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方言里的“来”和“去”

来源 :语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壹引言 1.1 “来”和“去”是现代汉语里面最常用的两个动词。来,《广韵》:“落哀切”,今北京读[lai<sup>35</sup>];去,《广韵》:“丘倨切”,今北京读。在普通话里,“来”和“去”除了放在另一个动词后头,表示动作的趋向、结果和延续等意义时要读轻声,在其它情况下,都只有一个读音。
其他文献
<正> 在汉语里,声调往往会影响元音的音质,也可以说,声调往往会影响韵母的读法。这种情况早在公元600—750(大致相当于初唐、盛唐)时就已经出现了。在现代汉语诸方言里,声调
我国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项链》的中译本,随后《项链》被选入当时的国语文课本。新中国成立后,《项链》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几经沉浮,解读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我们从《
鲁迅先生一生都与美术有着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缘,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民族艺术思想情怀。鲁迅先生对美术之爱是广博的爱,是大爱,是对民族之爱,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