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学的技能。”作为语文老师,我坚信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毋庸置疑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班主任,我始终在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放在首位的。我曾尝试着以下几种方法:
一、给学生建立对比档案
初一刚入学就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分别从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量、家长对阅读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记录下学生的情况。过一年后再进行调查,对比学生的变化情况,同时把学生的进步的情况向学生通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并获得进步的快乐。
二、班里张贴推荐阅读书目,提出阅读要求
每个学期都要求学生必买课本上名著导读的书,选择性买老师推荐的书,还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例如:《读者》《中学生阅读》《文学故事报》等等。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20分钟,并进行摘抄,摘抄你阅读过程中喜欢的段落,喜欢的话还可以为你摘抄的部分进行评论赏析,可长可短。我每周收学生的摘抄本一次,对摘抄认真的同学提出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都养成了每天要阅读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我每天都尽量抽时间阅读并摘抄,我还时常投影我的摘抄本给学生看,还经常读我摘抄的段落,谈谈我喜欢的原因。我和学生闲谈时,经常会告诉学生我近来读什么书,感觉如何,并推荐学生阅读。
我经常引用我看过的书来教育孩子,我很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当我想告诉学生精神的力量可以很大时,我告诉他们“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当有些学生觉得很沮丧、前途渺茫时,我会告诉他朱棣在与建文帝朱允炆的战争失利时,虽然很痛苦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在姚广孝的怂恿下,他会鼓起信心去面对困难。他的起义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我们现在的碰到的困难和生命相比起来还差得远了,所以不要灰心。还有要增强信心的同学可以回去翻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部。我在班里反复的引用《明朝那些事儿》的事例,于是班里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看这套书。
四、在语文课上,我会经常拓展相关的文章书籍
在教学《我的信念》时,我在班里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告诉同学们这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在教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给同学投影并朗读了泰戈尔的《审判官》,并分析这篇散文诗的美,还投影了据说是泰戈尔写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全文,并让学生朗读仿写,很多学生都很喜欢泰戈尔的优美的语言,我于是顺势介绍泰戈尔的《飞鸟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城南旧事》全文,并放了同名电影,还推荐同学去读原著。
五、改学生的杂记时,我会用一些书籍的某些句子或段落作为评语,并注明出处
我会在学生的杂记上写下:
正是你在那朵玫瑰花上花费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如此非凡。
——《小王子》
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责任的承担。
——《人类的大地》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着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俞敏洪
学生看到评语,会跑来问我《小王子》是本什么书,俞敏洪是谁。我会趁势向学生推销《小王子》和俞敏洪,并告诉他们去看看某本书或去了解某个人。
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来介绍近来自己看过的一本书。以这种模式介绍:书的梗概 最打动你的情节 自己的评论。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学生介绍了:《梅林,我的中国》《山羊不吃天堂草》《屋顶上的小孩》《最好18岁前就做过的这些事》《大鱼老爸》《当幸福来敲门》《狼王梦》《布鲁克林有棵树》等书籍,很多同学就借此机会去了解更多的书。甚至他们介绍的一些书我没看过,我还向学生借书来看。这也让不少学生觉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是超越老师,还可以借书给老师,有很大的成就感。
七、获得家长的支持
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说明班级的阅读的要求和做法,让家长配合督促我们的工作。还向家长推荐班级阅读书目,希望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
八、开展读书会
每学期末,用两节课来开展读书会,分成小组,制作课件,向同学介绍本小组一学期阅读的书目,谈谈阅读感受或感兴趣的段落,还可以朗读本小组摘抄的段落,其他小组可以就他们的书目提问。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打分,设立奖项,用班费买奖品颁发。
九、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阅读的好处
在黑板的一角经常写阅读的名言。期中期末考后读高分作文,并让高分作文作者谈感想,基本作文好的同学都会谈到读书对写作的影响。
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大部分学生阅读的兴趣。初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习惯。初二初三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
