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与水土保持作用的关系及对策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和水土保持作用之间的关系,然后阐述了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对策,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提高对林业生态的重视、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从而改善我国林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作用;土地荒漠化
  目前我国林业建设中存在投资资金较少、种植技术较为落后,以及林业水土保持作用低下等问题,导致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不是很理想,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再加上工业行业发展迅猛的当下,我国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控制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蓄水能力的重要作用,改善我国空气环境与土壤环境,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与水土保持作用的关系
  从概念角度而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为不同的领域,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出水土保持作用。可以这样说,水土保持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一部分,是其基础与前提,更是其主体工程。就条件角度看来,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土保护都可以看做是,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方法。水土保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条件,水土保持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就目的角度看来,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土保持的目的一致[1]。
  另外,从作用角度而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現象,通过增加森林植被的方式,避免雨水冲刷,降低地面径流。比如,树木的树叶可以降低径流量、树木的树根可以通过筋脉网络阻断径流冲刷,发挥出水土保持作用,从而增强地表的保水性。与此同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提升森林覆盖率,能够防风固沙,提升空气温湿度,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2]。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对策
  (一)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在实际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是其保障,能够保障水土保持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全面少雨,高温干旱与风沙天气较多,森林的枝叶较为干枯,很容易发生火灾,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建立反应迅速的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实现智能化与规范化的林业资源管理机制,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通过有线电视、新媒体以及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森林防火的认识,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3]。
  (二)提高对林业生态的重视
  在实际的林业保护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林业资源的防火工作,还需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提高对林业生态的重视,避免森林乱砍乱伐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林业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对林业生态的重视。首先,做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通过人工造林方式,提升绿化面积,建设成防风防沙防水土流失的可靠绿色屏障,并将退耕还林作为契机,在农村地区的农田以及沿沟坡地种植防护林,为农村地区建设绿化生态屏障;然后,贯彻落实政策法规,林业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森林法》、《水土保护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法规[4],开展林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对木材采伐、运输以及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并对经济开发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避免经济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及附近水土造成破坏,从而避免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加重,改善我国林业生态环境[5]。
  (三)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林业经济结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具体而言,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植树造林管理,做好良种壮苗工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良种苗的培育效果,从而提升植树造林水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木材利用技术的创新,提高木材利用率,提升林产品的经济效益与利用价值,从而提升林业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将其作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通过农民的林业建设,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结构[6]。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正确认识建设发展和水土保持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认识到林业发展对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加强植树造林与宣传力度,加深我国居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提高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明达.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J].乡村科技,2017(18):32.
  [2]魏鹳举.水土保持在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6(22):4-7.
  [3]廖秀琴.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为将乐县荣获“深呼吸第一城”美誉出力[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8,30(01):32-34+41.
  [4]雷盛.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175-176.
  [5]姜德文.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6(02):1-5.
  [6]王凤娇,上官周平.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06):119-124.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分析妊娠期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和免疫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甲亢患者若干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取分娩后复发甲亢患者作为7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分娩后未复发甲亢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妊娠各时期甲状腺功能和TSH受体刺激抗体(TSAb)浓度,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甲状腺功能和TSAb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妊娠中期、晚
摘要:祁连山的生态保护问题始终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在近年来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也受到了群众的充分关注,所以在此种背景下怎样对水源问题进行保障,发挥更为稳定的生态建设也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通过对当前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本文将进一步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实现对管理工作的强化,并针对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更为完善的应对建议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直径≤1 c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8个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实性小结节行超声造影和弹性检查,分析其造影增强模式,并对弹性图进行评分,判断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良性结节注射造影剂后多早于或与周围组织同步增强,弥漫性均匀强化,等增强或高增强;恶性结节造影剂多晚进,向心性进入,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
目的 探讨肌松拮抗药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残余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 从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中选出相似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实验组(J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6例,术后PACU内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TOF为4时J组给予新斯的明40 μg/kg、阿托品20 μg/kg;F组给予5ml生理盐水.按临床指征拔管,记录拔管时的TOF值、PaO2、PaCO2、离开PACU时SpO2、PACU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结果,探讨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以150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AIMT、血脂及血清Hp-IgG抗体、hs-CRP、HCY结果,CAIMT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Hp-IgG抗体检测采用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对113例TIA患者进行磁共振影检查以研究其转归。方法将113例TIA患者分为:A组:2周内无TIA发作;B组:2周内反复有TIA发作;C组:2周内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0.5T超导永磁磁
目的 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胃癌标本中HER-2/neu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 44例胃癌的HER-2/neu蛋白过表达率为23%,其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仅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有关(P<0.05);肠型胃癌HER-2/neu蛋白过表达显著高于混合性和弥漫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