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熊猴资源与保护现状调查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调查访问,小区蹲点等方法对弄岗自然保护区熊猴种群大小、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弄岗自然保护区各个片区均有熊猴分布,种群数量为56群共498只(Std=3.01)。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数量多且相对贫困,他们对保护区依赖严重。因此,今年很长一段时间在于减少社区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将是主要的方向,包括使用种子基金、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社区的增收技能;同时通过新能源建设减少社区群众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等。
  关键词 熊猴;弄岗保护区;GEF;保护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28-03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是广西灵长类种类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在灵长类多样性的保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记载,保护区内分布有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白头叶猴(T.leucocephalus)、猕猴(Macaca mulatta)、熊猴(M.assamensis)、短尾猴
  (M. arctoides)、蜂猴(Nycticebus coucang)、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等7种灵长类,占广西灵长类种数的87.5%。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陆续开始关注弄岗灵长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这些包括黑叶猴和白头叶猴的分布和数量调查和猕猴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然而,对这里的一种常见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熊猴,除了对它们活动时间进行过初步的研究之外,它们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则从未系统地开展过。作为对弄岗灵长类资源综合评估的一部分,也为今后保护区的管理成效提供最基础的资料,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弄岗熊猴种群数量、分布和威胁因子的调查。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研究地点:
  弄岗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和宁明两县境内(106° 42′ 28″~107° 04′ 54″E,22° 13′ 56″~22° 39′ 09″N),由弄岗、陇呼、陇山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0077.5 ha。弄岗保护区地处我国热带北缘,属于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包含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成分,具有较强的热带性,同时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植被区系以北部湾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南海地区植物区系成分为主。保护区的三个片区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
  在复杂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开展珍稀灵长类的调查非常特殊,需要参与调查的人数要求多,各调查小组成员对调查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另外由于保护区内有多种猕猴属(Macaca)灵长类。因此,在开展调查前需要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让参与人员能够正确地区别这几种猴,才能够减少在调查过程中的误差;同时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人掌握调查技术、表格的记录和GPS等常规仪器的使用,并保证调查方法使用的一致性。
  2.2 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统一由有经验的调查者开展。当调查队伍到了周边社区后,直接进村去对当地群众进行访问,重点访问的对象包括当地村委会主任、年龄较长者、爱好打猎者和经常到山上采山货的人。他们经常有机会到山里面,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比较多的信息,对当地的动物资源了解比较多。在国际上社区经常指的是与保护区距离为4 km的村子;而在中国,由于保护区周边的村子非常密集,因此,只算与保护区距离为2 km的村子。在社区中访问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熊猴的分布、数量、当地居民的人口状况、经济收入、能源状况等。访问的方式采取个人访问和集体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获得的信息比较准确可靠。
  在对熊猴的分布和数量初步访问调查时,同时给受访问者或人群提供猕猴属几种灵长类的照片,让受访者从中找出分布在周边的猕猴属种类、遇见的时间和地点,初步确定熊猴分布的
  区域。
  2.3 小区蹲点调查法
  在访问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小区蹲点统计法作进一步的统计。小区蹲点统计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预先准备好1:10,000的地形图,根据分组的多少,每个小组均有一份地形图。调查前把三个片区都分为1 km2的调查小单元,在地形图上标识出来。调查队伍准备好装备后进入保护区。调查时以宿营地为中心向外辐射,完成周边的调查任务。在实际中,我们把调查队伍分为7个组,每一个组由2-3名调查队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队员是当地比较熟悉地形的护林员和一名对调查比较熟悉的人员。每天晚上,每个小组被分配第二天调查的范围,并在地形图上标出来。熊猴分布的石山环境由山体和山弄(山与山之间的空间)组成,在一座相对较高的山顶上往往可以监视周围的几座山。第二天早上各小组必须在大约7:30到达预定的观察地点,即在猴群还处于活动高峰期,便于观察和计数。调查队伍一旦发现猴群,首先要确认是否是熊猴群,然后队员们借助望远镜跟踪记录,在预先打印好的表格上记录发现猴群的时间、群的大小、年龄组成、最后发现的时间和移动的路线,并在地形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和移动的时间产路线。当天晚上各小组对数据进行小结讨论。如果邻近的两个小组都记录到熊猴群,可以根据当天记录的信息判断是否是重复记录,在统计种群数量时剔除重复记录。每个调查小单元连续调查两天,然后宿营地移到邻近的下一个点,直到一个片区调查结束为止。
  2.4 数据的处理
  首先把可能重复记录的猴群去除,然后把每一个片区调查记录到的熊猴数量累加起来代表该片区的种群数量;把各片区的每一群数量累加起来即是弄岗保护区内的熊猴种群大小。平均数和方差在Spss 15.0软件上计算。
  3 结果
  3.1 弄岗熊猴分布和种群数量
  弄岗保护区三个片都有熊猴分布(图1)。在访问调查中,保护区外没有熊猴的分布,可能与保护区外的栖息地干扰有关。
