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洛阳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改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个行政村(社区),调查300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结果: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77.0%,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0%左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3%,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低于90%,扩大免疫规划疫苗中甲肝疫苗和A群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低于80%。结论:洛阳市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接种信息填写和录入质量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为了解洛阳市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疫苗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市免疫预防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之间出生,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2岁组)和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1岁组)每个抽样单位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20名儿童。
1.2 调查方法 全市1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1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办事处)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行政村(社区),有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再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如果调查区域为楼群,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挨门挨户作为调查户。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社区)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社区)最近的村(社区),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1.3 调查内容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及未种原因。
1.4 评价标准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县)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本地(县)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合格接种与及时接种的判定标准参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5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录入Epidata数据库,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接种证与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调查300名儿童,建证率100%,信息化系统使用率99%,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77.0%。有8个县区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低于85%,3个县区低于50%,最低的仅为15%。
2.2 五苗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卡介苗实种286人,接种率95.3%;脊灰疫苗3剂全程接种268人,全程接种率89.3%;百白破疫苗3剂全程接种274人,全程接种率91.3%;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74人,接种率91.3%;乙肝疫苗全程3剂接种266人,全程接种率88.7%。
2.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271人,及时接种率90.3%。
2.4 加强免疫疫苗接种情况
2.4.1 含麻疹成分疫苗 调查含麻疹成分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29人,接种率为88.8%。有5个县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50%。
2.4.2 百白破疫苗 调查百白破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14人,接种率为 82.9%。有11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31.3%。
2.5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5.1 A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1人,接种率93.7%;第二针应种300人,实种263人,接种率87.7%。第一针接种率低于90%的县有2个,最低为75%;第二针接种率低于90%的有7个县区,最低为70%。
2.5.2 乙脑疫苗 调查乙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2人,接种率94.0%;第二针应种175人,实种156人,接种率89.1%。接种率低于90%的县区,第一针有3个,第二针有5个,最低接种率均为80%。
2.5.3 甲肝疫苗 调查甲肝疫苗应种258人,实种206人,接种率79.8%。有12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仅为37.3%。
2.5.4 A群C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C群流脑疫苗应种37人,实种20人,接种率54.1%。
2.6 未种原因分析 调查儿童中有293剂次疫苗未接种,其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判定为未接种的占80.5%,因孩子患病未去接种的占5.5%,因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占3.4%,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的占1.0%,因接种单位无疫苗的占0.3%,因接种服务不方便(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的占0.7%,因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的占1.0%,其他原因(主要是未到冷链运转时间、间隔时间不够、外出等)占7.5%。 3 讨论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标之一[1-2]。本次接种率调查突出了接种证、底册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三者信息的一致性。调查建证率和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较高,但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较低,判为未种的剂次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被判定未接种的占80.5%,主要原因是本市村级接种点占较大比例,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重,接种人员采取先接种、再登记,最后到乡卫生院录入计算机,为了追求录入效率,批量录入接种日期,造成信息系统接种日期和接种证上填写日期不符。
调查显示,洛阳市五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纳入计划免疫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调查结果高于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结果[3-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呈下降趋势,表现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重基础轻加强”的现象[5-6]。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目标要求还有差距。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疫苗接种频次相应减少,儿童监护人获得的预防接种信息减少,主动接种意识降低;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外出务工,儿童隔代监护比较普遍,容易造成脱漏或延期接种[7];接种点布局不合理、冷链运转周期长、通知不到位等也是影响接种的重要因素[8]。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免疫规划保障机制,加大人员、经费投入;(2)增加免疫服务的频次,加强预约通知,不定期开展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减少脱漏[9];(3)加强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4)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儿童家长参与并主动配合的积极性,有利于接种率的提高[10]。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潘刚雷,董选军,陆静珠.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4-895.
[3]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双一,斯琴,赵鹏,等.鄂尔多斯市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7):385-387.
[5]王亮,李保占,刘薇,等.武汉市2009年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29-31.
[6]武文娣,刘大卫,曹雷,等.2005-2007年中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4):363-365.
[7]廖立菊,刘名根.奉新县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68-169.
[8]郭飚.预防接种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2-185.
[9]蔡碧,张迟,赵明,等. 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8):640-642.
