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智慧课堂支撑平台构建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前让学生自主通过视频或者其他课件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课中和课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总结性提升。翻转课堂立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翻转课堂重构了传统教学的基本流程,对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但就目前来看,翻转课堂在国内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未真正落地,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一个强大的智慧课堂教学支撑平台。因此,笔者结合以翻转课堂理念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实际需求,探究了智慧课堂支撑平台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
  构建原则
  智慧课堂支撑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考虑以翻转课堂理念为主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支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提升教学效率。
  1.平台操作的易用性
  虽然很多地区、学校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水平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长不足、培训范围较小等,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仍普遍偏低。而学生由于学习紧张、家庭环境不同等,其信息素养也参差不齐。平台开发者基于自身技术认知,或为了体现平台强大的功能,往往会将平台功能操作设置得过于繁杂,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难度,导致师生不愿使用智慧课堂平台。为了降低师生的使用成本,也为了给平台的常态化应用奠定基础,平台在研发过程中必须重视功能的易用性。
  2.满足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需求
  平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挖掘分析,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及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使教学过程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变为依赖于教学中的客观数据,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策略。
  3.适应个性化学习需要
  翻转课堂的精髓就在于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因此,平台要充分发挥对个性化学习的支撑作用,通过对学习过程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构建内容
  智慧课堂支撑平台构建主要包括硬件网络构建、软件平台构建和优质教学资源研发三方面。
  1.硬件网络建设
  目前,硬件网络建设普遍采用按需购买云服务的模式,以满足用户对计算性能、资源存储和网络带宽的需求。
  2.软件平台建设
  平台软件功能研发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对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流程功能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基本业务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在确定基本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平台可以采用三层架构来实现对智慧课堂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如图2所示。
  3.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多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建设上,缺乏长效投入机制。虽然近年来各地区逐步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收录了大量教学资源,但普遍存在资源陈旧、更新缓慢等问题,而且因为大部分教学资源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或者教学目标不匹配,具体哪些资源可以应用于翻转课堂,仍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筛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因此,在进行智慧课堂支撑平台教学资源建设时,必须紧紧抓住教师痛点,以教师常用的微课、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等类型资源为重点,进行优质教学资源研发,降低资源收集和制作难度,减轻教师备授课负担,从而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结束语
  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智慧课堂支撑平台构建是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发展趋势的创新模式,它能解决以往教学资源平台无法紧密贴合教学过程、脱离师生教与学需求的弊端,通过发挥智慧平台智能化推动资源、及时评价反馈学习效果、实现立体化互动交流的作用,为师生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淑梅.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1):133-134.
  [2]回穎,曾妍.“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日本文学史课堂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31):149 151.
  [3]莫世荣,赵川.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1):76-79.
  [4]陈翠丽,解建红.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4):57-58 59.
其他文献
当前,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都愿意秉持创造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但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换言之,教师还没有很好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推行创造教育,学生多以识记的方式学习信息技术。比如,教师会告诉学生某一个程序使用的具体操作方式,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重复这样的步骤就算完成了任务。然而,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思考,需要发现并解决问题,再进行创造。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学习的过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如何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分析了采取课程化行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践行指向核心素养的智慧型人才培養价值,构建了融合型人工智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框架,开展了以网络检索、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为形式的人工智能主题综合实践单元教学实践,并将学习评价融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以帮助学生形成并提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养成人工智能价值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宏观课程微观组织、三大模块、参与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单位课时教学活动。[1]微课程教学法倡导课前学习知识,课堂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即课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具体精准的达成目标和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提供的配套学习微视频等,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的任务;课内主要依据“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
意义教学是指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师生的交往与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与知识之间的内在意义联结,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巩固联结,提升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社会关系与历史文化价值的统整建构,实现学生的自觉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意义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意义课堂是意义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在社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提高同伴互助学习的比重,减少教师教授的比例,使教学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