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学生之友·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缺乏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课改后的数学学科虽然已经尽量向學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靠拢,但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思维仍然是它的主要特征,即学生学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综合起来考虑,需要采取一定策略的指导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提出了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以抽象性见长,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教师的观念、角色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但是随着教学探究的深入进行,数学课堂改革教学出现了裹足不前的情况,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默默接受”的授课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不理想。在本文中,笔者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理性的,而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足够的生活阅历,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生活情景,把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师讲课内容充满好奇和疑问,那么学生对接下来的讲课内容就比较感兴趣了。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克”和“千克”的概念,教师准备好电子秤、西红柿和马铃薯等实物,创设以下情景:某天500克西红柿和1千克马铃薯因为谁重谁轻的问题争执了起来,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比对方重。500克西红柿认为,500比1大太多,所以理所当然地它比1千克马铃薯重;1千克马铃薯则认为,千克比克大,所以它才重,双方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那同学们知道谁重谁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由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明白到底哪个重量单位大。
  二、与生活相联系,提升实践能力
  近年来让数学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把教学内容向学生生活靠拢,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能在用理论指导实际生活中深化对课本的认识和感悟,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拿生活中的问题举例:一双运动鞋要99元,小明要买3双,请问小明要花费多少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30本,粉笔一盒20支,李老师打算买165本数学作业本,55支粉笔,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么拿货?学生们很快答道:买运动鞋时付给售货员3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3元;买数学作业本时,先拿6捆,再退回15本,买粉笔时先拿4盒,再退回25支。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256+86和977-187,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很快得出“256+86=256+100-14=342,977-187=977-200+13=790”的计算方法。
  三、小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合作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智力是有限的,个人不能脱离了集体而存在。一项事业的成功必然离不开合作,因为与孤军奋战相比,团队合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能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二)”这个单元时,根据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或者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以四个人为一组,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次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足够的火柴棍,来帮助同学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如让学生计算38-7=?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有的小组的学生是先拿出38根火柴棍,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取出,直到取出7根,然后学生会发现还剩下31根火柴棍,由此得出答案31;也有的小组的学生先将38根火柴棍分为30和8,先用8-7=1,然后30+1=31等,这样,得出的答案也是31。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拿到小组中讨论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讲故事等方法在情境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也是具体形象的;其次,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让数学回归生活,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把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最后,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学生学习数学也不例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开发思维,启发心智。
  参考文献:
  [1]庄惠芬.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9-60.
  [2]张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论述[J].学周刊,2018(11):84-85.
其他文献
摘 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性化,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全面的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将就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还希望可以给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启
期刊
摘 要:预习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设计预习内容、教授预习方法、检查阅读成果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有效课前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在课堂授课之前,学生们先自行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和准备的方式,是初中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们语文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和成长的“舞台”。与此同时,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达成依靠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的发展提升。由此可见组织和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巧妙设置课堂导入、合理提出课堂问题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三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组织和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期刊
摘 要:绘画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艺术领域的核心是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但过去老师们在组织绘画的过程中,存在重绘画技能,轻幼儿的表现与创造的现象,整个活动以临摹复制为主要形式。为此,我在绘画活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发现通过以下的方法和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大胆表现,积极创作,提高幼儿艺术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学生为数学能力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思考如何运用更好的方法来优化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变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在教学前做好分层工作,同时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层合作,然后在课后作业及评价方面也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个性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理念。首先,音乐本身属于艺术,而艺术教育相比较“趋同性”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希望学生能够自主利用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来进行音乐表达与音乐创作,积极体现自己的审美素养。其次,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品质、学习能力等都不尽相同,同样会体现出个性化教学特点。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完善个性化教学,切实落实因材施教,以便不断优化学生的审美素养。本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游戏教学法被普遍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不仅将理论和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减小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强了课堂乐趣,而且恰到好处的游戏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从“激发兴趣、巩固新知、开展竞赛”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也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陈旧,教师的课堂效果往往表现不佳。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应用到实际的化学课中,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初中化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笔者对初中化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做了具体的分析,为广大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因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出现认知不足、理解偏差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经过长期教研实践经验,运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个体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特别是在中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和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个人发展状况的引导与指示。旨在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校园建设与教育工作中的参与能力。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是在校园的层面上建立起来的,但是,如果从根本上来分析,学校的管理工作最后落实的人员还是教师本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