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改进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因此,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站在时代前列,紧随时代步伐,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以及针对现状提出的相应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对症方能下药”,要得到促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中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软件环境和硬件设施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入了蓬勃发展、全面落实的新时代。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现状仍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意识淡薄,自主提升的内动力不足。尽管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网络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不少教师依然把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当前的主要教学任务。
  其次,不同地区的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差异较为明显。据相关资料统计,三类学校(实验学校、城区学校、城郊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情况存在差距,实验学校与城区学校在课堂上不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师已经很少,而相较之下,大部分城郊的学校从来不使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师相对偏多。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提出的相应改进策略
  (一)强化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意识
  小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强,更容易形成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而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明显地表明紧张、疏离性强的师生关系并不适合如今的教育教学形势,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需要转变。
  首先,教师是经过专门的挑选和专业的培训,从而获得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因此无论是在方法的选择、知识的储备,还是在人格的稳定上都具备一定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能担负起对小学生的教育职责。而小学生是各方面发展都还不成熟完善的个体,需要教师引导其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
  (二)不断完善学校的网络教学设施
  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校网络教学的开展。当前一些院校网络教学设施建成以后,仅仅将它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网络运行效益较低。这不仅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更是给当前的网络教学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因此,学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为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充分条件。只有这样,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才能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才能对学校教师实施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将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网络技术有机整合,为小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三)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使语文教学陷入一个误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转变成了人机交流。而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能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师生之间情感上的碰撞与交流,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一声鼓励、一个微笑都有可能产生很强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师生交流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方式。但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都认为屏幕阅读较纸上阅读更加吸引人,学生更愿意选择屏幕阅读。但同时他们又认为纸上阅读更简便。教师如果将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全部以课件形式呈现,幻灯片一闪而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不深,理解也不到位,容易遗忘。另外,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记笔記,课后复习时,找不到复习的重难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黑板、插图等传统的工具,让学生及时记录教学的重难点,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做上记号,这样也便于学生整理知识和课后的复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的提高既需要研究者和学校等力量的外推,同时也需要教师个人的内省,个人内省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师课后反思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积极地在反思中记住创新点,挖掘改进点,才能将课堂中的经验教训理论化,并在未来的教学中保持课例中的优点,改进课例中的不足,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才能获得更快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将它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走向现代化、高效率轨道,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魅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沟通交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生年正处在思想意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帮助学生资助探索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然科学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授小学科学技术是为了帮助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迎难而上,体会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在科学探索的学习应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从旁引导为辅,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这种
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核心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础上,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素养。笔者的任务,便是集中化探讨论证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日后小学教育事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服务动力。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工作,一直是素质化教育方针推广执行过程中的重大课题,需要引起相关指导教师全面关注。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期间,主张学生独立收集关键性数据信息并在逻辑
徐悲鸿曾说过:“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无论在任何领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不竭的动力,长久而稳定的存在,由此可见创新非常的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一、鼓励猜想,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绝大多数科学研究和发现都
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兴起,因国际之间的经济活动而发展起来。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向各国青少年们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等,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促进全人类和谐共处。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可以贯穿于小学各年段各学科。本文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为例,探析国际理解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效用。  一、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领略不同国家的人文景观,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一)知晓中外人名的差异  中国
在现有靶线法燃速测试仪的接线柱上加装绝缘防烧蚀挡板,解决了燃烧过程中的非正常中断问题。设计并安装过滤除尘器,解决了残渣污染气体管路的问题。在燃烧室上连接压强传感器
一、引言  理解儿童,从儿童出发,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作为“长大的儿童”的幼儿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取向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儿童发展为追求。优秀的幼儿教师一定是最了解儿童的教师,他的心灵色彩是属于儿童的色彩。从专业精神的角度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成功的游戏者,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一种存在。而在日复一日地教育生涯中,在大班额状态下,面对聪明可爱而又不乏调皮捣蛋的幼儿时,笔者不难发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