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地理属于文科范畴,但又稍偏向理科,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而言均具有一定的难度。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实施策略
  一、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⒈以新课标要求作为教学方法指南。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一标多本”特点十分典型,且编排依据均为“新的课程标准”。我们以人教版中讲授“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例,其中此部分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作为综合开发利用的典型对象,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河流域的自身地理优势进行综合治理。在这一部分讲解中,若教师过于强调田纳西河,而未將知识进行横向迁移,如采用联想教授法,类比黑龙江、黄河等区域的开发利用,并对比其之间差异,那么显然是教师未读懂“新课标要求”。另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是由地理学科独特的人文特性和较广的涵盖面(如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决定的,因此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⒉以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
  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生动、全面的地理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更好地符合初中学生活泼、求知欲强的心理,更能够降低地理教学讲解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查阅以便预习,在课后查阅以解决疑难点并加以巩固。如在“西气东输”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图,及东部资源紧俏相关资料,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能源分布的不均匀,理解西气东输重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便被有效培养,课堂师生地位也能很好地被置换,地理教学课堂的深度及广度也能有效改善。
  ⒊鼓励学生有效进行课堂延伸。
  我们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作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无法与时事应用相同步,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例如,针对汶川地震、日本海啸和大家切实关注的雾霾问题等,教师可以设立专题,将与上述事件相关的地理现象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突出新课标要求下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念。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一改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主张在适当保留教师课堂指导性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主要解决学生普遍困惑、存在异议的方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主次、重点清晰,且时间利用率较充分。本文在浅析传统地理教学课堂弊病的同时,阐述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的先进性、与实践联合的紧密性及科学的课程改革观念。
  二、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⒈研究课程标准,学会转变观念。
  过去经验丰富的、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会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
  ⒉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要精心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作用,要把握主体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⒊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塑造和评价学生,而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⒋注重“双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把课程标准融入课堂的愿望和倾向,但具体怎样做能更好,心里没有底,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更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⒌充分利用课程,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都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性的通过问答教学和提问教学作为互动教学的首选途径。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提问有效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教学的主导者,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热衷于在教学阶段向学生进行提问,并借助提问来进行教学形式上的具体创新。但对“提问”这一教学选择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提问实际上是一
摘 要:小学高年级音乐活动开展的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在关键的时候,音乐也可以为他们今后人生成长的道路指引方向。音乐欣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深入地音乐学习和重要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本文主要就如何優化小学高年级音乐学习展开教学策略讨论。  关键词:音乐;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讨论  一、前言  虽然我国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为主,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的条件。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分析知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领悟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情感价值,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认知社会现实,并作出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判断。本文依据新课标实施的基本要求,力图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使书面的说教转化为学生的社会化应用,达到学以致用
初三面临着毕业中考,数学的总复习要在学生全面学习中学数学知识,在一定的解题能力上进行,也是让学生开拓数学思维,灵活掌握数学方法最有效的教学过程。中考面临着总复习时间紧迫,涉及面广,我们老师总是想去找一些捷径,想让学生提高成绩,最终却影响了总复习的效果,导致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我认为应紧紧抓住课堂,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提高总复习效果。  一、夯实双基,需立足教材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很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视的内容。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近年来,学校引进了大批优秀的青年英语教师,出现了许多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实践方法不多,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对目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改善,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促性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进行。本文研究了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接着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也变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显得不甚重视,片面的认为只要能够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即可,对于其他方面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颁布和使用,各地都掀起课改的新高潮。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县教育部门多次组织人力到教学教改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如江苏洋思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山西的太谷中学等。现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案导学模式。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六步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总结出来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导入明标  该环节实际就是导入新课和出示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摘 要:本节课的目标在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等式的性质,是后续学习解方程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学观察得到等式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今后解较复杂的方程以及证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打下基础。结合学校智慧课堂开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  关键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建立本土化的物理文化教学资源库、采用混合式教学及多元评价方式等三个教学策略在物理MOOC平台上的运用和教学实施。  关键词: MOOC 混合式教学 物理文化  物理工作者已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来教”,不要割裂其“整体性、历史生成性和连贯性”[1],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往往采取渗透的方式引入一些物理文化元素。可喜的是,随着MOOC(Massive Open Onlin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课堂提问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置疑设问,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新课改中,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提问的原则把握不准,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把握提问的原则、优化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