活动?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一个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我认为:一要提高认识。既提高课内外一体化和下系辅导的重要性,才能把“群体工作在院系”的观念融于高校体育的目标体系中;二要深入实际。从院系体育的需求性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才能发挥体育潜能,把课外体育的群体与竞技比赛推向一个有序列、有成效的发展空间;三要根据院系体育特征,在抓群体的过程中促竞赛,开展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促群体,把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推向全院,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性,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3 院系辅导员设置的重要性及其必然选择
3.1 重要性
改革开放25年,我国高校体育尽管在课程建设的投入、教学内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课外体育从理论到实践,从认知到改革的研究甚少,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尤其当体育与健康课程迈进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更加感受到群体滞后的严重性和反滞后的重要性,反滞后就要重新认识课外体育传统观念及其群体性、健康性特征,更加明确从院系、从基层抓起的思路必须更加贴近教师下系制这一特殊的辅导形式,这是对俱乐部式课外体育进行的补充,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发展健康运动及其课内外一体化,为“健康第一”的目标追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校在课外体育这一群体流动的主战场坚持实施了教师下系制,并且大力提倡课外辅导,满足了教学诸方面的需求量。我们认为,体育教师下系辅导是一种沟通、一种实践、一种提高、一种服务,它的重要性在于:下系辅导是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面向基层、面向学生、面向院系”开发了健康,搞活了群体,推动了院系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尤其在“健康运动”新时代,学生的运动需求不断增加,体育要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范畴,更加反衬出课外体育的特殊要求,特殊辅导形式。因此,体育教师下系辅导是在适应形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健康育人”的目标追求;是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实践群体导向和竞赛教练制;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活动,把基层性、群体性、健康性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完成高校体育与社会接轨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2 必然选择
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对人类自身的培养,它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高校体育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而且要兼顾一个系或者一个代表队的群体工作,这是从基层抓起,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动力。课外体育实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群体性,就要把群体工作的重点放在院、系一级,因此院系配备辅导员,是课内外结合的特殊性选择,同时又是教学改革、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校不仅高年级没有设置体育课程,而且一、二年级学生每周只有一次体育课,教学的不足造成我国高校学生达标呈现“低——高——较高——较低”的不正常曲线反映,健康体质成为当务之急,健康运动正在朝着课外发展,它需要一种弥补、一种极大的投入。因此,体育教师下系辅导又是一种需求性选择、教育性选择,它将改变学生体质偏差的状态,改变我国整个高校课外体育的质与量,为奠定课外体育的健康性及其向多元化方面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4 下系辅导的内容及其实效性
4.1下系辅导的内容
体育教师下系辅导是我国高校体育在教学改革进程中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立足院系,面向全校。在培养学生参与、欣赏、锻炼、提高的过程中肩负着协调、辅导各院系体质测试、竞赛等相关性体育活动的重任,任务重、工作量大,且看不见、摸不着,尽管如此,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课外体育的群体性特征,结合院系体育的需求性特征,我们认为下系辅导的基本内容有三项。
第一是体质测试工作。体质测试自2004年在全国高校实施以来,每个学生每年都必须参加身体状况测试,同时又是学校评先评优的一项硬指标,因此,它受到各个院系的广泛重视。从“达标向健康体质测试”发展已成为事实。因此,它是我国高校课外体育的一项具体工作。
第二是“非课程项目的辅导和小型多样化比赛”是下系教师组织、指导、开展群体导向的重要内容,它将“健康快乐的活动与课外体育、学生需求能动辅导”紧密结合,具有很深刻的内涵。
第三是抓代表队训练,既当参谋又当教练是院系体育工作的核心。贯彻“以竞赛促群体,在群体的基础抓赛事”的十六字方针是实现院系体育腾飞的重要依据。它将发挥巨大的促动作用。
4.2下系辅导的实效性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体育教师下系能够有效地联络、组织和指导基层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培养学生精神风貌、参与意识、竞赛水平、竞技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能力和贡献,这是其它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教师下系实质上是一种工作责任制,不仅把体育教师的职责与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一个系的群体竞赛工作之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动院系体育活动具有积极性影响。
具体来说,下系辅导是一种需求和动力,是对健康的充实和完善,是对体育教学的弥补、优化和实践。如:通过体质测试项目的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过去的4年间,学生体质测试参加率一直保持在100%,合格率在95%以上,为学校获得群体工作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小型多样化比赛,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每年班级赛、年级赛如火如荼。篮球赛、排球赛、新生选拔赛、友谊赛不仅活跃了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而且造就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并为院代表队的选拔提供了依据;通过代表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多年来,我们在下系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外体育爱好者健康运动,院系需求和能动辅导紧密结合,就能促进学校体育面貌的根本性转变,为实现‘健康育人’的体育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王锡祥. 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1999(4).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