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群体规范中自觉成长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形成了积极的群体规范,学生就会自觉成长。在实践中,为了让班级更有特色,我们会设计班徽,这个过程,正是形成班级群体规范的好时机。学生在设计班徽的过程中慢慢地将班级群体规范融入自己的言行,当班徽佩戴在胸前时,他们都能感觉到它带给自己的改变。
  班级群体规范初入人心
  去年我带毕业班,开学初,活泼多才的班长就向我建议设计班徽。在毕业班,似乎上到领导下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大家都处于“备战”状态。在学校,很多活动毕业班都不参加;在家里,闲杂事务也不用孩子做,名曰“家有考生”,真是除了学习,一切靠边。或许,班长的这个提议可以让这种状况稍微有所改变。于是,在班会课上,我公布了这一消息。不出所料,孩子们认为这只是几个擅长画画的同学的事,大部分学生没有回应。我接着说:“设计班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所有人的参与。班徽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体现,也是班主任治班的理念和对你们的期望。这一年,是你初中生涯的最后一年,老师希望在这一年里,你们无论是在品德還是能力上都有所进步,成为一个“勤”“真”“实”的人。勤劳、真诚、脚踏实地,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我们要时刻想着这三个字,将它们融入班徽,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说到这里,孩子们都若有所思。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班徽设计之旅。
  在群体规范的心理环境下自觉规范行为
  孩子心中时刻想着班徽,想着“勤”“真”“实”,那他们有时只需一个提醒,就能回归正轨。
  晨是一个作弊成习惯的孩子,抄作业是常态,甚至考试也把手机带入考场。“嗨,晨!”在走廊,我与她“不期而遇”。“你的班徽设计得怎么样了?”“还在想,老师。”孩子如实回答。“你想怎么设计‘真’呢?剧透一下你对它的理解吧!”我笑着说。她想了一会儿说:“当真人,做真事,说真话。”“真好,那‘勤’呢?”旁边的同学抢过话说:“勤劳,老师您说过勤能补拙。”“对的,那‘拙’是从何而来?”“是之前习惯不好落下的差距。”晨小声说。我搂着她的肩膀,边走边说:“‘拙’不可怕,我们可以勤学、勤问,脚踏实地,对吧?”我一说到这里,她就懂了。几天过去了,老师们果然再没有说晨照抄作业。
  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晨或许还有反复,但是,在班级群体规范的心理环境下,晨一定会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行。
  班级群体规范成就师生
  因为时时想着班徽,想着如何使自己更符合“勤”“真”“实”,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群体规范,他们已经能站在规范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言行。原来,只要在他们心中种下积极向上、自觉主动的种子,种子就能生根、发芽。这个过程需要静心,需要等待,需要教师的守护,需要我们给予种子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设计班徽的日子,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我。它让我知道,教育是静的守候,是慢的艺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终将要离开,我竟头一次不舍。这一年,在班徽的指引下,在班级群体规范的心理环境中,我们都找到了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第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世间百态,喧嚣复杂。有人口若悬河,别人无话可说时,他有话要说;有人沉默寡言,别人叽叽喳喳时,他默不作声。  然,辟一方净土,于无声处胜有声,未必不是好的说话之道。  古人云:“言多必失。”诚然,当你将大部分的自己暴露于世人面前,你的缺点和错误便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别人无话可说时你说话,你认为着是个性的彰显,但也有可能就是愚蠢的张扬。  趟过历史的长河,比干为国担忧,数谏纣王废除妖后,最终落得挖心
夏日闷热,容易犯困。上课铃响了,孩子们慵懒地坐在教室里。我寻思,要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妨从人际关系入手。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什么是磁场》。”我的话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一分钟的《什么是磁场》很快就放完了。专业物理知识的讲解让文科班的孩子看得云里雾里。正当同学们纳闷的时候,我抛出了今天的班会主题:你的磁场有多强大?  我让大家拿出草稿纸,按照要求画一个坐标图。横坐标为追星、吃鱼、喝酸奶、听
近幾年来,随着游戏画质的提升,不少人通过截取游戏画面来进行创作,陈晓峰便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射击游戏中延续了自己对人造植物的关注  《植物置物Ⅱ》这组作品由一系列电脑截屏构成。摄影术的发明,使得以光学为基础的照相机的“机械之眼”代替了画家以人类生理结构为基础的“肉体之眼”来观察现实世界。而在当下这个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时代,创作者陈晓峰则试图进入到虚拟世界中用“数字之眼”观看世界。和前组作品《植物置物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快乐与至乐》,希望这个话题对大家来说,不会感到太过沉闷。  快乐,不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思想史的思考中,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在西方哲学中,就有一个“快乐主义”的哲学流派。这个哲学流派经过种种变形,一直到今天都非常有影响。在近代,大家可能最了解的是伦理学中的功利主义学派,他们把人生的目的定义为追求快乐。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看法。又比如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对人性进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们在一次远足旅行的归途中,向邻村的一位老奶奶要水喝。老奶奶邀请孩子们到果园里去,并拿出苹果和烤土豆款待他们。孩子们吃完食物之后,向老奶奶表示了感谢,然后就出发了。走了半公里多路的时候,孩子们突然想起:刚才在他们坐过的地方,把一些烤土豆的皮丢在地上没有收拾。  于是,一场小小的辩论开始了。有的孩子不以为然,认为返回这么远的路就为了拾那些土豆皮很不值得;有的孩子却
有人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把高三分为几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从8月到11月,这一段时间是学生的“激情期”,同学们积极追求进步,勤奋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第二个阶段是从12月到1月,这一阶段是学生的“疲劳期”,同学们身心俱疲,情绪低落,心情烦躁。不少学生私下跟我说他们很着急,特别想学好,但就是学不进去,感觉压力非常大。针对这部分压力大的同学,“压力缓解”主题班会显得非常有必要。  班会准备  教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中很多家庭夫妻双方都拥有高学历、稳定的工作,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大,尤其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则不够重视。因此,出现了这样一批儿童:他们生活无忧,身体健康,却长期被烦恼、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困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类孩子内心的痛苦常常不易被觉察,因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与理解,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将他们俩放在同一座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经过两个人的分工合作,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世上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是如何运用。
编者按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家长委员会建设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显示了家长委员会在推进中小学学校管理与决策的民主化、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所發挥的重要作用。但“指导意见”对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性质、定位等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随着家长委员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家长委员会角色错位、职责模
勤俭不是认知性的事物,而是一种道德,需要通过体验和实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进而转化成一种直觉的行为习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时,不能简单地以宣传方式告知学生勤俭的要求,而应将认知、情感和行为化为一体,达到知行合一,真正变成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主动行为。具体可围绕认知、情感和行为,采取三步走的策略,逐渐培育学生的勤俭行为,养成良好的勤俭习惯。  认知勤俭  要将勤俭真正化为学生自发的行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