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以加强和规范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引导和帮助高校学生进行科技创业实践,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创业需要点子,但是从“点”到“业”还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温床。什么样的温床最合适呢?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双实双业”基地)无疑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人才交流搭建了一个桥梁,更是为创业的学子们铺好了从校园通向社会的通道。
那么,这一政策到底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有哪些影响?实习基地的认定有哪些条件?实习基地的作用有多大?下面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王辉:何谓“双实双业”基地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特定发展阶段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为此,国家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园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去年,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认定并公布了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业和就业的综合服务平台,简称“双实双业”基地。
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主要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设立的,这些基地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接纳学生实习实训,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一直以来,如何让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实现良性互动始终困扰着有关管理机构和部门。有位负责人说,成立“双实双业”基地的目的就在于,一方面通过学校为企业培养并提供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充分保障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为学生开辟实习场所、搭建实践平台、营造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在学生的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良好平台以及更多的成长与成才的机会,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河南省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并成为这些学校和地方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北航科技园,在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几个环节都有所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耿战修: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巡视员
如今,“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之一。而各级科技园区也在积极探索着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让我们高兴的是,许多科技园区内不仅有缓解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的专项孵化基金,还有为孵化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检测、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有针对孵化期企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还有覆盖面广、注重实效的各种优惠政策。
比如,河南省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中小型科技创业和示范基地的功能,缓解初创期企业的资金需求,有效地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激发广大师生的创业热情,特设立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资金6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河南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入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创办科技企业,支持在园区内进行技术创新的在孵企业,培育和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另对大学生创业企业降低标准、优先扶持。
但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专业化辅导、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开展“双实双业”基地的认定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高校学生进行科技创业实践,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对此,在《办法》中也明确了有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园区的职责。
教育部和科技部作为“双实双业”基地的组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基地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宏观指导基地的运行发展,协调解决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等内容。各级地方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定促进本地区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作为“双实双业”基地的依托单位,有着更具体的工作职责:一是要将基地建设纳入依托单位的重点工作,构建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双实双业”支撑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创业;三是提供基地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保证基地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协调和组织引进创业投资公司、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基地和创业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五是定期向基地主管部门报送运行情况和统计数据。
罗建北:认定“双实双业”基地的条件
清华创业园主任
2009年,11家大学科技园通过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认定,成为首批“双实双业”基地,这些基地无论在“硬支撑”还是“软环境”上都过人一头。如今,《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双实双业”基地的认定条件,对园区的组织管理、政策环境和实施设备以及学生创业企业的含金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双实双业”基地的认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要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园区要有与高校签署的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合作的文件;三是每年要有10家以上的在园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不少于100个实习或者就业岗位,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四是园区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业、就业以及职业技能实训,每年的实训至少要达到200人次;五是园区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的场地面积要达到500平方米,在园学生创业企业数至少要达到15家;六是园区要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提供专业服务与咨询,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和设备;七是园区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实习就业岗位、创业实训等信息;八是地方政府、高校有支持和鼓励学生到基地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的具体政策。
此外,学生创业企业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企业注册地及工作场所应在依托单位内、企业创办人为在校或者毕业两年内(含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企业创办人或团队所占公司股份不低于30%、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企业一般应为科技型企业等内容。
为推动“双实双业”基地的建设,教育部和科技部在《办法》中明确了有关政策措施。比如,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将优先支持“双实双业”基地依托单位的申报项目,鼓励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其劳务费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按规定可以从项目中列支,具体办法按照国科发财[2009]97号文件执行。此外,教育部和科技部还将把“双实双业”基地的建设列入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链接
北航科技园创业就业“四环节”
近年来,北航科技园紧扣“双实双业”的中心环节,积极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实习”环节,北航科技园通过深挖企业需求,汇集学生需求点,利用信息化平台,以科技园为纽带,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适的实习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格的职业人才。同时,北航科技园还特设了实习补助,由北航科技园每月发放给每位实习生200元补贴。
在“实训”环节,北航科技园利用“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以岗前实训、企业内训等方式培养中高级软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化人才,向软件企业输送合格的软件专业人才。同时,还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学生课外创业指导教师”及“高级顾问”,积极引导企业家走进校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或沙龙等活动,加强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交流。
在“创业”环节,北航科技园以“北航科技园杯创业计划大赛”为基础,在“种子基金”平台的支撑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在原有的基地上又新增5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内设工位90余个,可容纳40个创业团队,提供给大学生创业场地面积总计达2500平方米。北航科技园下设孵化器、创业园作为孵化企业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全过程孵化服务,包括工商、税务等注册手续及各类资质认定,并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知名专家、企业家作为创业园顾问和创业导师,为创业企业提供有关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仅2009年4~12月,在北航科技园内新创办的大学生企业已达20家,创业人数达257人。
在“就业”环节,北航科技园积极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截止到去年年底,已接纳毕业生452人,就业岗位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经济与管理、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领域。
