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始在各大高校实施开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发展,本文在调查了一些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高校后得出了几点总结,并根据这些问题有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人性化;管理;必要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各个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暴力,因此相关的教育学者提出了人性化的管理策略,希望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并且,人性化管理的不断推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多的高校可以将人性化管理作为本校的管理战略,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推崇,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1. 目前实行人性化管理所遇到的阻碍
1.1 缺少人性化管理理念和经验的管理人员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完善管理的基础,在大学期间与学生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便是辅导员,但是高校在进行其工作辅导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辅导员的工作相对其他教师来说较为艰辛和繁琐,但是并未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和精神支持,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辅导员的工作,使得管理人员缺乏,不能很好的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其次,对在职的管理人员未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知道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与学生交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心理专业知识,如果不能定期进行培训,很可能会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忽略学生的心理,不利于管理。除此之外,学校忽略了专业人才的引进,不能很好的为学校的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内部的管理止步不前。
1.2 传统制度成为人性化管理展开的障碍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学生成为了牺牲的产物,大部分管理者会以学校的荣耀为主,从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不能充分的去理解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已经对管理者失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很难向管理者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同时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在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下便很难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即使开展了可能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除此之外,传统的这些制度也会使得同学们走向极端。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同时也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严苛的制度看似是規范了同学们的行为,但实际上是囚禁他们的牢笼,长期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会使得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不仅不利于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者会使其做出极端的事。
1.3 缺乏法治观念以及以生为本的意识
许多高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都会制定一些制度,甚至在执行的过程中丝毫不顾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比如,针对违规电器的查收,许多管理者会在学生未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搜查,对学生的私人物品进行翻找,虽然,这些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但是一定意义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使学生的个人自由受到了限制。
2. 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2.1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上文提到,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因此,应该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对管理者的待遇进行一定的调整,鼓励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管理者的行列。其次,对在职的管理者需要定期进行知识培训,对其及时下达最新的管理政策,保证其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执行相应的制度。除此之外,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优秀管理者来进行交流,不仅可以学到其他高校的管理经验,也可以拉进两校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时不能像传统的管理制度一样,仅以学校的荣耀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感受,使学生对管理产生排斥心理。相关人员应该建立一个相对柔和的管理机制,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使学生可以对管理制定不再感到排斥,而是可以按照制度进行执行。
2.3 多进行谈心活动
要想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首先便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需求,所以需要定期开展一定的谈话活动。比如,可以有谈话周,管理者需要根据同学们的情况进行挨个的谈话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以便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也可以定期开展心理班会,了解整体同学的情况,如此,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接,帮助其更好的学习,还可以促进班级整体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3. 关键词: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生们,因此相关管理者必须将人性化的管理贯彻到底,更好的服务同学。当然,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引进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提高在职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都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也要根据学校内部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避免过于严苛的制度使同学们产生极端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鸭绿江月刊,2018(11):87-88.
[2]魏林国.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华章,2019(17):87-88.
[3]王慧榕.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求知导刊,2018(10):81-8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林润华
关键词:高校;人性化;管理;必要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各个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暴力,因此相关的教育学者提出了人性化的管理策略,希望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并且,人性化管理的不断推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多的高校可以将人性化管理作为本校的管理战略,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推崇,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1. 目前实行人性化管理所遇到的阻碍
1.1 缺少人性化管理理念和经验的管理人员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完善管理的基础,在大学期间与学生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便是辅导员,但是高校在进行其工作辅导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辅导员的工作相对其他教师来说较为艰辛和繁琐,但是并未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和精神支持,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辅导员的工作,使得管理人员缺乏,不能很好的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其次,对在职的管理人员未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知道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与学生交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心理专业知识,如果不能定期进行培训,很可能会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忽略学生的心理,不利于管理。除此之外,学校忽略了专业人才的引进,不能很好的为学校的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内部的管理止步不前。
1.2 传统制度成为人性化管理展开的障碍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学生成为了牺牲的产物,大部分管理者会以学校的荣耀为主,从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不能充分的去理解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已经对管理者失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很难向管理者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同时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在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下便很难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即使开展了可能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除此之外,传统的这些制度也会使得同学们走向极端。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同时也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严苛的制度看似是規范了同学们的行为,但实际上是囚禁他们的牢笼,长期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会使得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不仅不利于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者会使其做出极端的事。
1.3 缺乏法治观念以及以生为本的意识
许多高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都会制定一些制度,甚至在执行的过程中丝毫不顾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比如,针对违规电器的查收,许多管理者会在学生未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搜查,对学生的私人物品进行翻找,虽然,这些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但是一定意义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使学生的个人自由受到了限制。
2. 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2.1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上文提到,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因此,应该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对管理者的待遇进行一定的调整,鼓励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管理者的行列。其次,对在职的管理者需要定期进行知识培训,对其及时下达最新的管理政策,保证其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执行相应的制度。除此之外,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优秀管理者来进行交流,不仅可以学到其他高校的管理经验,也可以拉进两校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时不能像传统的管理制度一样,仅以学校的荣耀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感受,使学生对管理产生排斥心理。相关人员应该建立一个相对柔和的管理机制,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使学生可以对管理制定不再感到排斥,而是可以按照制度进行执行。
2.3 多进行谈心活动
要想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首先便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需求,所以需要定期开展一定的谈话活动。比如,可以有谈话周,管理者需要根据同学们的情况进行挨个的谈话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以便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也可以定期开展心理班会,了解整体同学的情况,如此,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接,帮助其更好的学习,还可以促进班级整体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3. 关键词: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生们,因此相关管理者必须将人性化的管理贯彻到底,更好的服务同学。当然,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引进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提高在职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都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也要根据学校内部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避免过于严苛的制度使同学们产生极端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鸭绿江月刊,2018(11):87-88.
[2]魏林国.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华章,2019(17):87-88.
[3]王慧榕.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求知导刊,2018(10):81-8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林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