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技术:40年文论三次转向与马克思归来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论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中近4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次“语言转向”是“向内转”,作为“外部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缺位;第二次“文化转向”虽然是“向外转”,马克思批判精神得到一定继承,但作为文艺、文化理论基础的物质生产未被足够重视,马克思可谓“不在场的在场者”;而这两次转向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跟着西方转、自主性不足等问题.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引发全球物质生产方式和文化精神生产方式的新革命,世界文论第三次“技术转向”正在被开启,马克思正在重新“登场”,而中国在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上与西方基本同步,这为中国文论在自觉、主动推进“技术转向”中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不断转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都需要不断创新。社会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通过一系列精致的管理程序来促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
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后现代知识左翼”在台湾学术生产和话语生产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的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是苍白无力的,始终没能提出一种替代方
本文以官能团化烯丙基硅合成子在倍半萜类化合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为目标,分别在桉烷(Eudesmane)和杜松烷(Cadinane)倍半萜全合成方面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全文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烯丙基硅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主要合成方法,并对其近年来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做了简要概述。第二章首先概述了桉烷倍半萜骨架构筑的主要合成方法,设计了以零价镍催化的偶联反应和分子内烯丙基硅与醛加成反
中国—东盟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双向贸易与投资持续发展、合作形式与机制不断创新,但也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领土争端频发、文化差异及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思潮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