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红蛋白H病的G-6-PD活性水平
【机 构】
:
广西玉林地区医院,广西玉林地区医院
【出 处】
:
中华血液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88年09期
其他文献
根据Messner的甲基纤维索法加以改良对1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巨核祖细胞(CFU-Meg)培养观察,获得的产率较文献为高。此外,就血浆、血清、去血小板血浆、植物血凝素和红细胞生成素对巨核细胞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本文报道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36例,其中原发性15例,继发性21例。对本病的病因、两型间的差异以及高效价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血清的临床价值进行丁探讨。
本文对广东、四川、贵州有蚕豆病史者10例进行了葡糖6-磷酸脱氢酶变异型的鉴定,证明除台湾客家型外,Haad Yai型、Washington-like型、Sapporo-like型以及新发现的Gd(-)Qing Baijiang (青白江)型都可以作为诱发蚕豆病的遗传基础。分析了国内外报告的能诱发蚕豆病的13种变异型后,认为这些类型间不具有明显的共同特点。
本文报道从13个胎儿骨髓中分离出二株骨髓基质细胞。一株为上皮样扁平基质细胞系(H-ECL),其培养上清液有剌激红系祖细胞(CFU-E)生长的作用;一株为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FCL),其培养上清液有剌激粒系祖细胞(CFU-GM )生长的作用。
本文报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红细胞结合荧光标记羊抗人IgG值共88例,并与Co-ombs试验作对照。结果免疫性疾病患者,无论临床有无溶血性贫血表现,其红细胞结合荧光标记羊抗人IgG值均高于正常;有溶血性贫血者其值更高,经治疗后则降低。而Coombs试验却不一定都呈阳性。故本法对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监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