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变革中的趣味形态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市场也日趋完善,现代雕塑逐渐受到各方面观念的影响。现代雕塑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因而理所当然地肩负起变革审美趣味的使命。本文以现代雕塑的变革为基点,从现代雕塑的内在形式、色彩运用、材料选择、空间环境的开放化等4个方面,对理解趣味形态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现代雕塑;变革;趣味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周围的生活与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工业方面,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手工业;通讯方面,现代通信技术与工具缩小了整个世界;一批富有执着雕塑精神的雕塑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布朗库西、阿尔普等现代雕塑大师。现代雕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呈现出一种潮流:各种审美观念影响着现代雕塑,雕塑家们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形态,人们的审美趣味逐渐多元化。雕塑家们在其艺术形式、色彩观念、材料运用、装饰风格、空间环境的趣味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与探索性的挖掘。因此,本文将以现代雕塑的审美趣味形态为出发点,侧重阐释如何理解现代变革中的趣味形态这一问题。
  审美趣味一词看似抽象,其实不然。它是介于“对美的对象的喜欢”“鉴赏力”“从美的对象接受和引起的情趣”等之间。“审美趣味”在美学论文与美学专著中又可以简称为“趣味”。后来的美学家们综合亚里士多德的“共同感”与“品觉”中的感官,便形成了趣味。趣味是一种直接而高层次的认识辨别能力。现代雕塑的趣味性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一、创作者运用表现手段如造型手法、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装饰风格等具有强烈的趣味因素,雕塑本体带着风趣、幽默等特点在观赏者面前出现。二、观赏者在一种特定的情景气氛中产生了联想与幻想,从而内心觉得喜悦与愉快的过程。因此,在现代雕塑创作中,如果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就能够让观赏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调动观赏者的兴趣。此外,由于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雕塑趣味的要求。这些因素便促使了现代雕塑变革中的趣味性,作为一个单独的雕塑类别而产生。
  一、由注重内容到形式的转变
  当现代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的作品第一次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雕塑作品不再是具体内容与情节的体现,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捕捉的形态。人们依然为那些形式十分简单,却渗透着生命意义的形体所深深吸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现代雕塑的形式是可以优先于内容而存在的。重视形式,淡化内容,这是现代雕塑的重要特征,也为现代雕塑增添了许多趣味。于是现代雕塑家们对雕塑的造型与形态进行各种角度的探索与尝试,寻找形式与内容共同传达的联想与传达,比如毕加索的实物改造、阿尔普的形体膨胀等。现代雕塑家们改变了以往的用具像的内容限制人们的想象力,而是用抽象的形式去表现事物的本质与内在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塑家们扩大了创作的范围,不再是简单地对大自然进行描绘,而是努力挖掘深藏在事物内部的可以激发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并通过这些形式探索象征手法,并通过这些手段去表现人类内在的情感。例如《被刺的狮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蕴含着趣味的因素。埃及的雕塑从整体上看来,其僵硬的表情与动作,都带给人们一种很强的形式感。此外,雕塑家们还积极从生活中的一切生长状态,如大气、树林等,寻找内在形式,探求它们的生命结构。从尖的形体中感受一种尖锐的感觉;从圆的形体中体味一种内聚性与永恒性;从光滑的表面体会出一种细腻与柔软;从粗糙的木板中体味出一种笨拙与稚嫩等等。通过以上这些不同物体的有机组合,给读者们呈现富有强烈生命意识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高度“简化”与“抽象”,才能汲取有意味的东西。这也是现代雕塑变革的趣味之一。
  二、装饰风格的演变
  现代雕塑淡化主题内容,注重艺术形式,这使得雕塑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带有装饰风格。现代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合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中的特色风格。比如波斯纹样中的图案、日本浮世绘中的色彩、中国艺术中的线条以及非洲富有象征性与夸张的木雕等。这些风格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雕塑家们的创作。如库朗布西的作品中具有简洁、单纯、几何化的特点;莫迪里阿尼的夸张的鼻子、椭圆的脸以及亨利亨利·摩尔作品中的丰富的空间形态。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浓烈的装饰风格。
  装饰风格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色彩的运用。从现代雕塑家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自然形态与传统材料的抛弃,人们审美心理的不断深化。这种反传统的现代雕塑作品所突出的特点是色彩、光与透明度。其中色彩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特点。如《大卫》《维纳斯女神》等,给人们显示的是材料的色彩美与质地美。而具有现代意识的雕塑大师库朗布西,他的大理石与青铜作品堪称是罕见的完美作品。如《鱼》这部作品,布朗库西运用大理石开凿而成的椭圆造型,充分运用色彩来丰富作品整体的效果,让观赏者感受到海洋生物蕴含的神奇色彩。这种色彩效果是通过材料选择的方式与焊接吹管的强烈火焰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几乎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一位现代雕塑家在选择雕塑材料的时候,都在充分发挥自然色彩的作用。