创业需要点子,但是从“点”到“业”还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温床。什么样的温床最合适呢?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双实双业”基地)无疑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人才交流搭建了一个桥梁,更是为创业的学子们铺好了从校园通向社会的通道。
那么,这一政策到底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有哪些影响?实习基地的认定有哪些条件?实习基地的作用有多大?下面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王辉:何谓“双实双业”基地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特定发展阶段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为此,国家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园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去年,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认定并公布了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业和就业的综合服务平台,简称“双实双业”基地。
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主要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设立的,这些基地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接纳学生实习实训,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一直以来,如何让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实现良性互动始终困扰着有关管理机构和部门。有位负责人说,成立“双实双业”基地的目的就在于,一方面通过学校为企业培养并提供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充分保障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为学生开辟实习场所、搭建实践平台、营造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在学生的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良好平台以及更多的成长与成才的机会,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河南省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并成为这些学校和地方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北航科技园,在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几个环节都有所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耿战修: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巡视员
如今,“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之一。而各级科技园区也在积极探索着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让我们高兴的是,许多科技园区内不仅有缓解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的专项孵化基金,还有为孵化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检测、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有针对孵化期企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还有覆盖面广、注重实效的各种优惠政策。
比如,河南省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中小型科技创业和示范基地的功能,缓解初创期企业的资金需求,有效地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激发广大师生的创业热情,特设立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资金6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河南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入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创办科技企业,支持在园区内进行技术创新的在孵企业,培育和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另对大学生创业企业降低标准、优先扶持。
但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专业化辅导、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开展“双实双业”基地的认定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高校学生进行科技创业实践,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对此,在《办法》中也明确了有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园区的职责。
教育部和科技部作为“双实双业”基地的组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基地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宏观指导基地的运行发展,协调解决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等内容。各级地方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定促进本地区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作为“双实双业”基地的依托单位,有着更具体的工作职责:一是要将基地建设纳入依托单位的重点工作,构建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双实双业”支撑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创业;三是提供基地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保证基地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协调和组织引进创业投资公司、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基地和创业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五是定期向基地主管部门报送运行情况和统计数据。
罗建北:认定“双实双业”基地的条件
清华创业园主任
2009年,11家大学科技园通过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认定,成为首批“双实双业”基地,这些基地无论在“硬支撑”还是“软环境”上都过人一头。如今,《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双实双业”基地的认定条件,对园区的组织管理、政策环境和实施设备以及学生创业企业的含金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双实双业”基地的认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要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园区要有与高校签署的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合作的文件;三是每年要有10家以上的在园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不少于100个实习或者就业岗位,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四是园区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业、就业以及职业技能实训,每年的实训至少要达到200人次;五是园区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的场地面积要达到500平方米,在园学生创业企业数至少要达到15家;六是园区要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提供专业服务与咨询,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和设备;七是园区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实习就业岗位、创业实训等信息;八是地方政府、高校有支持和鼓励学生到基地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的具体政策。
此外,学生创业企业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企业注册地及工作场所应在依托单位内、企业创办人为在校或者毕业两年内(含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企业创办人或团队所占公司股份不低于30%、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企业一般应为科技型企业等内容。
为推动“双实双业”基地的建设,教育部和科技部在《办法》中明确了有关政策措施。比如,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将优先支持“双实双业”基地依托单位的申报项目,鼓励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其劳务费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按规定可以从项目中列支,具体办法按照国科发财[2009]97号文件执行。此外,教育部和科技部还将把“双实双业”基地的建设列入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链接
北航科技园创业就业“四环节”
近年来,北航科技园紧扣“双实双业”的中心环节,积极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实习”环节,北航科技园通过深挖企业需求,汇集学生需求点,利用信息化平台,以科技园为纽带,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适的实习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格的职业人才。同时,北航科技园还特设了实习补助,由北航科技园每月发放给每位实习生200元补贴。
在“实训”环节,北航科技园利用“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以岗前实训、企业内训等方式培养中高级软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化人才,向软件企业输送合格的软件专业人才。同时,还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学生课外创业指导教师”及“高级顾问”,积极引导企业家走进校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或沙龙等活动,加强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交流。
在“创业”环节,北航科技园以“北航科技园杯创业计划大赛”为基础,在“种子基金”平台的支撑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在原有的基地上又新增5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内设工位90余个,可容纳40个创业团队,提供给大学生创业场地面积总计达2500平方米。北航科技园下设孵化器、创业园作为孵化企业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全过程孵化服务,包括工商、税务等注册手续及各类资质认定,并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知名专家、企业家作为创业园顾问和创业导师,为创业企业提供有关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仅2009年4~12月,在北航科技园内新创办的大学生企业已达20家,创业人数达257人。
在“就业”环节,北航科技园积极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截止到去年年底,已接纳毕业生452人,就业岗位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经济与管理、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