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合格的开国之君?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人讲述宋太祖的事迹,几乎必讲他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显示其政治野心与手腕;也必讲他平定西川、荆湖、江南、岭南,消灭军阀割据之举,以展示其雄才大略;更是必讲他“杯酒释兵权”的传闻轶事,以说明宋王朝强化中央集权与皇权专制的趋势。
  不过,我们不打算讲这些众所周知的故事,只来说说太祖得国之初的三件容易为史家忽略的小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匡胤从一名军阀到一国之君的角色意识转换,也可以看到宋初制度构建过程的一些投影。
  
  第一个故事:拜相
  我们要讲的第一个故事,跟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赵宋立国,制度构架仍沿袭唐旧,执政团队也沿用后周旧人,仍拜范质、王溥、魏仁浦为相,礼待有加。留用后周旧臣执政,有利于将政变产生的政治动荡降到最低限度。但对于范质等人来说,作为后周旧臣,继续当大宋的宰相,于心不安,所以一再上表请辞。话说乾德二年(964),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再表求退”,太祖批准了辞呈。此后数日,大宋的行政中枢出现形式上的“权力真空”,“内殿起居无宰相”。三日之后,宋太祖才拜赵普为相。
  这时候,赵匡胤才发现,他对宰相赵普的任命,面临一个程序上的大问题。原来,按照从唐代传下来的惯例,皇帝发布的任命正式诏令,包括任命宰相的制书,都需要宰相副署,方得生效。
  宋太祖先批准了范质等三位宰相辞职,三日后才拜赵普为相,那么谁来副署赵普的拜相制书呢?找不到人了。没有宰相副署,制书便无法生效。怎么办?
  宋太祖军旅出身,绝不是拘泥于礼法之人,他对赵普说:“朕为卿署之,可乎?”不就是署名吗?朕是皇帝,宰相是朕所任命,朕来署名,还不行吗?
  根据制度与惯例,这还真不行。假如宋太祖不经宰相副署而径自署名任命赵普为相,往重里说,无异是对制度的破坏;往轻里说,则是对赵普的不尊重,堂堂宰相,难道也要成了受人鄙视的“斜封官”?
  所以赵普拒绝了皇帝署字:“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申明副署乃是宰相之权,非帝王可以越俎代庖。
  宋太祖只好“使问翰林学士讲求故实”,让翰林学士检索典故、先例,看看能不能从先例中找到变通的办法。
  翰林学士承旨、禮部尚书陶谷通过检索史书,提出一个建议:“自古辅相未尝虚位,惟唐太和中,甘露事后数日无宰相,时左仆射令狐楚等奉行制书。今尚书亦南省长官,可以署敕。”
  但是,另一位翰林学士窦仪反对陶谷的意见:“(陶)谷所陈非承平令典,不足援据。”唐朝“甘露之变”是衰世征兆,尚书仆射“奉行制书”只是乱时变通权宜之法,引此为据确实令人不舒服。但不让尚书仆射副署制书,又该由谁署敕呢?
  窦仪提了另一个建议:“今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也。”按唐朝制度,同平章事就是宰相,不过自晚唐至宋初,不少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也兼领同平章事之衔,称为“使相”,是名义上的宰相,并不行使相权。但不管怎么说,同平章事在名义上确实是宰相,亲王、开封府尹赵匡义既然领有同平章事衔,就是名义上的宰相,由他来副署赵普的拜相制书,倒也符合名分。
  宋太祖说:“仪言是也。”即命赵匡义以同平章事的名义副署制书,总算合乎程序地完成了对宰相赵普的任命。
  第二个故事:熏笼
  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故事,跟宋朝的宫廷制度有关。故事发生在赵普任相之后,但具体时间未详。
  话说内廷需要一批熏笼(熏笼者,指放在炭盆之上的竹罩笼,可用于取暖或烘烤,亦可用来熏香、熏衣),宋太祖便吩咐后苑赶快去采购几个。过了几天,熏笼还未送来,太祖有些生气,便将办事之人叫来责问。
  采办熏笼的人回话:按照条贯,内廷采办日用等物,需要先给尚书省打报告,尚书省将报告下发本部,本部下发本曹,本曹下放本局,本曹做好预算,再复奏,层层审批,最后经宰相批准,才可以拨款采购、进呈大内使用。因为报告要“经历诸处,行遣至速须数日”,最快也得好几天。
  宋太祖一听,大怒:“谁做这般条贯来约束我?”
