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关系到社会诚信的发展。守住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精神之钙。
诚信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政府守住诚信也就守住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理应成为社会诚信的典范,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政府;诚信;公信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是宝贵的价值理念,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下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诚信缺失严重,严重损害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也影响着社会正常的发展秩序。加之,政府的公信力成了公众一再拷问和质疑的焦点,政府公信力面临着巨大考验。因此,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以政府诚信建设为抓手,提升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水平。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诚信;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诚信的培养。诚信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广为流传,“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个人的诚信关系到个人的形象。社会诚信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党政系统的诚信犹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对于社会诚信的建设至关重要。党政系统的诚信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是政府的底线,更是政府的责任。诚信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应推进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化、体系化、长效化、规范化,让政府工作人员不敢、不愿、不能做出失信的事情。守住诚信,才有政府公信。
一、守住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剂良药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守住诚信,才会有政府公信。“诚心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社会关系的无形纽带。没有诚信,社会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散落一地。诚信缺失有如社会的毒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弥散。政府的体系建设牢牢依赖于人民群众这块坚实的土地。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关系到社会诚信的发展。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首先应当完善政府诚信量化考核机制,铲除不利于社会诚信生存的土壤,关键把政府的“面子工程”和“里子工程”做好。其次要建立政府诚信档案权力机制,进行法制化治理。解决诚信失范问题。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好责任制度,用诚信量化考核为工作人员戴上具有诚信约束的“紧箍咒”。编制并筑牢政府诚信网。再次对于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担当好政府的责任,直面问题,要及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进行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让民众了解实情。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诚信化。最后要把诚信制度落到实处,比如,现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窗口单位就要做好诚信服务,公开透明,从作风上转变不规范的行为,让政府诚信形成常态。强化好人民监督渠道,让民众了解实情,形成民众外部约束力。
二、守住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精神之钙
诚信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政府守住诚信也就守住了政府的公信力。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这也导致某些人失去诚信,精神迷失,没有了善恶观点,做人没有底线,沦为社会的附庸。人们越来越缺少诚信这一“精神之钙”。我们只有守住诚信,才不至于精神上的“失魂落魄”。政府公信力源于公众的认可。而政府的失信和个别机关、个别干部轻诺寡信、文过饰非息息相关。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契机,真正的把诚信落实好,贯彻好。在行政过程中,也应当坚决鼓励诚信的行为,严厉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政无信不威。公信不是“自信”,而是“他信”,源于公众的认可,诚信是底线,也是责任。政府的公信力是易碎品,一旦出现裂痕难以复原。因此政府应以诚信为底线,为责任,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政府公信力。
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至其大者也。”如今我国政府正从生产建设型的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应以诚信为抓手,政府诚信理应成为社会诚信的典范,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应当编织自上而下的国家诚信网,建立完善政府诚信体系和完善的制度。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在新时代下面对机遇和挑战,不能忘了初心——诚信的价值观念。这是安身之本,更是立命之基,须臾不可忘记。做到这些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凝魂聚气、为民族进步凝心聚力。政府有诚信,国家才有力量。如此,我们国家才是真正的“信用中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实现善治: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理想范式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7(01)
[2]马国清,彭爱群.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J].理论界,2006(09)
[3]赵爱玲.论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三级架构[J].理论与现代化,2006(03)
[4]陈潮生,巫元清.政府失信的主要表现及化解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5)
[5]梁仲明.论我国地方政府“诚信行政”理念与实践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诚信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政府守住诚信也就守住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理应成为社会诚信的典范,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政府;诚信;公信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是宝贵的价值理念,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下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诚信缺失严重,严重损害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也影响着社会正常的发展秩序。加之,政府的公信力成了公众一再拷问和质疑的焦点,政府公信力面临着巨大考验。因此,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以政府诚信建设为抓手,提升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水平。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诚信;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诚信的培养。诚信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广为流传,“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个人的诚信关系到个人的形象。社会诚信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党政系统的诚信犹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对于社会诚信的建设至关重要。党政系统的诚信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是政府的底线,更是政府的责任。诚信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应推进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化、体系化、长效化、规范化,让政府工作人员不敢、不愿、不能做出失信的事情。守住诚信,才有政府公信。
一、守住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一剂良药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守住诚信,才会有政府公信。“诚心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社会关系的无形纽带。没有诚信,社会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散落一地。诚信缺失有如社会的毒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弥散。政府的体系建设牢牢依赖于人民群众这块坚实的土地。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关系到社会诚信的发展。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首先应当完善政府诚信量化考核机制,铲除不利于社会诚信生存的土壤,关键把政府的“面子工程”和“里子工程”做好。其次要建立政府诚信档案权力机制,进行法制化治理。解决诚信失范问题。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好责任制度,用诚信量化考核为工作人员戴上具有诚信约束的“紧箍咒”。编制并筑牢政府诚信网。再次对于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担当好政府的责任,直面问题,要及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进行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让民众了解实情。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诚信化。最后要把诚信制度落到实处,比如,现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窗口单位就要做好诚信服务,公开透明,从作风上转变不规范的行为,让政府诚信形成常态。强化好人民监督渠道,让民众了解实情,形成民众外部约束力。
二、守住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精神之钙
诚信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政府守住诚信也就守住了政府的公信力。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这也导致某些人失去诚信,精神迷失,没有了善恶观点,做人没有底线,沦为社会的附庸。人们越来越缺少诚信这一“精神之钙”。我们只有守住诚信,才不至于精神上的“失魂落魄”。政府公信力源于公众的认可。而政府的失信和个别机关、个别干部轻诺寡信、文过饰非息息相关。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契机,真正的把诚信落实好,贯彻好。在行政过程中,也应当坚决鼓励诚信的行为,严厉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政无信不威。公信不是“自信”,而是“他信”,源于公众的认可,诚信是底线,也是责任。政府的公信力是易碎品,一旦出现裂痕难以复原。因此政府应以诚信为底线,为责任,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政府公信力。
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至其大者也。”如今我国政府正从生产建设型的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应以诚信为抓手,政府诚信理应成为社会诚信的典范,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应当编织自上而下的国家诚信网,建立完善政府诚信体系和完善的制度。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在新时代下面对机遇和挑战,不能忘了初心——诚信的价值观念。这是安身之本,更是立命之基,须臾不可忘记。做到这些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凝魂聚气、为民族进步凝心聚力。政府有诚信,国家才有力量。如此,我们国家才是真正的“信用中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实现善治: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理想范式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7(01)
[2]马国清,彭爱群.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J].理论界,2006(09)
[3]赵爱玲.论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三级架构[J].理论与现代化,2006(03)
[4]陈潮生,巫元清.政府失信的主要表现及化解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5)
[5]梁仲明.论我国地方政府“诚信行政”理念与实践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