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不清一生走过多少路,记不起一路遇到多少人,走过的路回首成励练,见过的人回眸笑依然”,这是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的宣传册上的一段标语。
2007年,金华南走过15年。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走过15年,多少企业折戟沉沙,多少企业踯躅难前。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历经15年风雨,创业激情洋溢依然。
揣50元开启创业大门
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前身是深圳南头装卸公司,1992年,总经理刘伟庭在深圳南头依着两层小楼,带着十余名员工,揣着仅有50元的银行帐户开始创业。
“金华南”的名称应该说来自刘伟庭偶然的灵感。当时公司名意欲注册“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不想此名被人捷足先登,为图个好彩头,刘伟庭在其前冠一“金”字。
公司初建,人员缺少,资金匮乏,办公场地狭小,刘伟庭以激情创业,四处筹措资金,拓展业务,开启了金华南的创业之门,以无比雄心逐鹿深圳客运市场。
1992年,深圳举行第二次出租车牌照公开拍卖。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竞投者中,金华南实力不够,却胆气当先,敢于冒险,一举获得50辆的士经营权。
此举成为金华南跻身交通运输行业的里程碑。
那时深圳的士生意热得烫手,一旦得到出租车的经营权,如同突然抱上了金娃娃。这50辆的士的营运,为金华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身胆气步入规模经营
此后,金华南从收购中小巴到收购大巴,规模一步步扩大:1996年,金华南成功收购四家运输公司约100多台中巴,开通三条中巴线路;1998年,公司斥资2000多万元,投放营运车辆69台,又新辟四条中巴线路,并率先开通了331城镇大巴线路,填补了蛇口至松岗无大巴专线的空白,成为深圳城镇公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1999年,公司对车辆进行技术更新,配置新型空调车103台(集中在四条中巴线路上),从而全面提升了中小巴的车辆品质,走在深圳新型空调中小巴发展的最前列;2000年,金华南开通蛇口港至观澜的332大巴线,如今它已成为该公司的支柱线和品牌线。
金华南在发展壮大之时,一路革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996年,金华南在公交系统中率先实行单车承包向公司自营的转变;1997年,率先推行“中小巴无人售票,自动投币”,“中英文语音报站”;同年,在6条线路上率先实行“60岁离退休人员凭证免费乘车”的服务;此外,还率先引入CIS工程、率先推进企业ITS的应用。这一系列举措,使公司管理再上新台阶。
公司管理迭创佳绩
金华南注重吸纳有志之士,在业内率先尝试职业经理人制,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支持。公司通过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特别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2002年,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大量引进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甫一上任,就乘行业发展的东风,率先通过了交通部二级客运企业的资质评定。同年,在行业中又率先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来做IS09000认证的审核员称他们是“深圳公交运输企业做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第一家”。由此,公司实现了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使企业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成为深圳市300家最具成长型的企业之一。
次年,公司成功认证ERF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营运成本;全面实施GPS车辆智能管理,在长途旅游大巴、出租车辆上安装GPS系统,适时定位跟踪管理,通过有效实施电话通讯、定位监控、车辆车速监控,杜绝了超速、冲红灯等违章行为。这年,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在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上迭创佳绩。
历经中巴退出阵痛
2005年底,根据市政府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统一部署,全市中小巴于2006年6月31日前全部退出中心城区,这意味着金华南200余台中小巴士要么全部线路转换车辆更新,要么全部退出特区内市场。
面对中小巴改制,金华南一方面安置人员,选拔大巴司机,储备人员;一方面重新整合资源规划线路,筹资购车。2006年盛夏到来之前,金华南人忍受着中巴退出的阵痛,带着对中巴特有的情感和眷恋,完成了中小巴的全部置换更新工作。
随着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向着旅游、物流等领域挥师进兵——成立深圳市金华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拉开了向集团化企业迈进的序幕。历次改革,金华南人都在阵痛之后战胜跨越自己,向着更高峰攀登。
图谋客运服务网辐射珠三角
历经15载拼搏,深圳市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已形成以客、货运为主体,向社会提供优质城市公交、长途旅游大巴、小汽车等客运服务的公司。目前,公司拥有资产2亿多元,其茁壮成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奠定了金华南旅游、金华南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基础。
金华南在发展过程中,秉持“乘客至上”,“为天下人服务”的理念,使高品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运输成为金华南客运“天下一家人”品牌价值的源泉。在发展中,金华南坚持科技兴企,强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营运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品牌服务管理等紧密联系的科学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水平和客运服务质量迈向新的高度。
谈及公司15年发展历程,副总经理毛慧娓娓道来,她说,金华南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与深圳城市的交通环境密不可分,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聚的结果。她说,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其优势是更具灵活性和主动性,处理事务简洁明了,高效快捷。
毛慧认为,目前运输企业多、小、散、乱,规模化、集约化将成为运输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的大型城市中,上海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营运调度方式灵活,配有加班车和夜班车,昼夜顾及,方便市民出行;深圳的车辆档次和服务在全国领先,但公交线网规划不合理,线路重复率较高,线网亟待改善优化。她呼吁政府能给予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更多政策支持,在公交规划、公交管理、公交营运等方面实施公交优先。
展望未来,金华南将建立以深圳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金华南客运服务网络,形成具有综合实力和规模效应的融城市公交、长途、旅游为一体的金华南客运服务体系。