  不同的片区熊猴种群数量有很大的差异(表1)。陇山片数量最多,种群数量达25群250只(STD=3.16),种群密度达   0.069只/ha;其次是弄岗片,种群数量26群208只,种群密度为0.038只/ha,弄呼片最少,种群数量仅为40只左右。就群的密度而言,三个片区的群密度相差不大,都在0.005群/ha左右。
  3.2 弄岗熊猴的种群性比和年龄结构
  由于地形的限制,一些个体,特别是幼体的性别并不能够在野外识别。成年雄性和雌性的比例接近1:2;年龄结构为成年、少年和幼年个体的比例接近4:2:1。
  3.3 保护区社区经济状况
  弄岗保护区周边社区复杂,共涉及到19个村委会、63个自然屯、3?287户14?400多人(表2)。弄岗保护区周边群众的替代能源少,其沼气池的入户率仅为39.5%,而且,很多的沼气池由于原料来源而不能够发挥其功能,因为群众基本不养猪,他们养殖的耕牛放养在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中。目前保护区社区的没有私有林,其集体林为保护区实验区外围的喀斯特森林,且全部划为公益林。弄岗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的流经收入为种植甘蔗,但由于社区人均耕地面积小,仅1.98亩,且不同区域相差比较大;此外,就是外出务工的收入,总地说,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均收入较低,仅1?350元左右。因此,社区群众相对比较贫困。
  3.4 保护区受干扰状况
  由前述可知,由于周边社区人均可耕地面积少,一些人会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垦种植甘蔗,这在陇呼和弄岗片比较严重。其次是打猎,通过下套、放铁夹和上山捕捉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壁虎(蛤蚧),这种干扰类型在三个片区中均有;第三是放牧,主要是耕牛。
  4 讨论
  4.1 弄岗熊猴的保护意义
  在中国,熊猴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和西藏;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越南等,因此,广西是熊猴分布的边缘地带,也是纬度最北的分布区。目前熊猴仅分布于桂北和桂西南的喀斯特地带,它们的种群数量远较广泛分布的猕猴少。在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熊猴种群数量也较猕猴少。在以前的调查中,猕猴数量在1?000只左右,而熊猴数量则约为猕猴种群数量的一半。当然,这个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排除有少量的重复计数,但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显示,熊猴的种群数量除了陇呼片种群数量较少之外,其他两片的种群数量均达到了IUCN提出的大于50只的种群数量(表1),因此,从整体上弄岗保护区内熊猴的数量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此外,弄岗保护区是在广西第二个建立的国家级保护区,植被保护完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善,地形复杂多样,是包括熊在内的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因此,弄岗保护区在熊猴的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熊猴保护中面临的主要威胁
  弄岗保护区虽然熊猴种群数量较多,但它们所受到的威胁不容忽视。社区经济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社区贫困人口数量多,社区能源来源为柴薪,集体林少,土地面积小,收入方式单一,因此,他们对保护区内和周边的森林和土地资源依赖相当严重。虽然弄岗保护区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社区关系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当地群众对保护区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种植甘蔗、放牧和林副产品在当地社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外出务工虽然短期内能够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的收入,对当地群众来说外出务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无论是利用资源的种类还是数量、利用频次均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保护区的威胁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4.3 建议
  鉴于弄岗保护区的熊猴种群数量在保护熊中的重要位置,结合当地当地社区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在弄岗实施的经验,特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1)种子基金和社区实用技术的培训相结合。种子基金是广西林业GEF项目中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该项目主要的宗旨是利用较少的钱来改善社区关系,引导社区寻找新的增收渠道,减少社区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在弄岗的实际中,保护区在社区中投入少量的经费,帮助因为缺少经费的群众的开展增收项目的实践。实践证明,种子基金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社区群众技术缺乏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需要加强对社区群众的技术培训。在开展技术培训的时候,首先需要展开培训需求评估。在开展需求评估时要对当地的经济收入中影响最大的部分有所倾斜,包括甘蔗种植技术的培训、养猪技术的培训等。只有改善了社区关系,提高了社区的生产技能,才能够减少它们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达到保护熊猴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目的。
  2)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和维护。发展沼气是为了给当地提供新的能源,减少喀斯特森林依赖程度的关键,是喀斯特地区重要的举措。经验表明,发展沼气必须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走“养殖—沼气—种植”的发展路子。弄岗保护区一方面要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行广泛宣传,从多方面增强治理区内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治理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基于“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模式,引进广西弄拉的峰丛洼地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对当地群众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以立体农业的模式来发展当地的农业,改变社区群众的产业结构,根据地貌部位合理配置林业与农业结构,既考虑经济发展,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多渠道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资助项目: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放,潘国平,曹指南,黄成亮.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5,11(1):8-11.