  从人工色彩的运用方面来说,现代雕塑家们在利用人工色彩的时候,是直接把各种颜色的涂料涂在雕塑上,材料的概念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更加突出了雕塑的造型。利用涂料对雕塑进行再创造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某种神秘感,还强调了人类的力量。安东尼·卡罗曾经说过:“我宁愿用确实叫不出名字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做雕塑。”所以他在进行雕塑创作的时候有意采用模糊而单一的色彩,让观赏者无法轻易判断作品的创作。雕塑家菲利普·金常坚定地相信色彩的力量,他善于运用各种鲜艳的色彩去表现形状物体的运动,从而令静止的物体富有强烈的活动感。人们开始认识到雕塑的材料是人工塑造的,可以让它具有任何性质,染成任何颜色。而欧洲现代雕塑家们对于色彩的运用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马里尼创造了一种丰富的形象,采用了原始的面部造型,同时把颜料填充在凿孔里,从而增加了色彩的变化。巴特勒曾经创作了一组青铜的女人体雕塑,精巧地涂上颜色,让人看上去惟妙惟肖,像是人体的皮肤。这些色彩的运用在现代雕塑家手中是最自然不过的了。可见,现代雕塑家们心中的色彩观念,很明显是受到画家纽曼和美国色彩学家们的影响。因此,随着现代雕塑的变革,色彩在雕塑中并不亚于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它不仅是现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使雕塑在艺术领域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给现代雕塑带来了审美趣味。   三、材料角色的转换
  提到材料,它给人们的印象是一种不会说话的物质,而且没有任何意识。要让材料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语言,需要现代雕塑家们对材料进行充分发掘与研究。而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在运用材料语言的时候,出发角度不同,因而二者所扮演的角度也是不同的。
  传统雕塑材料的运用受到了当时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局限,处于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地位。早期雕塑家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依赖材料所表现的具体形象。选择材料是以表现作品的永恒性为出发点,选择的范围非常有限。那时雕塑家们对于自然材料的深沉内质只能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审美,其创作一直受到技术落后的束缚。传统的创作手段主要通过静态、被动的材料去表现动态、富有动感的作品,用静态的材料去表现动态的主题。如作品《掷铁饼者》,那种不为人所关注的石材却给人们展现了肌肉的运动与人类的力量这一信息。对秦始皇兵马俑,人们甚少关心它们的材质,注重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整体气势与刚劲有力。
  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工业文明、各种思潮百家争鸣。材料不断丰富多样,创作技术与工具也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现代雕塑家们不断探索、创新、拓展雕塑材料。从罗丹时代起,雕塑材料的角色发生了转换。纵观后现代雕塑的发展,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选择与运用材料的能力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活动雕塑、肢体语言的出现也是对材料的丰富的表现。当然,从现代雕塑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现代雕塑材料已经摆脱了被动、从属的地位,摆脱了雕塑材料作为丰富与表现作品的内涵服务而存在的尴尬局面,而是进入到一种材料不依赖作品存在、人们关注材料本身的崭新局面。我们从摩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材料石质完好如初;从考尔德的由铁线和铁皮构成的雕塑中可以发现,材料并不只是纯粹的构成,而是完整而充分地展示自身的真实面貌。因此,现代雕塑家是通过展示材料的特点去表现作品的内涵。材料几乎成为雕塑家们手中神奇的画笔。材料在作品中表现出史无前例的主动性,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雕塑家们的创作手段在发生改变,材料的角色从从属转变为主体。它已经不再是幕后的配音演员,而是舞台上的主角。这是现代雕塑的特征之一,给现代雕塑增添了审美趣味。
  四、空间、环境的开放化
  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现代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件成功的雕塑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与周围整体环境的组合是否协调。雕塑的创作与环境的设立不是孤立的,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景观时,总是想方设法地融合雕塑与环境。举世瞩目的维格兰公园是雕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的典型例子。维格兰公园位于挪威都城奥斯陆附近,被周围近80公顷葱郁的树林环绕。公园里珍藏着200多件挪威人民呕心沥血的旷世之作。这些作品的人体造型巍然,屹立于挪威湛蓝的天宇之下。长达半个世纪以来,紧紧凝聚了挪威人民的心。这些雕塑作品好像是一座集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艺术于一身的,公共环境艺术历史上的里程碑。由此可见,现代雕塑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因素,如雕塑材料、社会环境等。