金华南以改革创新写就了昨日的创业史,今后,她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其努力和奋斗成就事业的梦想和辉煌。
2007年,金华南走过15年。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走过15年,多少企业折戟沉沙,多少企业踯躅难前。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历经15年风雨,创业激情洋溢依然。
揣50元开启创业大门
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前身是深圳南头装卸公司,1992年,总经理刘伟庭在深圳南头依着两层小楼,带着十余名员工,揣着仅有50元的银行帐户开始创业。
“金华南”的名称应该说来自刘伟庭偶然的灵感。当时公司名意欲注册“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不想此名被人捷足先登,为图个好彩头,刘伟庭在其前冠一“金”字。
公司初建,人员缺少,资金匮乏,办公场地狭小,刘伟庭以激情创业,四处筹措资金,拓展业务,开启了金华南的创业之门,以无比雄心逐鹿深圳客运市场。
1992年,深圳举行第二次出租车牌照公开拍卖。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竞投者中,金华南实力不够,却胆气当先,敢于冒险,一举获得50辆的士经营权。
此举成为金华南跻身交通运输行业的里程碑。
那时深圳的士生意热得烫手,一旦得到出租车的经营权,如同突然抱上了金娃娃。这50辆的士的营运,为金华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身胆气步入规模经营
此后,金华南从收购中小巴到收购大巴,规模一步步扩大:1996年,金华南成功收购四家运输公司约100多台中巴,开通三条中巴线路;1998年,公司斥资2000多万元,投放营运车辆69台,又新辟四条中巴线路,并率先开通了331城镇大巴线路,填补了蛇口至松岗无大巴专线的空白,成为深圳城镇公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1999年,公司对车辆进行技术更新,配置新型空调车103台(集中在四条中巴线路上),从而全面提升了中小巴的车辆品质,走在深圳新型空调中小巴发展的最前列;2000年,金华南开通蛇口港至观澜的332大巴线,如今它已成为该公司的支柱线和品牌线。
金华南在发展壮大之时,一路革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996年,金华南在公交系统中率先实行单车承包向公司自营的转变;1997年,率先推行“中小巴无人售票,自动投币”,“中英文语音报站”;同年,在6条线路上率先实行“60岁离退休人员凭证免费乘车”的服务;此外,还率先引入CIS工程、率先推进企业ITS的应用。这一系列举措,使公司管理再上新台阶。
公司管理迭创佳绩
金华南注重吸纳有志之士,在业内率先尝试职业经理人制,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支持。公司通过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特别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2002年,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大量引进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甫一上任,就乘行业发展的东风,率先通过了交通部二级客运企业的资质评定。同年,在行业中又率先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来做IS09000认证的审核员称他们是“深圳公交运输企业做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第一家”。由此,公司实现了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使企业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成为深圳市300家最具成长型的企业之一。
次年,公司成功认证ERF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营运成本;全面实施GPS车辆智能管理,在长途旅游大巴、出租车辆上安装GPS系统,适时定位跟踪管理,通过有效实施电话通讯、定位监控、车辆车速监控,杜绝了超速、冲红灯等违章行为。这年,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在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上迭创佳绩。
历经中巴退出阵痛
2005年底,根据市政府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统一部署,全市中小巴于2006年6月31日前全部退出中心城区,这意味着金华南200余台中小巴士要么全部线路转换车辆更新,要么全部退出特区内市场。
面对中小巴改制,金华南一方面安置人员,选拔大巴司机,储备人员;一方面重新整合资源规划线路,筹资购车。2006年盛夏到来之前,金华南人忍受着中巴退出的阵痛,带着对中巴特有的情感和眷恋,完成了中小巴的全部置换更新工作。
随着金华南运输实业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向着旅游、物流等领域挥师进兵——成立深圳市金华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拉开了向集团化企业迈进的序幕。历次改革,金华南人都在阵痛之后战胜跨越自己,向着更高峰攀登。
图谋客运服务网辐射珠三角
历经15载拼搏,深圳市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已形成以客、货运为主体,向社会提供优质城市公交、长途旅游大巴、小汽车等客运服务的公司。目前,公司拥有资产2亿多元,其茁壮成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奠定了金华南旅游、金华南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基础。
金华南在发展过程中,秉持“乘客至上”,“为天下人服务”的理念,使高品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运输成为金华南客运“天下一家人”品牌价值的源泉。在发展中,金华南坚持科技兴企,强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营运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品牌服务管理等紧密联系的科学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水平和客运服务质量迈向新的高度。
谈及公司15年发展历程,副总经理毛慧娓娓道来,她说,金华南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与深圳城市的交通环境密不可分,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聚的结果。她说,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其优势是更具灵活性和主动性,处理事务简洁明了,高效快捷。
毛慧认为,目前运输企业多、小、散、乱,规模化、集约化将成为运输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的大型城市中,上海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营运调度方式灵活,配有加班车和夜班车,昼夜顾及,方便市民出行;深圳的车辆档次和服务在全国领先,但公交线网规划不合理,线路重复率较高,线网亟待改善优化。她呼吁政府能给予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更多政策支持,在公交规划、公交管理、公交营运等方面实施公交优先。
展望未来,金华南将建立以深圳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金华南客运服务网络,形成具有综合实力和规模效应的融城市公交、长途、旅游为一体的金华南客运服务体系。
金华南以改革创新写就了昨日的创业史,今后,她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其努力和奋斗成就事业的梦想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