[10]王佩萍,黄俊音,王银娣,等.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147-148.
(收稿日期:2012-11-30)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关键词】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为了解洛阳市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疫苗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市免疫预防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之间出生,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2岁组)和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1岁组)每个抽样单位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20名儿童。
1.2 调查方法 全市1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1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办事处)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行政村(社区),有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再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如果调查区域为楼群,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挨门挨户作为调查户。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社区)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社区)最近的村(社区),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1.3 调查内容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及未种原因。
1.4 评价标准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县)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本地(县)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合格接种与及时接种的判定标准参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5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录入Epidata数据库,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接种证与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调查300名儿童,建证率100%,信息化系统使用率99%,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77.0%。有8个县区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低于85%,3个县区低于50%,最低的仅为15%。
2.2 五苗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卡介苗实种286人,接种率95.3%;脊灰疫苗3剂全程接种268人,全程接种率89.3%;百白破疫苗3剂全程接种274人,全程接种率91.3%;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74人,接种率91.3%;乙肝疫苗全程3剂接种266人,全程接种率88.7%。
2.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271人,及时接种率90.3%。
2.4 加强免疫疫苗接种情况
2.4.1 含麻疹成分疫苗 调查含麻疹成分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29人,接种率为88.8%。有5个县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50%。
2.4.2 百白破疫苗 调查百白破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14人,接种率为 82.9%。有11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31.3%。
2.5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5.1 A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1人,接种率93.7%;第二针应种300人,实种263人,接种率87.7%。第一针接种率低于90%的县有2个,最低为75%;第二针接种率低于90%的有7个县区,最低为70%。
2.5.2 乙脑疫苗 调查乙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2人,接种率94.0%;第二针应种175人,实种156人,接种率89.1%。接种率低于90%的县区,第一针有3个,第二针有5个,最低接种率均为80%。
2.5.3 甲肝疫苗 调查甲肝疫苗应种258人,实种206人,接种率79.8%。有12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仅为37.3%。
2.5.4 A群C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C群流脑疫苗应种37人,实种20人,接种率54.1%。
2.6 未种原因分析 调查儿童中有293剂次疫苗未接种,其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判定为未接种的占80.5%,因孩子患病未去接种的占5.5%,因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占3.4%,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的占1.0%,因接种单位无疫苗的占0.3%,因接种服务不方便(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的占0.7%,因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的占1.0%,其他原因(主要是未到冷链运转时间、间隔时间不够、外出等)占7.5%。 3 讨论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标之一[1-2]。本次接种率调查突出了接种证、底册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三者信息的一致性。调查建证率和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较高,但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较低,判为未种的剂次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被判定未接种的占80.5%,主要原因是本市村级接种点占较大比例,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重,接种人员采取先接种、再登记,最后到乡卫生院录入计算机,为了追求录入效率,批量录入接种日期,造成信息系统接种日期和接种证上填写日期不符。
调查显示,洛阳市五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纳入计划免疫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调查结果高于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结果[3-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呈下降趋势,表现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重基础轻加强”的现象[5-6]。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目标要求还有差距。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疫苗接种频次相应减少,儿童监护人获得的预防接种信息减少,主动接种意识降低;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外出务工,儿童隔代监护比较普遍,容易造成脱漏或延期接种[7];接种点布局不合理、冷链运转周期长、通知不到位等也是影响接种的重要因素[8]。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免疫规划保障机制,加大人员、经费投入;(2)增加免疫服务的频次,加强预约通知,不定期开展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减少脱漏[9];(3)加强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4)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儿童家长参与并主动配合的积极性,有利于接种率的提高[10]。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潘刚雷,董选军,陆静珠.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4-895.
[3]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双一,斯琴,赵鹏,等.鄂尔多斯市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7):385-387.
[5]王亮,李保占,刘薇,等.武汉市2009年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29-31.
[6]武文娣,刘大卫,曹雷,等.2005-2007年中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4):363-365.
[7]廖立菊,刘名根.奉新县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68-169.
[8]郭飚.预防接种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2-185.
[9]蔡碧,张迟,赵明,等. 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8):640-642.
[10]王佩萍,黄俊音,王银娣,等.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147-148.
(收稿日期:2012-11-30)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