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生考前紧张情绪的探讨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尽管体育中考考试评分标准没怎么变化,但是体育考试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大多数体育中考生在考前的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帮助考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为保证竞技状态的发挥提供心理依据。
  一、体育中考生考前紧张情绪的分类
  1.良性的考前紧张情绪
  良性的考前紧张经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性刺激,从而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使大脑处于应激状态。具体表现为考生有良好的考试态度、轻装上阵、无忧无虑、心平气和,并力争出成绩。这种紧张状态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符合人的行为规律。能使考生摆正心态、稳定情绪、顺应考试、注重技战术、得心应手并有可能超水平发挥,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2.劣性的考前紧张情绪
  劣性的考前紧张是指大脑皮层始终处于高度亢奋之中,心理上出现恐惧,精神持续紧张,可以归纳为:
  (1)考前盲目自信。具体表现为外表看起来很兴奋,有时好像也很沉着,但对考试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认为可以轻易取得好成绩。导致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旦遭受挫折就颓靡不振。
  (2)考前过分紧张。具体表现为对考试兴奋过度、焦躁不安,这样的情况会产生忙中出乱,不能正常发挥原有水平的后果。
  (3)考前信心不足。具体有以下表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缺乏信心、不听劝阻甚至弃考。紧张状态的存在会使考生体验到过高的唤醒,出现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二、体育中考生考前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造成的“独木桥现象”,使得考生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考试作用的过分夸大,导致学生对考试的作用和意义产生误解,过分的看重考试的作用并对考试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2)家庭环境。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中普遍的存在着“考试为中心,考分是第一”的家长教育观念。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片面的追求学业成绩而不顾及子女的真正想法和感受。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至于压力过大,导致紧张情绪。
  (3)考试环境。以永嘉县为列,每年的5月份会在某学校设立考试点,全县的体育中考生统一被分配到就近的考点进行考试。对于绝大数考生来说考试地点、监考老师都是陌生的,场地、器材以及天气的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都考生的情绪和心理。
  2.内部因素
  (1)遗传因素。由于每个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他们的神经类型的强弱也不一样,神经系统强型的人比较敏感,容易激动,较多地体验到紧张情绪。而母亲在妊娠时的营养不良、患病、吃药、抑郁,还有产伤等都困难造成孩子神经系统的变异,都可能使某些人对环境刺激极易产生紧张反应。
  (2)青春期特征。初三考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因内分泌活动变化,致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情绪波动大;加之每个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所以,一些即使平时训练有素、技术很好的考生,在比赛中也常因心理紧张而发挥失常。
  (3)自身运动水平。训练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自身运动水平不高,因而对自己毫无信心的考生容易怯场、害怕、多疑等。临场考试时,不容易兴奋,甚至出现迷迷糊糊的感觉和过分紧张的现象,导致考试时动作走样,变形,力量不足,甚至感到全身乏力。
  三、调整体育中考生紧张情绪的方法
  1.增强考生的自信心,引导考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训练中应采取考前动员,通过语言分析,使考生深刻地认识考试的意义和有利条件,建立良好的考试动机,从而使他们消除思想压力,确立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绩的信心,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向考生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避免盲目自信,也要防止在第一项考完后,自认为成绩不理想而大失信心的现象。
  2.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加强对考生进行中考的适应性训练
  平时训练不足、过度,或者缺乏应试经验时,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和预测考试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种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体育中考的特殊情境,要求考生将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协调,只有努力适应紧张激烈的考试情境以及不断变化的条件,才能保证考生的情绪稳定、轻松、有信心,使自己的运动竞技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要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计划也是良好成绩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可以有计划地对考生进行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使考生接受接近正式考试环境的情绪锻炼,以便他们从中尝试调节自己紧张情绪的能力。
  3.定期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工作
  定期召开体育高考生家长会,让他们及时了解体育中考动态以及孩子的学习和训练情况,建议他们不要给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应该量力而行,制定适宜的目标。这样有利于考生家长对孩子的现状形成正确的、清晰的认识,使考生有效地避免了因家长盲目的要求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考生考前表现出的紧张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对于考生本人来说,想要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刻苦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不断钻研运动心理学知识,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在心理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没有师生对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流教学模式。本文从师生对话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前提、以学生的课堂参与为关键、以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郭思乐教授在他《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等。其次,他提出了一套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教学实施的方法,比如“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在教学实验中已经得到有效的成绩。   生本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
目前,葛藤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部分地区危害严重,已威胁到了当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本文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葛藤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风险值R=1.555,在襄阳市属于中度
在全国大力推行生态景观设计的大形势下,景观生态学已成为设计者在景观设计时考虑的要素,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它作
玉米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是针对北方寒地气温低、气候干旱、无霜期短等特点,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两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具有节水、省肥、提高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班主任的德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借助网络系统构建班级德育平台。本文提出了“网络德育”的架构和班主任构建班级网络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创新;网络德育;工作途径  在所有的社会人群中,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就更需要我们教师以全新的思维、全瞻的理念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学校德育方
催化裂化系统的故障及其表现具有模糊集关系,现建立的模糊故障诊断模型,对识别催化裂化系统中能量波动故障的专象知识进行整理,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