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来源于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串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自主学习 生活识字 重在书写 。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了解汉字本身具备的构字规律,而且在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识字的经历;作为教者只要我们善用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
但是,自主不是放任,面对新的识字写字教学时,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1)给出明确要求,需要掌握哪些方面。
(2)注意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
(3)有检查、有纠错、有总结。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灰雀》这篇课文时,在出示了文中生字(不加拼音)后,我出示了如下要求: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
①、读音②、偏旁③、用在哪?④、字义⑤、写时要注意什么? 。
学生们发言十分踊跃。借助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很快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中完成了十个生字的学习,作为教师我所要做的就是纠错和帮助学生完善语言表达的逻辑完整性。但是这只是初步完成了生字的“认识”,最好的记忆是书写,最好的写字教学是学生动手实践,最好的方法是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作为中年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书写的能力,在课堂上给足学生书写的时间是关键,针对个体出现的倒笔画、间架结构、易错笔画等整体指导是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方法。
2带入语境 培养语感 学会分辨 。
在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知识之后就需要带入文本深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学习,这是学习的重点转变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朗读达到:
(1) 培养语感,知道如何使用某个汉字。
(2) 学会辨别,由于汉字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变音字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这时,需要教师做到,一是给足学生自读文本的时间;二是有机的整合文本,围绕重点字词展开探索、交流,找出知识点。
例如,《灰雀》这篇课文在初步学习了生字之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①将生字带入课文,熟读课文; 。
②我在整合文本内容之后,结合本文生字、多音字、变音字,请学生填一填; 。
③请仔细观察你所填写的字和读音,你能发现什么?
由于第一阶段生字的学习和书写练习很扎实,学生很快完成填写,再通过对读音的观察后,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如下:
a“我发现‘糊涂’的‘涂’这个字当组成词后变成了轻声”。
b“我发现‘得’这个字,在文中与平时的读音不一样,这里念‘děi’”。
……
由于结合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顺利的将生字中难点解决,我接着抛出问题:
④你在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吗?
学生顺利找出,变音字三个以及多音字。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
3初读课文 联系语境 理解词义 。
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强调对文本“以读促讲”达到“感悟美 欣赏美”,而现在的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尤其是没有理解词语在文本语境下的意思时细读文本成为空谈,第二课时教学难以深入。所以我提出第二个要求:
② 请读一读词语上下句,试着解释一下,可以请教你的同学。
通过阅读文本和生生互助,学生很快搞清楚了这些词的意思。我接着提出第三个要求: 。
③ 请将这些词语抄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在明白了词义后,动手书写练习是对词的最好巩固方式,而且这些由大家“集思广益”找出来的词最能代表学生的实际需求。
1自主学习 生活识字 重在书写 。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了解汉字本身具备的构字规律,而且在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识字的经历;作为教者只要我们善用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
但是,自主不是放任,面对新的识字写字教学时,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1)给出明确要求,需要掌握哪些方面。
(2)注意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
(3)有检查、有纠错、有总结。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灰雀》这篇课文时,在出示了文中生字(不加拼音)后,我出示了如下要求: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
①、读音②、偏旁③、用在哪?④、字义⑤、写时要注意什么? 。
学生们发言十分踊跃。借助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很快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中完成了十个生字的学习,作为教师我所要做的就是纠错和帮助学生完善语言表达的逻辑完整性。但是这只是初步完成了生字的“认识”,最好的记忆是书写,最好的写字教学是学生动手实践,最好的方法是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作为中年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书写的能力,在课堂上给足学生书写的时间是关键,针对个体出现的倒笔画、间架结构、易错笔画等整体指导是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方法。
2带入语境 培养语感 学会分辨 。
在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知识之后就需要带入文本深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学习,这是学习的重点转变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朗读达到:
(1) 培养语感,知道如何使用某个汉字。
(2) 学会辨别,由于汉字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变音字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这时,需要教师做到,一是给足学生自读文本的时间;二是有机的整合文本,围绕重点字词展开探索、交流,找出知识点。
例如,《灰雀》这篇课文在初步学习了生字之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①将生字带入课文,熟读课文; 。
②我在整合文本内容之后,结合本文生字、多音字、变音字,请学生填一填; 。
③请仔细观察你所填写的字和读音,你能发现什么?
由于第一阶段生字的学习和书写练习很扎实,学生很快完成填写,再通过对读音的观察后,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如下:
a“我发现‘糊涂’的‘涂’这个字当组成词后变成了轻声”。
b“我发现‘得’这个字,在文中与平时的读音不一样,这里念‘děi’”。
……
由于结合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顺利的将生字中难点解决,我接着抛出问题:
④你在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吗?
学生顺利找出,变音字三个以及多音字。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
3初读课文 联系语境 理解词义 。
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强调对文本“以读促讲”达到“感悟美 欣赏美”,而现在的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尤其是没有理解词语在文本语境下的意思时细读文本成为空谈,第二课时教学难以深入。所以我提出第二个要求:
② 请读一读词语上下句,试着解释一下,可以请教你的同学。
通过阅读文本和生生互助,学生很快搞清楚了这些词的意思。我接着提出第三个要求: 。
③ 请将这些词语抄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在明白了词义后,动手书写练习是对词的最好巩固方式,而且这些由大家“集思广益”找出来的词最能代表学生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