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办内地西藏中职班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西藏建设、发展和稳定而采取的一项智力援藏举措。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于2010年起承担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教育的任务,现有藏族在校生99名。两年来,学校坚持“厚德强能、爱国兴藏”的理念,积极探索内地西藏班素质教育新途径,成效显著。
一、以德育为核心,开展“爱西藏、爱祖国”主题活动
学校紧紧围绕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目标,将“爱西藏、爱祖国”教育放在德育的重要位置。以课堂教育、班集体活动、学校集体活动等途径为基础,以德育阵地的拓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西藏班教育途径与方法。
第一,将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爱西藏、爱祖国”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以“爱西藏、爱祖国”观念的养成为基础,以情感激发与培养为核心,逐步将“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观两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祖国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三个离不开”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等理论向学生娓娓道来,帮助藏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在主题活动中育德,在日常生活中育人。校园内用藏语书写的标语牌、横幅、宣传橱窗、黑板报令藏族学生有着回家的感觉;主题班会、藏汉联谊活动、“一二九”大合唱比赛、青年志愿者行动、节假日庆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藏族学生浓浓的爱国情。如在“月是中秋圆、汉藏一家亲”中秋节联欢晚会上,藏族学生与党员教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载歌载舞共度佳节,让汉藏学生结成好朋友;举行“放飞梦想”主题班会,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美好的明天,从而激励其为西藏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上,藏族学生踊跃参加,运动场上随处可见团结协作之情。
第三,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入学之初,学校就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藏族学生用自己的双眼真切感受到内地各方面的飞速发展,真切体会了解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二、因材施教,教学管理细致到位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结合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实际,学校确定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方法灵活、以学定教;突出技能、全面发展”的策略,本着适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科学制定西藏班教学方案。方案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安排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
第二,选配精干、过硬的教学师资。为确保西藏班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培养任务,学校选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路开阔、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担任西藏班的教学工作。
第三,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开学伊始,学校便对西藏班学生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基础课程的摸底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收效良好。如鉴于学生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事实,将好、中、差三类学生按比例分成小组,发挥学习好的学生的优势,以好带差。选派成绩优秀的汉族学生与藏族学生结对帮扶,利用晚自习、双休日开展语言培训。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放慢教学步伐,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练习、演示等实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推进内地西藏中职班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坚持“爱、严、细”,寓教育管理于关爱体贴之中
第一,健全组织。为保证西藏班学生的管理工作到位有效,学校成立了内地西藏中职班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以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班主任、西藏班带队教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确立了安全保障五大系统,即值班系统、通讯系统、监控报警系统、车辆保障系统和安全教育系统。
第二,体现家的温情。学校为每个内地西藏中职班配备了两名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学校领导、教师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班主任深入班级、寝室,和藏族学生一起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第三,倾注爱心,帮助学生过好“三”关。首先是度过生活关。在全校开展互助结对活动,每位党员教师帮助一名藏族学生。寒冬来临之际,学校为藏族学生添置冬衣和生活用品。在党员教师的关注、引导下,藏族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了自我管理。其次是度过语言关。学校在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营造语言氛围,为藏族学生购置《新华字典》,增强其说普通话的意识。最后是度过思想关。通过教育疏导,引领学生树立进取意识,克服困难,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懂得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进一步树立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
学校还根据西藏班学生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古筝、足球、乒乓球、篮球等社团活动,培养他们对体育、艺术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艺术修养。
第四,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学校为学生配置学习和生活用品;增设藏族学生售饭窗口,并根据藏族饮食习惯聘请厨师合理安排学生饮食;每逢节假日特意为藏班学生购买月饼、水果等节日食品;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四、真情关爱,排忧解难
不少藏族学生到校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如曲吉朗珠出现肝脏囊肿异常情况、白马才旦突发癫痫、罗布桑杰肠内寄生虫长达1米……病情危急,家人又远隔千里,学校领导、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配合医院积极救治,及时解除了他们的病情。江苏省教育厅领导也多次到医院看望患病学生。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专程发来感谢信。他们表示,学校的多种措施,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援藏上,更是体现在感情援藏上,点点滴滴都充分体现了江苏人民对西藏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展现了团结友爱的力量。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校的努力一定会得到西藏学生的好评、信赖和亲近,也一定会激励他们发奋学习、不断进取。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99名学生逐步适应在江苏的学习生活,30多名学生庄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名学生被确立为人党积极分子。
