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续孝心的衢州女儿节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孝
  2013年的2月27日是农历正月十八,一年一度的女儿节在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余家山头村隆重举行。
  衢州是历史名城,南宋以来的八九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伦理孝道传承久远。去年,衢州市评出周宣灵王庙等首批16处孝文化教育基地。
  讲孝道,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人文精神—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当这种精神融入余家山头村,便出现了《中村余氏宗谱》记载的余氏家族的第一条规定:“孝为百行之源。”小小的余家山头村人口只有七八百,但儒家道德思想与律令,譬如女儿节般的具体实践,深深影响了姊妹、姑嫂、妯娌以及婆媳等人众的普通生活和情感。
  据村人相传,600余年前,该村余氏始祖守益公有一女儿,平日里他疼爱有加。女儿出嫁后因为思念心切,于是每年的正月十八余守益都要她回来。后来家家户户看样学样,逐渐发展为女儿节。也正是余家山头村人对家、对亲人的血脉之情,形成如此强大的感召力,让再远的女儿也在这天回家。
  祭祖
  早上9点18分,一支浩大的祭祖队伍出现:四名男子鸣奏着先锋作先导;84岁的族长余世昌手持太公像作领头;紧随其后的是四位手持香烛的长者;八位壮年男子抬着“少牢”祭品一猪一羊跟着;又两名长者抬着高高叠起、寓示家族蒸蒸日上的馒头;他们身后的三位老人则手捧寓示家族平安吉祥的橘子、苹果等果品;接着是舞龙队、腰鼓队。随行在仪仗之后的有女儿与媳妇们及其他参祭人员。
  祭祖的队伍绕整个余家山头村一圈,最后进入了余氏宗祠。祠堂里早已人声鼎沸。挂好了太公像,摆好了祭品,村中的长者们依次秉烛进香,接着祠堂内的全体人员向列祖列宗三鞠躬。然后由余氏22代子孙余春良朗读祭文:“尊敬女性,创立族规,正月十八,女回娘家,为吾族一年之要节,是先祖留下之宝贵文化遗产,增辉煌于雅范……”
  衢州文化人李华明观看了整个活动后说,“十八十八,女儿回家”,在几千年父系社会中诞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给女儿留出这块天地的,惟有余家山头村。这一活动践行了“人之行莫大于孝”的中国传统文化。
  颁奖
  下午1点半,余氏宗祠举行了“好女儿、好媳妇”表彰大会。此次共表彰“好女儿”187位、“好媳妇”168位,并将红榜与祖宗画像同列一墙,接受人们的瞻仰。这无疑透露出余家山头村的期许:愿守望孝道的文化传承与余氏宗脉一道源远流长。
  “好女儿”代表余琴以细心照料72岁的母亲而获奖。余琴母亲患骨质增生已有20余年,余琴曾陪母亲去许多地方求医问药,事迹上了《衢州晚报》。余琴说:“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泽。”
  “好媳妇”代表余土花用浓浓的乡音说:“媳妇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做媳妇应该尽自己的一切能力照顾好老人。每家都做好了,全村的风气也就好了,社会也和谐了。”5年前,余土花的婆婆唯一的女儿不幸去世,余土花宽慰婆婆:“我们做媳妇的就是你的女儿,一定会照顾好你的。”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之下,余土花的女儿余文慧不仅孝顺母亲,也孝敬外婆、外公,同时也被评为余家山头的“好女儿”,母女共同弘扬孝之美德。
  余家山头村的女儿节拓展了其外延—尊重女性,提炼并深化了其精神—崇尚孝道。村书记余新建说:“小辈孝敬长辈都是应该的,我们整个村都是这样。”
  扩延
  当大家听说衢州大学生村官黄炊获余家山头村“好女儿”称号时,全场掌声雷动。原来,黄炊罹患白血病,却将社会捐款转赠给另一位患肝癌的大学生村官。这是一场超出孝道的爱心接力,但明显受到孝道大爱的感召,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感动了大江南北。
  当天,余家山头村还为“黄炊大学生村官互助基金”举行成立仪式,干部、村民当场积极捐款,筹得善款15万余元。黄炊的父亲黄材运代表女儿来领奖。他说,女儿与家人商定:钱分袋而装,亲戚朋友的捐款是可用、可还、可报答的,而陌生爱心人士的捐款是不可还、无法或较难报答的,因此,女儿能不用尽量不用;我们将社会各界的善款汇拢成立一个基金,帮助更需要的人,让爱传递在世间。黄炊的义举刻写下青春的美丽年轮。
  黄材运告诉笔者,女儿患病相当于掉到了“坑”里,我们一家希望在救助女儿的同时,往这“坑”里放一把梯子,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我们想推进骨髓捐献这个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就是在“坑”里放一把“梯子”。
  或许在漫长的过去,余家山头女儿节只是一种思念。当她向我们款款深情地走来,我们看到了对文化传统的韧性坚守与躬行;我们看到了一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守望;我们更看到了由对长辈的“孝心”而绵延的对人间的“爱心”……
  申遗
  今年女儿节上,余家山头村将女儿节相关内容建立起衢州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开馆。
  女儿节,这个专为女儿诞生的地方民俗,经过一代代的薪火相传,遗留下文化精髓,那是从中华民族漫长的农耕文化中繁衍出来的遥想,是一种文化守望,一种精神期盼。
  作为一种活的民俗,余家山头村女儿节的仪式过滤了繁文缛节,于2006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新建介绍说,女儿节当今的现实意义是给新型的养老体制注入内容和形式,下一步要建好孝文化基地和孝文化长廊,准备明年把女儿节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摘要:正所谓和谐课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组织者,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尤其重要。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和谐;教学生态;以人为本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摘要:师生角色互换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尝试,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师生角色互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益尝试。让教师成为学生首先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与体会他们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尤其是能够更好地体会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换,高效课堂  师生角色互换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尝试,对于课堂教学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