  左右说:“可问宰相。”宋太祖当即交待左右:“呼赵学究来。”赵学究即赵普。其实赵普可不是学究,并无什么高深的学问,他“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赵匡胤故意称他为“赵学究”,是不满他设计了那一套复杂得令人生厌的条贯来约束内廷用度,因而语带讥讽。
  赵普赶来见太祖。宋太祖质问他:“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赵皇帝有些想不通啊,为什么他在民间时,用几十文钱便可以马上买到一个熏笼,当了皇帝后,采办几个熏笼却要这么麻烦。
  赵普说:“没办法,条贯是这么规定的。”
  宋太祖说:“这是什么狗屁条贯?”
  赵普不紧不慢地说:“此条贯,盖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
  赵匡胤显然被赵普说服了,大喜说:“此条贯极妙!若无熏笼是甚小事也。”
  第三个故事:祭礼
  我们要讲的第三个故事,跟宋朝的祭祀礼制有关。古人相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不但是祈求国家获得天地、祖先庇的形式,更是政治合法性的礼制安排。
  话说赵匡胤初入太庙祭祖之时,见到太庙内所陈列的“笾豆簋”,都是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家伙,便问左右:“此何等物也?”左右回答说,这些都是古时传下来的用于祭祀的礼器。
  赵匡胤说:“吾祖宗宁识此?”命人将这些“笾豆簋”撤走,“进常膳如平生”,用寻常食物作祭品。宋太祖出身于草莽,对于传统礼制那一套繁文节,打心底是不以为然的。
  但很快赵匡胤又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妥,说道:“古礼亦不可废也。”又命人复设“笾豆簋”,遵照古礼完成了宗庙之祭。祭毕交待左右:“却设向来礼器,俾儒士行礼。”
  此时,太常寺的礼官说:“案唐天宝中享太庙,礼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盘。五代以来,遂废其礼。今请如唐故事。”宋太祖也同意了。
  其实,在太庙祭案上加设一个“牙盘”究竟有什么意义,赵匡胤自然不会晓得,但既然前代已经设了这么一个礼器,现在礼官又提议复设,那就遵循先例吧。这并非刻意泥古,而是虚己从俗。
  宋太祖这种对于礼制虽然不求甚解,却选择遵从先例的态度,得到北宋著名理学家邵康节的高度评价:“太祖皇帝其于礼也,可谓达古今之宜矣。”邵康节是在拍赵家皇帝的马屁吗?不是。赵匡胤对待祭礼的心智确实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帝王品质:屈己从众,舍己从俗。
  我相信,对于赵匡胤来说,不管是礼法上的繁文节,还是制度上的繁琐程序,都是他前半生非常陌生的事物。但是,既然当上了开国之君,就必须要完成角色意识的转换,不可再像早年在民间时那般率性,而应当习惯于接受繁文节、繁瑣制度的束缚。
  赵匡胤称帝最初几年,一直处于角色意识转换的过程中。当他任命赵普为宰相,遇到副署程序的麻烦时,直想“朕为卿署之”;当他发现宫廷采购几个熏笼,居然需要层层审批时,怒骂“谁做这般条贯来约束我”;他入太庙祭祀,看到“笾豆簋”等礼器,说“吾祖宗宁识此”,可以说都是豪杰性情的自然流露。但最后,他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一国之君,自觉收敛了不拘小节的性情,转而接受制度、先例、礼法的安排。
  从前面讲述三件小事,不难看出,赵匡胤这个人,还真的跟五代的其他军阀不一样。他能开创一个享国三百余年的王朝,岂是无因?(华丽荐)
其他文献
我不是个国货推崇者,但口香糖这种东西,恕我直言,真的是老祖宗发明的更好。  常常有人问我,所谓“吹气如兰”,是不是一个传说?要知道,古人没有牙刷牙膏漱口水,也没有口香糖香口胶,除非天赋异禀一辈子不吃荤腥不碰韭菜,如何做到口腔清新无异味呢?    况且,还有一种可怜的病症叫做“口臭”。据说东汉桓帝年间,就有一位患了口臭的大臣应劭。皇帝每次对着他,都不得不皱着眉头。忍着忍着,忍无可忍,忽然一天,拿出一
欧洲螃蟹和亚洲螃蟹都“偷渡”到了美国,它们一相遇就大打出手,试图消灭对方。它们这种斗争,就像其他生物一样,相互之间进行生存斗争,由自然来选择,适应自然变化的就能存活,不适应的就会灭亡。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淘 淘)  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来自欧洲和亚洲的螃蟹,与许多外来入侵物种一样,都以“偷渡”的方式到达美国。20世纪末期,欧洲螃蟹被隐藏在一条船上,从欧洲到达美国东北部地区。一抵达