作者单位均系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王胜霞)
一、以德育为核心,开展“爱西藏、爱祖国”主题活动
学校紧紧围绕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目标,将“爱西藏、爱祖国”教育放在德育的重要位置。以课堂教育、班集体活动、学校集体活动等途径为基础,以德育阵地的拓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西藏班教育途径与方法。
第一,将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爱西藏、爱祖国”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以“爱西藏、爱祖国”观念的养成为基础,以情感激发与培养为核心,逐步将“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观两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祖国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三个离不开”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等理论向学生娓娓道来,帮助藏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在主题活动中育德,在日常生活中育人。校园内用藏语书写的标语牌、横幅、宣传橱窗、黑板报令藏族学生有着回家的感觉;主题班会、藏汉联谊活动、“一二九”大合唱比赛、青年志愿者行动、节假日庆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藏族学生浓浓的爱国情。如在“月是中秋圆、汉藏一家亲”中秋节联欢晚会上,藏族学生与党员教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载歌载舞共度佳节,让汉藏学生结成好朋友;举行“放飞梦想”主题班会,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美好的明天,从而激励其为西藏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上,藏族学生踊跃参加,运动场上随处可见团结协作之情。
第三,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入学之初,学校就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藏族学生用自己的双眼真切感受到内地各方面的飞速发展,真切体会了解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二、因材施教,教学管理细致到位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结合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实际,学校确定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方法灵活、以学定教;突出技能、全面发展”的策略,本着适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科学制定西藏班教学方案。方案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安排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
第二,选配精干、过硬的教学师资。为确保西藏班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培养任务,学校选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路开阔、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担任西藏班的教学工作。
第三,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开学伊始,学校便对西藏班学生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基础课程的摸底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收效良好。如鉴于学生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事实,将好、中、差三类学生按比例分成小组,发挥学习好的学生的优势,以好带差。选派成绩优秀的汉族学生与藏族学生结对帮扶,利用晚自习、双休日开展语言培训。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放慢教学步伐,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练习、演示等实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推进内地西藏中职班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坚持“爱、严、细”,寓教育管理于关爱体贴之中
第一,健全组织。为保证西藏班学生的管理工作到位有效,学校成立了内地西藏中职班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以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班主任、西藏班带队教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确立了安全保障五大系统,即值班系统、通讯系统、监控报警系统、车辆保障系统和安全教育系统。
第二,体现家的温情。学校为每个内地西藏中职班配备了两名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学校领导、教师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班主任深入班级、寝室,和藏族学生一起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第三,倾注爱心,帮助学生过好“三”关。首先是度过生活关。在全校开展互助结对活动,每位党员教师帮助一名藏族学生。寒冬来临之际,学校为藏族学生添置冬衣和生活用品。在党员教师的关注、引导下,藏族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了自我管理。其次是度过语言关。学校在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营造语言氛围,为藏族学生购置《新华字典》,增强其说普通话的意识。最后是度过思想关。通过教育疏导,引领学生树立进取意识,克服困难,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懂得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进一步树立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
学校还根据西藏班学生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古筝、足球、乒乓球、篮球等社团活动,培养他们对体育、艺术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艺术修养。
第四,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学校为学生配置学习和生活用品;增设藏族学生售饭窗口,并根据藏族饮食习惯聘请厨师合理安排学生饮食;每逢节假日特意为藏班学生购买月饼、水果等节日食品;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四、真情关爱,排忧解难
不少藏族学生到校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如曲吉朗珠出现肝脏囊肿异常情况、白马才旦突发癫痫、罗布桑杰肠内寄生虫长达1米……病情危急,家人又远隔千里,学校领导、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配合医院积极救治,及时解除了他们的病情。江苏省教育厅领导也多次到医院看望患病学生。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专程发来感谢信。他们表示,学校的多种措施,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援藏上,更是体现在感情援藏上,点点滴滴都充分体现了江苏人民对西藏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展现了团结友爱的力量。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校的努力一定会得到西藏学生的好评、信赖和亲近,也一定会激励他们发奋学习、不断进取。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99名学生逐步适应在江苏的学习生活,30多名学生庄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名学生被确立为人党积极分子。
作者单位均系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