不管怎么调动,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怎样让大部分学生在学业紧张之余能坚持阅读,仍然需要我去思考、实验和探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
一、给学生建立对比档案
初一刚入学就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分别从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量、家长对阅读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记录下学生的情况。过一年后再进行调查,对比学生的变化情况,同时把学生的进步的情况向学生通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并获得进步的快乐。
二、班里张贴推荐阅读书目,提出阅读要求
每个学期都要求学生必买课本上名著导读的书,选择性买老师推荐的书,还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例如:《读者》《中学生阅读》《文学故事报》等等。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20分钟,并进行摘抄,摘抄你阅读过程中喜欢的段落,喜欢的话还可以为你摘抄的部分进行评论赏析,可长可短。我每周收学生的摘抄本一次,对摘抄认真的同学提出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都养成了每天要阅读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我每天都尽量抽时间阅读并摘抄,我还时常投影我的摘抄本给学生看,还经常读我摘抄的段落,谈谈我喜欢的原因。我和学生闲谈时,经常会告诉学生我近来读什么书,感觉如何,并推荐学生阅读。
我经常引用我看过的书来教育孩子,我很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当我想告诉学生精神的力量可以很大时,我告诉他们“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当有些学生觉得很沮丧、前途渺茫时,我会告诉他朱棣在与建文帝朱允炆的战争失利时,虽然很痛苦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在姚广孝的怂恿下,他会鼓起信心去面对困难。他的起义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我们现在的碰到的困难和生命相比起来还差得远了,所以不要灰心。还有要增强信心的同学可以回去翻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部。我在班里反复的引用《明朝那些事儿》的事例,于是班里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看这套书。
四、在语文课上,我会经常拓展相关的文章书籍
在教学《我的信念》时,我在班里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告诉同学们这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在教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给同学投影并朗读了泰戈尔的《审判官》,并分析这篇散文诗的美,还投影了据说是泰戈尔写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全文,并让学生朗读仿写,很多学生都很喜欢泰戈尔的优美的语言,我于是顺势介绍泰戈尔的《飞鸟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城南旧事》全文,并放了同名电影,还推荐同学去读原著。
五、改学生的杂记时,我会用一些书籍的某些句子或段落作为评语,并注明出处
我会在学生的杂记上写下:
正是你在那朵玫瑰花上花费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如此非凡。
——《小王子》
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责任的承担。
——《人类的大地》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着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俞敏洪
学生看到评语,会跑来问我《小王子》是本什么书,俞敏洪是谁。我会趁势向学生推销《小王子》和俞敏洪,并告诉他们去看看某本书或去了解某个人。
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来介绍近来自己看过的一本书。以这种模式介绍:书的梗概 最打动你的情节 自己的评论。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学生介绍了:《梅林,我的中国》《山羊不吃天堂草》《屋顶上的小孩》《最好18岁前就做过的这些事》《大鱼老爸》《当幸福来敲门》《狼王梦》《布鲁克林有棵树》等书籍,很多同学就借此机会去了解更多的书。甚至他们介绍的一些书我没看过,我还向学生借书来看。这也让不少学生觉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是超越老师,还可以借书给老师,有很大的成就感。
七、获得家长的支持
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说明班级的阅读的要求和做法,让家长配合督促我们的工作。还向家长推荐班级阅读书目,希望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
八、开展读书会
每学期末,用两节课来开展读书会,分成小组,制作课件,向同学介绍本小组一学期阅读的书目,谈谈阅读感受或感兴趣的段落,还可以朗读本小组摘抄的段落,其他小组可以就他们的书目提问。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打分,设立奖项,用班费买奖品颁发。
九、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阅读的好处
在黑板的一角经常写阅读的名言。期中期末考后读高分作文,并让高分作文作者谈感想,基本作文好的同学都会谈到读书对写作的影响。
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大部分学生阅读的兴趣。初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习惯。初二初三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
不管怎么调动,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怎样让大部分学生在学业紧张之余能坚持阅读,仍然需要我去思考、实验和探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