五年级的那年春天,我和许多小动物一样,进入了一个充满了奇妙变化的季节。  某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英语课上,我不小心触碰到了自己的左侧乳头。至于我为什么会在上课的时候把手伸进衣服里摸自己的乳房,我记不太清了,但我确实摸了,而且摸到了一个小疙瘩。当时我脑袋里嗡得一声,这是啥?  显然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上课时间,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在忘我地揉搓着自己的乳房。但我并没有任何生理反应,直到今天也是。  我不会
我爸爸曾经跟我讲过一个很棒的故事,他说在他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那次可能真的烧得很厉害),过了不知道多少天,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竟然置身在荒郊野外,四下是满目萧萧的坟堆和杂草。我爸说,那次梦游要不是凑巧被一个做坟墓工人的亲戚叫住的话,他不知道自己还会走多久,走多远,走到哪里去。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他接着说,因为忘了穿鞋子的缘故,所以在被那位亲戚叫醒的一瞬间,他那双在大太阳底下走了很久的
一位因车祸而有小腿撕裂伤的病人来门诊拆线,伤口复原得相当不错,拆完线他要我帮他开一份诊断证明,以便申请保险理赔。于是我帮他在诊断书上,详细写明了伤口长度、急诊缝合的日期与门诊复查的次数。  “伤口的长度可不可以帮我写长一点?我的保险金额是依照伤口比例去算的,我希望你帮我写‘伤口长度大于10厘米’。”病人看完我开的诊断书,似乎对内容不甚满意。  “这可能没有办法!伤口多长,我就只能写多长,你的伤口长
新尼把暑假的研究课题定为“吃活的东西”,一点点试吃杂七杂八的东西,条纹沼虾是其中一个实验。  新尼当时在东京家里的水槽中养了条纹沼虾,为自己的矛盾心理(能吃下买来的虾,却不敢吃钓来的虾)苦恼一番后,决定用最不会让虾痛苦的方法来吃,放入油里炸。  河虾扭动着透明的身体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可爱。“不用勉强自己吃吧?”我问。但新尼的眼神很坚决,仍在紧张地做准备。“裹上面粉炸太可怜了,就这样直接放进油里。
[开开心心——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邻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就可以通过;地道的顶部离地面有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下二百多人。洞里经常
有一种意见,道德这东西,只有弱者才需要,比如小羊,它是弱者,狼也要吃它,虎也要吃它,它就需要一种“不残害生命”的道德来限制虎狼,希望虎狼遵守这种道德。至于虎狼呢?不需要这种道德,它们需要的,如果也可说是道德的话,就是把小羊吃掉!  然而人类的虎狼,却不如此简单。对于小羊,吃是要吃的,却决不一口吞下了事;在吃之前,在正吃的时候,在吃之后,总要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词,证明他该吃,吃得漂亮,有趣,乃至勞苦
8月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开招聘“行星保卫官”,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小学四年级生杰克·戴维斯向NASA寄去了求职信:“亲爱的NASA,我叫杰克·戴維斯,我想要申请保护地球的工作。也许我只有九岁,但是我认为我很适合这份工作。其中一个原因是我的姐姐说我是个外星人,而且,我基本上看完了所有我能看的太空和外星人电影。我不仅看过《神盾局特工》,还看过电影《黑衣人》。我超级擅长打电子游戏,我正年轻
有谁像我们这般相爱?  而让我们追寻  一颗烧过的心的年代久远的灰烬,  让我们的吻逐渐跌落  直到那朵空虚的花再一次升起。  让我们爱爱情,它耗尽了它的果实,  它的形象和力量,然后走入泥土:  我和你是那持久的光,  是它的不可逆转的精致的蒺藜。  为那被这么多冷漠的时间、  被冰雪和春天、  被遗忘和秋天葬送了的爱情  带去一个新苹果的光,  一种被新的伤口剖开的鲜嫩,  如同那年代久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