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一楼一大学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IC(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个大学很特别。
  2005年的夏季,在珠海凤凰山谷之中建立起一所崭新的学校,名为UIC。UIC是独立于北师大和浸大以外的一本中外合办高校,北师大是合作挂名院校,嫡系亲属是浸大,所以所有的制度及系统和浸大更为接近。不同于一般的内地大学,这里是全英文教学,具有完全国际化的严格的4分制GPA制度,78%的教授来自海外和港澳,在这里要做好如高三一样辛苦的思想准备。UIC只有4500名学生,一座教学楼,是一所精致的“博雅”大学。
  高空俯瞰之下,我们可以看到UIC教学楼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其突兀的棱角,不规则的线条,像一架起飞的战斗机,同时整体构造蕴含“水”的韵味,具有流动感。这所学校坐落在山谷之中,山水环绕,没有校门和围墙,与开放的学术氛围不谋而合。
  生活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文化小镇”。与教学楼的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每一栋都因地势而建,不规则却又十分紧凑。宿舍环境舒适,2~4人间可供选择。不断水电不断网,空调、独立卫生间,每间都不同的格局使其更像西式大学公寓。
  这里没有辅导员,每个人的课表和时间安排都不相同,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当然挂科退学亦是后果自负。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很多学生喜欢在教室外的长桌长椅上自习。
  UIC平均每学期举办两次高桌晚宴,类似哈利?波特中的宴会,男生穿西装,女生穿礼服,老师穿长袍,全体盛装出席。聆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名人嘉宾的演讲,品尝西餐、品味红酒。师长祝酒时,可以近距离与他们交流。
其他文献
开门人宇旗  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微观装配实验室,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同济大学的FabLab是中国第一个这样的大学校园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没有先例,一切都从零开始。基于国际Fab Lab联盟的基本理念,同济的FabLab其实是个开放创造实验室,一个位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愤怒小鸟
清华在东,北大在西,一路之隔。  在隔壁一百零四周年之际,我们来说说与隔壁之间的百年纠葛。两校之间的那些事儿,  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早了那么一点。北大如泉水,灵动活泼;清华如岩浆,沉稳厚重。  北京大学一九八七级校友李方曾写文章《北大是泉水,清华是岩浆》来总结两校的风格。  自古以来,泉水和岩浆之间的碰撞从未停止过。  第一回合:朴素长袍/西装革履  自古中国有文人相轻之俗。北大和清华之间的竞争,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11月27日。  馆内收藏乐器约500多件(套),分为中国古代乐器、中国现代乐器、外国民族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四个展区。  初次听说东方乐器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自幼学习民族乐器的我便迫不及待地报名了。  和许多民乐爱好者一样,我对民乐的喜爱是从耳熟能详的民歌开始的,因为这些民歌旋律优美、  婉转动听,从竹笛、唢呐这些吹管乐器,到琵琶、古筝这样的弹拨乐器,
很早以前就曾听一个在韩国语教室上班的“偶吧”(韩语中的“哥哥”)说,在日本的外国语学校教课是件很辛苦的事,不但要花数倍于授课的时间备课,还要同时负责跟学生或学生家长联系等事务。虽然我一直对在日本教中文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但这实在是不对我自由散漫的大射手座的口味。所以我想,难道没有更适合我的教中文方式吗?最近我通过一个找老师的网站,以自由教师的形式收了几个“弟子”,这才发现,其实想在异国遇见中文不一
和简里里的采访约在她的办公室进行。那是一个两层的小型办公区,一层有着一个能洒进阳光、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阳台和白色的落地窗帘,二层有可以被“直接安排坐在地上”的工作坊和安静的心理咨询室。简里里穿着一件宽松的毛衣,把腿蜷缩在沙发上,不时调整一下,寻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偶尔低头思考,挠几下脑袋,于是头发就淘气地立起来,那时候的样子很难让人联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更不会让人想到她“简单心理”CEO的身份。
我是一个人文学者,而不是专门的教育学研究专家,  所以,我只从人文学者的角度看大学问题。  高校转型与合并之痛  1952年我们学习苏联,将众多大学改为专业技能的学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面对整个发展、变化了的西方世界,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大学都是专科性质的。于是我们的学院开始升格,升格的结果,改到连体育都大学了,以前是北京体育学院,现在改为北京体育大学。又因为教育部规定,有三大学科门类、一百正教
心理学一直都是大学校园乃至社会上诸多人倍感神秘的一门专业,我女朋友就是个学心理学的,我常常被她嘴里蹦出来的专业术语和拗口理论整得摸不着头脑。平时里咱们眼中很平常的现象在学心理的人那儿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夸张的是我身边的哥们儿都成了她们实验的小白鼠。本着好奇,我特意采访了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心理学的女友。一番对话下来,我发现其实心理学并不神秘,只是大家对于它的了解太少,而学心理学的他们也真的不是会
“同学们,今天晚上七点在报告大厅有学院成立十周年大会,有市教育局领导、副校长、学院的正副院长参加,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来当观众!”数学课下课铃刚刚响起,辅导员疾步匆匆地赶到教室拿起数学老师的麦克说道。  “搞什么嘛!上周学院不是刚搞了个什么报告会,害得我公选课的考试都没去!”“就是就是,怎么天天开会啊,听了没啥用,还非要拉咱们去……”辅导员话茬刚落,教室内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  辅导员原本平
10月秋招,3月春招。秋招春招过后,剩下的就是没着(没落)。  这份纠结专属5月。专属毕业季一众男生女生,师哥师姐。  仿佛当年还刚进大一,凑热闹地参加各种学长经验交流会,  抬头仰望拿着各种offer还谦虚不已的学长们,  心里暗想:切,去外企月薪8000和去国企年入10万有差么?有什么好纠结的呀?  都考上国家公务员了,还出啥国呀!回来也不一定能考上公务员好伐啦?  未曾想,当年边羡慕嫉妒边觉
12岁女孩造出机器人画家  无人控制的“水彩机器人”!能用滑竿固定的画笔蘸取不同的颜料,还能对照电脑屏幕上的原画(雄狮)进行临摹!这“水彩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先画狮头,后画狮身,最后再细致地点描雄狮的鬃毛。不到五分钟,一头气宇轩昂,悠然散步的雄狮便跃然纸上!  那是2013年11月,某次午饭后我在UCS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园中散步,被计算机楼外的这款“水彩机器人”深深吸引。当时我粗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