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要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并做好这件事,学习也不例外。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只有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自然学科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发学生不断奋发向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一般是在初中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成绩都不错,但后来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加深,渐渐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初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错,而到后期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很多学生怕上物理课呢?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一开始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但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他们对各种物理实验已经失去一开始的兴趣,没有了一开始的好奇心,从而终止了思索欲望。在高中物理中的教学实验中,甚至有部分实验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研究一些实验方法,最好是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实验,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的时候,可以很简单地拿一个日常喝水的杯子,用硬纸片一盖,再把它倒过来,水也不会流出来,以此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最好请一名学生来操作,这样更增加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记忆深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演示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外,在讲授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采用适当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获得成功。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
2 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深
度,以便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高中物理的
自信心
高中教学中,在高中二年级已经出现文理科之分。对于文科生来讲,物理这门学科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对于他们的教学内容,就要从基本概念与原理上多下工夫并加强训练,而且在习题上也要和理科生的训练题目区分开来。当然,就是要相对容易一些,以便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例如拔高类题型,就不应该向差生布置,以免给对方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打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3 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使他们善于提
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而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不可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让他们做好记录,在课间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题目,也要随时进行记录总结,每次复习时,这是他们最好的复习资料。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因为只有思索才有疑问,好奇及求知是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学生有了好奇的心理,才会不断地提出问题,才会不断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要让学生养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个问题解决了,还要多问一遍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这个定律是怎么得以验证的?这也是通常所说的“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运用这种方法刚开始进行教学时,学生的有效提问不是很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出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训练一段时间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问题教学”的实践要以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它的完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并做好这件事,学习也不例外。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只有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自然学科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发学生不断奋发向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一般是在初中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成绩都不错,但后来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加深,渐渐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初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错,而到后期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很多学生怕上物理课呢?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一开始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但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他们对各种物理实验已经失去一开始的兴趣,没有了一开始的好奇心,从而终止了思索欲望。在高中物理中的教学实验中,甚至有部分实验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研究一些实验方法,最好是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实验,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的时候,可以很简单地拿一个日常喝水的杯子,用硬纸片一盖,再把它倒过来,水也不会流出来,以此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最好请一名学生来操作,这样更增加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记忆深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演示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外,在讲授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采用适当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获得成功。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
2 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深
度,以便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高中物理的
自信心
高中教学中,在高中二年级已经出现文理科之分。对于文科生来讲,物理这门学科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对于他们的教学内容,就要从基本概念与原理上多下工夫并加强训练,而且在习题上也要和理科生的训练题目区分开来。当然,就是要相对容易一些,以便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例如拔高类题型,就不应该向差生布置,以免给对方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打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3 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使他们善于提
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而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不可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让他们做好记录,在课间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题目,也要随时进行记录总结,每次复习时,这是他们最好的复习资料。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因为只有思索才有疑问,好奇及求知是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学生有了好奇的心理,才会不断地提出问题,才会不断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要让学生养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个问题解决了,还要多问一遍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这个定律是怎么得以验证的?这也是通常所说的“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运用这种方法刚开始进行教学时,学生的有效提问不是很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出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训练一段时间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问题教学”的实践要以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它的完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