  而随着作品《亚威农少女》的诞生,传统雕塑作品中的空间概念得到了改变。艺术家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视点与静观,把空间性、时间性、运动性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四维的空间。这种改变是雕塑创作风格的改变,也是人类观察世界的转变,解放了现代雕塑的空间。传统雕塑的空间中,实体与虚体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而现代雕塑则冲破了这种界限。雕塑从原先的孤立、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与时间性、动态性、空间性为一体的状态。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杨英风在《东西门》中通过开洞的方法,恰当地处理了空间的开放性,从而提升了现代雕塑的环境意识。
  现代雕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这是从室内向室外的空间开放。如雕塑家亨利·摩尔总是致力于自然界中的矿山、森林等找到视点,凭借自然加强作品的力量。西班牙的雕塑家奇利达的作品《风之梳》给人们展现了这样一种画面:几个像铁爪形状一样的金属根植于海边,波涛汹涌,卷起了浪花。这几个金属在壮阔的海景下显得更加富有力量。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把自然界作为心仪的创作对象。同时现代雕塑还注重与城市环境的结合。现代雕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是人们与环境交流的纽带。如互动性的现代雕塑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紧张,现代雕塑可以缓解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压力。总之,自从架上的雕塑被移到户外之外,空间得到扩展,雕塑作品在意义上也得到了扩展。
  结语
  随着现代雕塑的变革,我国“有趣味”的作品发展空间在不断拓展。之前我们总是站在传统雕塑的立场上对现代雕塑进行评论甚至批判,比如称它们是“乏味”“抽象”“肤浅”等。现在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现代雕塑变革带给人们的审美趣味,从崭新的角度去品读它们。
  (陈实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赵昕 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1 邹建平.雕塑空间[M].湖南:湖南美术
  出版社,2006.10
  2 田涛.现代雕塑变革中的趣味形态研究
  [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6)
  3 [法]福柯.激进的美学锋芒[M].周宪译.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邵大篇.西方现代雕塑10讲[M].广西: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1
  5 吕品昌.自由空间的向往——西方现代
  雕塑[M].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5
  6 欧阳英.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
  [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
其他文献
Hadoop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数据监控领域当中.因此,本文将网络舆情关键字监控作为研究内容,简单介绍Hadoop平台的基本概念,分析基于Hadoop的网络舆情关键
民办高校图书馆聘用学生助理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为学校节省了巨额人力费用,同时也让学生在工作中认识自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崇教育改革,而且愈发重视素质教育这一环节,其中,体育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高校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发展.目前,由于体育教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近年来在新能源并网、城市电网改造、电网互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VSC-HVDC系统相比交流线路阻断了两侧电网的频率联系,使彼此之间无法相互支援,尤其削弱了规模较小的区域电网调频能力。本文首先完成了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潮流计算,建立了包括发电机、负载、VSC-HVDC系统的电网动态仿真模型,实现换流器的控制目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VSC-HVDC系统对区域电网频率的影响。其次,采
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给人类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人们正在寻找相应的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新能源的利用中,需要把新型能源转换为电能从而方便人们使用,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变流器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被广泛用于如静止无功补偿、有源电力滤波、统一潮流控制、高压直流输电、太阳能、风能并网发
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差异化定位,这或可通过横向分流与纵向分层的方式实现.横向分流是指在人才培养后期按照就业、创业和升学三个毕业去向来培养;纵向分层是指根据学生
SiC/Ti-15-3 复合材料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经高温冷却后,在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会产生热残余应力场。此残余应力场对复合材料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