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怎样较为科学性地在平时的历史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求证。
  【关键词】 历史史料实证素养 科学性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2-010
  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指向,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较为科学性地在平时的历史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求证。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史料教学日益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青睐,“论从史出”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如何合理使用史料、最大程度地发挥史料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历史教科书上大量的图片、文字、图表等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一手資料或二手资料,而且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都有明显的针对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史料,科学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或精心准备的历史作业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辨析,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辨析史料进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认识观和历史观。所以可以重视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利用好教科书中的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教师主动搜集多角度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可能因为教材编写的角度、教材篇幅的限制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可以在教材之外寻找更丰富、更多角度的史料,它能给学生补充对历史更直观、更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空间,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评价历史的辩证历史观。例如八上第一课《鸦片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林则徐,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学生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虎门销烟,及他的一系列禁烟活动,几乎都是肯定的,但是是否他可能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林则徐认为英国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禁烟使孟加拉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因此,驻印度海军来华军舰增多,这是为了武装走私鸦片。”及郑剑顺《林则徐对“夷情”的探访与认识》“林则徐在战争中设想了多种制敌策略:其一是倚重炮台。1839年,林则徐在奏折里说,英国土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都非其所长;他们裹腿缠足,装束严密,两腿屈伸都很不方便,如果上岸,就更加无能为力。因此清军的炮台全无防备陆军的设备,结果在登陆部队的攻击下,炮台——失陷。”说明林则徐在用“天朝上国”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去分析西方国家。对“夷情”“制夷”等方面有错误认识,对英国侵华的危险估计不足。这当然与清朝的长期自我封闭有重要关系。再比方“林维喜案”“林维喜是香嗒一个当地农民,被酗酒的英国水手打死了,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代表把嫌犯交出来,英国商务代表义律一则查不出谁是真凶,二则只要交出来那个人,此人按中国法律就要处以死刑。然而,对于英国法律来说,此案杀人者也属于过失伤人致死,罪不致死。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凶手,义律拒绝。林则徐遂把英商驱逐出澳门,完全中断对英贸易。义律要求英国出兵协助,英国最终决议派兵来华,战争因此爆发...然而,“林维喜事件”作为导火线是可以说明许多问题的。”出自萧功泰《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在处理林维喜案中,西方的法律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就发生了一个剧烈的冲突。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归纳,从不同的维度知道林则徐在当时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当然有他所在时代的局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维度去看待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三、培养学生搜集历史史料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材料的不同类型,按史料价值可以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按资料的表现形式,包括文献、图片、遗址、实物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如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博物馆等。如学习八年级历史第十三课《中华民国》,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条文,并结合教材对其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筛选。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证由史来的意识观念。
  史料素养的培养是每位孩子在接触和学习历史后都要具备的一项学科素养,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位历史老师都需掌握的一项能力。不仅需要老师在理念上重视,专业上学习,更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贯彻,才能培养孩子的多角度、客观辩证的历史观及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全面、更优秀的孩子。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学历史史料评估教学研究”(编号zdfz18087)、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提高班级作业质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XKT20885)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肖云豹.史料教学须“求真”、“求准”和“求巧”.
  [2]萧功泰.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206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 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实际可行的教学手段,从而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但因为五年级学生知识积累有限,还不具备运用自身所学来探究与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他们懂得如何扩展自己的知识量,而阅读便是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
期刊
【摘要】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定理中的重要定理之一,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而且为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奠定了基础,是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典范,而本文主要是探讨了HPM视角下的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勾股定理产生的背景,勾股定理证明过程中数学史的插入,以及从古至今,勾股定理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学史对于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文章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目标,并以“水质调查为例”,把stem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以加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STEM教育 地理实践力 水质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68-020  一、背景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历史课堂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学生和家长都对历史这种偏文科的课程充满了误解,都认为只要多背,分数自然就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学就无法真正活跃起来,反而会呈现出表面活跃,实际僵化的态势。因此,初中历史的素质教育还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谈起,也只有真正的让课堂“活”,让学生“动”,才能让历史课堂变得灵动。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一的历史教学为探究对象,研究历
期刊
【摘要】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整套试卷的考查核心,题型多样,解题方式方法也多样,但对于考生来说,如何高效解题才是关键。本文将从英语阅读理解的题型设置、题干关键词的特点与作用及高考试卷中可利用题干关键词解题的事例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巧妙利用题干关键词来解答英语阅读理解题。  【关键词】 题型设置 题干关键词 特点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
期刊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初步接受系统的教育,本阶段的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首因效应,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对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体验,构建快乐课堂,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对此本文就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展开了论述,并总结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快乐课题 充实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
期刊
【摘要】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学科,物理理论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对于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新课改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与身心发展入手,导入更多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落实从理论到实际的学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
期刊
【摘要】 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越来越平民化的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运用到了这些先进技术。与这些先进技术所对应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其中最简单易行又有成效的一种就是微课技术。在微课技术于各阶段教育的具体运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教學方法,当然也难免有一些错处和失误。本文就是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微课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反思作出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微课 高中
期刊
【摘要】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在着作者浓烈的情感,只有了解作者,才能走进作品,深刻理解作品主题。可见,了解作者,读懂作者,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很重要。重视作者简介,可以有效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74-01  文学
期刊
【摘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文言文能够更好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与人文方面的宝藏。文言文主要在语文课程中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主要由语文教学完成,高中语文中含有很多文言文的素材,因此要加强文言文教学,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切实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地承担起相关的责任,通过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效挖掘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发挥文言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