  [2]Li Y B, Huang C M, Chen T B, Lu M X, Nong C G, Liu S Y, Tang Z. Survey on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of Genus Trachypithecus in Longgang Nature Reserve, Guangxi[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2(4):88-93.   [3]唐华兴,陆茂新,刘晟源,陈天波,农登攀等.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动态[J].四川动物,2011(印刷中).
  [4]胡刚,韦毅,李兆元.广西陇瑞白头叶猴种群调查及濒危机制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3):71-75.
  [5]李友邦,黄乘明,韦振逸,苏勇.广西猕猴(Macaca mulatta)分布数量及其保[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7(1):79-83.
  [6]周岐海,韦华,黄中豪,李友邦,陆茂新,黄乘明.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J].动物学报,2007,53(5):791-799.
  [7]周岐海,黄中豪,韦华,陈天波,黄乘明.同域分布黑叶猴和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比较[J].兽类学报,2009,29(1):1-6.
  [8]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队.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J].广西植物(增刊),1988,1:1-8.
  [9]申兰田,李汉华等.广西白头叶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78-81.
  [10]李贵玉主编.社区合作管理研究[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0.
  [11]卢立仁,黄乘明.白头叶猴的种群调查[J].兽类学报,1993,13(1):11-15.
  [12]Li,Y.B.,Huang,C.M.,Ding,P.,Tang,Z.,Chris,W.Dramatic decline of Fran-ois''s langur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n Guangxi Province,China[J].-Oryx,2007,41(1):38-43.
  [13]王应祥.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4]Rowe N.The pictorial guide to the living primates[J].New York: Posoias Press,1996.
  [15]谭卫宁.参与式农村(PRA)的应用—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GEF为例[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6):95-98.
  [16]蒋忠诚,李先琨,曾馥平等.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17]蒋忠诚.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J].广西科学,2001,8(4):308-312.
  [18]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写组.2009.弄岗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07-2012).
  作者简介
  李友邦(1973—),男,广西富川人,副教授。
其他文献
通过均匀设计,对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有机土浓度、分散剂浓度、胶乳浓度和土填充量4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机土浓度取6.97%,分散剂浓度取85.00%,胶乳浓度取25.86%,土填
摘要 通过电厂站调车推送报警装置的研究,设计报警方案电路简单、投资少、运用可靠,可以为其他车站调车接近报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信号;调车;报警;方案  中图分类号 TM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216-01    1 概况  电厂站设计股道6道,设计道岔12组,信号联锁设备使用计算机联锁。在距离电厂站400 m,设
研究了蒸煮液中乙醇的摩尔分数对蒸煮脱木素、纸浆白度、得率、粘度、脱木素选择性、黑液残碱和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造纸术是中国东汉公元105年蔡伦发明的,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为纸和纸板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需的基础材料,造纸
期刊
研究了钠离子、钙离子以及相应的氯化物、硫酸盐对纸浆保水值(WRV)的影响.对不同离子浓度、不同处理作用时间下的纸浆WRV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氯化钠的含量和处理时间对纤维的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微好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0.2~0.7 mg/L范围)经过60~70天的驯化培养,得到能有效降解五氯酚(PCP)的微好氧颗粒污泥.对成熟的微好氧颗粒污泥的外观和
本文全面阐述了全国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并且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改革相关税费政策及计算方法.
摘要:“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化同步”发展不仅在于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层面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而且需要总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更需要四个层面之间耦合协调、互动同步。为此,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需要明确“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融合引领功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功能、城镇化的需求拉动和
用CIE1976L*a*b*色度系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了H2O2漂白的马尾松热磨机械浆(TMP)的表面.实验结果表明,H2O2漂白大幅度提高了浆的白度和L*值,减少了a*值和b*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