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可有效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教师科学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共同发展。本文对体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心理学的策略,期望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体育心理学;情绪;心理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1
  1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在体育教学实践领域中,体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为学生身处教学环境所呈现出的心理特点,以及发生的心理变化,其目的在于通过体育心理学的运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体育心理学的运用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有助于保持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体育授课中,学生往往会对新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在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情况下,部分学生甚至会感到焦虑、无助,久而久之对体育运动失去了信心。而运用体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进行干扰,能够准确找到学生产生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并予以对症下药,通过心理辅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动作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敢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2有助于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室外体育课教学中,受开放式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到教师身上,导致学生的听课效果欠佳。此时,教师可在体育心理学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灵活的课堂问答、幽默的教学语言或关注的神情动作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1.3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锻炼中,教师会安排一些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学生在进行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精神处于兴奋、紧张状态,心理压力有所增加。而在体育心理学的指导下,教师可在运动任务完成之后安排缓和性的活动,如游戏、健美操、放松走等,帮助学生从紧张状态过渡到平静状态,合理调节中枢神经。通过从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层面科学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2 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2.1运用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体育训练的形式多样多样、难易程度不一、训练强度不同,同一项目的体育训练内容会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中长跑训练会让意志薄弱的学生产生畏惧感,但对于心态积极的学生而言,则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跨栏等带有挑战性质的训练会让胆小的学生更加惧怕参加训练,进而产生异常紧张、过度压抑的情绪。为此,教师在组织体育训练时,必须考虑学生心理特点,避免因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在必要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干预,通过正面疏导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并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与心态
  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心态直接影响着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成果,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科学的练习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可组织趣味性游戏或竞技类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完成简单的锻炼任务。而后,教师再加大练习难度,促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技能。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要调节好学生的情绪,若学生的情绪过高,那么肢体会受到神经系统过于兴奋的影响,而导致技术动作错误,此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动作错误,通过重复耐心讲解,让学生加深对错误动作的认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教师可将教学场地扩展到校园林荫小道、公园、森林等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大自然环境下放松心情。教师也可在教学活动中穿插小游戏、播放伴奏乐,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2.3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开展体育教学
  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运用体育心理学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与此相应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机会。如,男生喜欢竞技类体育运动,教师可多组织一些球类比赛活动,让男生充分施展自身掌握的体育技能,发展男生的特长爱好;女生喜欢集体类体育项目,不喜欢激烈的身体碰撞和剧烈的体能训练,教师可安排类似形体操、队列练习等活动,符合女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又如,对于情绪低落、心理抑郁的学生,教师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对于性格冒进、敷衍了事的学生,教师要对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提醒,鼓励其积极改正。
  2.4教学评价引入心理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教师必须认真进行课堂评价,通过辅助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引导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获取成功體验。在每堂课结束之前的几分钟进行教学小结,根据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重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明白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调整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结论
  总而言之,体育教學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入手,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此,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体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将其渗透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情绪,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扎实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斌.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2):84-85.
  [2]魏凤.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对达成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李焕立.浅析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6(5):142-143.
  [4]陈根苗.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5):49-50.
其他文献
培养创新应用型森林工程专业的卓越农林人才,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学实践体系。笔者通过对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森林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的:分析个体化心理指导对子痫前期产妇焦虑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8月收治的70例子痫前期产妇,入院时意识清醒,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子痫,将所有
【摘 要】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实验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种题型,主要反映在学生识图能力较差、实验原理的理解不透彻、实验操作规范性不严谨、实验分析准确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化学教学中药品仪器相对不足的问题、化学教师工作量大,实验员配备不足的问题、部分实验因条件不够无法演示或现象不明显的问题等,导致学生亲自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少,动手能力较差,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受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体现了教材编撰者的匠心,但实际开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在班级编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正视现实,努力纠正。  【关键词】语文教学 选修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06-01  本人今年担任高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按照上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04-0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學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在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环境中围绕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课堂,将理论、实验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开放性教学 学生素养培养 实践与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91-02  什么是开放性教学模式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