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流程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管理流程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全麻苏醒期患者76例为医学观察样本,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规范管理流程,比较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2/38),对照组发生率23.7%(9/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增加规范管理流程,有助于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规范管理流程;麻醉恢复室;麻醉苏醒;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67
  在麻醉恢复室,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作为医院麻醉科的重要工作环节,建立并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保障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全麻患者苏醒的时间越长,其并发症风险越高,故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是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本文分析麻醉恢复室实施规范管理流程后的护理情况,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样本是处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共纳入76例,收治时间2019年7月—2020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3~78岁,均值(50.6±4.8)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0~79岁,均值(51.8±4.9)岁。两组观察样本的基本资料数据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实施,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同意协议。排除存在语言障碍、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整体情况,并根据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操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规范管理流程:(1)组建护理管理小组:组员由护士长、麻醉医师、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接受专项培训,全面掌握关于麻醉的相关知识,包括麻醉病人的病例特点、麻醉苏醒期相关风险,麻醉清醒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办法,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小组全员共同讨论后制订麻醉恢复室规范化管理流程。(2)规范管理流程的执行:①入室准备:病人被接入麻醉恢复室后,护理人员通过麻醉恢复室入室表全面了解其详细情况,注意有无相关风险因素,做好备注并由责任人签字;②麻醉恢复室环境管理:麻醉恢复室的所有物品要进行分类放置,无菌器材放置在无菌区域,且每周由专人进行清点、检查;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要分隔开,定期清除医疗垃圾,污染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处理;麻醉恢复室的床位间距保持在1.2m以上,且每隔床位要配备齐全所需急救仪器,包括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等装置,同时确保每个装置有清晰醒目标识;配备麻醉恢复室操作治疗台,所需器材摆放在治疗台上,包括注射器、静脉液体、锐器盒等,为抢救治疗及处理操作做好准备;③规范护理人员管理:所有护理人员明确职责,详细科学地分配小组成员工作,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确保护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施行监察制度,保障各项护理内容保质保量完成;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的班次,要根据患者入住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实现一对一或一对二监护,避免遗漏。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病人的麻醉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高血压、低血压、躁动等。
  1.4统计学方法
  麻醉恢复时间指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发生率用%表示,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SPSS19.0分析软件中完成数据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观察组发生1例低血压,1例恶心,并发症发生率5.3%(2/38),对照组出现2例低血压,2例高血压,4例恶心呕吐,1例躁动,并发症发生率23.7%(9/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P=0.023)。
  3 讨论
  麻醉苏醒期的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同时其苏醒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2]。故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以促进麻醉患者尽快苏醒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麻醉恢复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证实提示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规范管理流程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3]。規范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专项护理小组并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麻醉相关理论知识及麻醉病人护理技能,为提高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规范管理流程从病人入室前的准备开始,做好迎接患者的各项准备,包括麻醉恢复室环境准备及管理,人员准备及管理,确保护理工作中的人、物、环境均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从而为提供质量更高的护理服务创造了条件。研究中发现,通过实施规范护理流程,麻醉恢复室的护理人员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对物品的有效管理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污染、抢救器械准备充分,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及时、科学的护理服务,为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规范管理流程有助于缩短全麻病人的麻醉恢复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有重要临床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林芳.恢复室规范管理对患者全麻苏醒期并发症影响的研究[J].贵州医药,2017,41(4):443~444.
  [2]肖平侠,胡宏强,刘冬,等.细节管理在麻醉恢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2023~2027.
  [3]朱海娟,王金保.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69~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对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6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个体化营养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护理前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护理后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研究时段:2019年5月—2020年5月;选取腹膜透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134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中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误诊的原因分析。方法: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接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例被误诊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被误诊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及既往史,归纳出被误诊的原因。结果:依据临床病例及患者主诉,第一例患者因未做充分检查,盲目治疗,将醛固酮增多症误诊为低血钾周期性麻痹。第二例患者因阳性体征,而且症状不明显未做进一步检查,将其诊断为前列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宣教标准操作程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意义。方法:从我院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200例,选取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给予传统健康宣教和健康宣教标准操作程序,对比数据。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愈合率均较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标准操作程序健康宣教,取得显著疗效。  【关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腹膜透析随访的重要性。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0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进行随访干预。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腹膜透
期刊
【摘要】目的:对ICU呼吸衰竭患者仰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以及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85分,≤100分为满意,65~85分为基本满意,6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痤疮采用ALA-PDT联合皮肤清创术治疗所产生的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病例选择时间段,从中选出100例在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当作对象,以实施治护方法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皮肤清创术联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护;观察组(58例)同时采取ALA-PDT治护,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以及皮损创面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在入院后给予其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救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后,经抢救成功的有26名,抢救成功率为86.67%;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名,占比10.00%,其余1例为自动离院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中引入快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方便择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和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60例就診的重症监护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不良事件反应率。结果:经过临床数据比对分析,观察组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