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
其他文献
对国外早熟大豆冠层产量分布特点及冠层产量百分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在产量空间分布的上层产量及下层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中层产量差异不显著;上
利用多聚鸟氨可以改变本来都带负电荷的原生质体或外源DNA表面电性,使其中之一带正电荷,从而达到原生质体和外源DNA正负相吸,并且促进外源DNA进入到原生质体中。本实验采用以多聚鸟氨酸改
系统地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为害,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理分化和寄主范围进行简要地描述,同时,对近年来的根系分泌物、品种抗性、细胞学和组织学及遗传等方面的大豆抗